一种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108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输送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包括:供流管道、补流管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供流管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补流管道的分流口,第一阀体、第二阀体沿补流管道远离分流口的方向依次设置在补流管道上,第一阀体用于将流经供流管道的流体通过分流口分流至补流管道,第二阀体用于缓冲流体流经补流管道时的压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向箱体补流过程中,第二阀体一开始处于部分打开状态,可以使得第二阀体阀前的补流管道内部快速充满流体,使得第一阀体阀前、阀后受到的压力处于大致平衡状态,降低了补流管道的振动程度,避免了因补流管道发生大幅度振动破坏补流管道与供流管道或箱体之间的连接密封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流体时减振减压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时,往往会使用管道进行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等)的输送。
[0003]管道输送系统一般包括主管道和若干分支管道,主管道外界流体原,从而将流体引入管道系统,每个分支管道均连接在主管道的侧壁上,从而将流经主管道的流体分流至目的箱体或容器内,每个分支管道上一般会设置有闸阀,通过闸阀控制分支管道的开闭,进而控制分流过程的开始或结束。
[0004]然而,流体在由主管道流入分支管道时,每个分支管道上的闸阀的阀前和阀后所受到的流体的压力不同,往往会造成分支管道发生大幅度的振动,导致分支管道与主管道或目的箱体或容器之间的连接发生松动,降低整个管道输送系统的连接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支管道发生大幅度振动降低整个管道输送系统的连接密封性能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包括:供流管道和补流管道,所述供流管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补流管道的分流口,其中,还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沿所述补流管道远离所述分流口的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补流管道上,所述第一阀体用于将流经所述供流管道的流体通过所述分流口分流至所述补流管道,所述第二阀体用于缓冲所述流体流经所述补流管道时的压力。
[0007]优选的,第一阀体选用闸阀。
[0008]上述的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其中,还包括减振套,所述补流管道的外侧壁上至少部分套设有所述减振套。
[0009]上述的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其中,还包括若干减振座,每一所述减振座均包括:减振装置和固定座,所述减振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减振套、对应一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减振座的数量为三个,三所述减振座沿所述补流管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0011]上述的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其中,还包括用于存放流体的箱体,所述箱体与所述补流管道远离所述分流口的一端连接。
[0012]上述的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其中,所述补流管道具有进流段、出流段和过渡段,所述进流段的一端与所述供流管道连接,所述进流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渡段的一端
连接,所述出流段的一端与所述过渡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流端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连接,且所述进流段的内径小于所述出流段的内径,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均设置在所述进流段的外侧壁上。
[0013]上述的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其中,所述进流端与所述出流端的内径比为1:1.5~1:3。
[0014]上述的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其中,供流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三阀体,所述进流段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三阀体之间。
[0015]上述的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其中,所述箱体内部还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流体的液位或压力。
[0016]上述的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其中,还包括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与所述传感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有第一阀体控制器,所述第二阀体上设置有第二阀体控制器,所述三阀体上设置有第三阀体控制器,所述信号处理器分别还与所述第一阀体控制器、所述第二阀体控制器和所述第三阀体控制器信号连接。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技术在向箱体补流过程中,第二阀体一开始处于部分打开状态,可以使得第二阀体阀前的补流管道内部快速充满流体,使得第一阀体阀前、阀后受到的压力处于大致平衡状态,降低了补流管道的振动程度,避免了因补流管道发生大幅度振动破坏补流管道与供流管道或箱体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中补流管道和减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中的减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2中B

B向的剖面图。
[0023]图中:1、供流管道;2、补流管道;21、进流段;22、出流段;23、过渡段;3、第一阀体;4、第二阀体;5、减振套;6、减振座;61、减振弹簧;62、阻尼器;63、固定座;7、箱体;8、第三阀体;9、传感器;10、法兰;11、缠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包括:供流管道1、补流管道2和箱体7,供流管道1的进流口外接流体源(图中未示出),供流管道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分流口,补流管道2的进流口和供流管道1的分流口上均设置有法兰10,连接二者的法兰10之间设置有缠丝11以增加连接的密封性,从而实现二者的密封连接,箱体7内用于存放流体,且在箱体7的顶部或侧面设置有进流口,补流管道2的出流口通过箱体7上的进流口伸入箱体7的内部,补流管道2靠近其进流口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阀体3,补流管道2靠近其出流口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阀体4,第一阀体3、第二阀体4分别与补流管道2通过法兰10
密封连接,需要将流体储存或暂存在箱体7内之前,将第一阀体3完全打开,并将第二阀体4部分打开,此时的供流管道1和补流管道2处于打开状态,流体通过供流管道1的进流口进入供流管道1后,部分的流体通过补流管道2的进流口进入补流管道2,并通过补流管道2的出流口进入箱体7,待供流管道1和补流管道2内的流体流动一段时间后,将第二阀体4全部打开加快流体流动,由于第二阀体4出于部分打开的状态,流体可以快速充满第二阀体4阀前的补流管道2,从而使得第一阀体3的阀前和阀后受到的流体压力大致处于平衡状态,从而较好的避免了流体流经补流管道2时发生大幅度振动,增强了补流管道2与供流管道1和箱体7之间的连接的密封性能,降低了补流管道2发生漏水和箱体7发生开裂的风险。
[0026]进一步地,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供流管道1靠近其出流口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阀体8,第三阀体8与供流管道1通过法兰10密封连接,当需要快速将流体注入箱体7时,将第三阀体8部分或全部关闭,此时流入供流管道1的流体将通过补流管道2全部流入箱体7内,即可将流体快速加满箱体7。
[0027]进一步地,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阀体3加装在补流管道2末端离箱体7不超过50厘米处,减少第一阀体3阀后与补流管道2的出流口的距离,避免因流体压力过大破坏补流管道2与箱体7之间的密封连接。
[0028]进一步地,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补流管道2包括:进流段21、出流段22和过渡段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包括:供流管道和补流管道,所述供流管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补流管道的分流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沿所述补流管道远离所述分流口的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补流管道上,所述第一阀体用于将流经所述供流管道的流体通过所述分流口分流至所述补流管道,所述第二阀体用于缓冲所述流体流经所述补流管道时的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振套,所述补流管道的外侧壁上至少部分套设有所述减振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减振座,每一所述减振座均包括:减振装置和固定座,所述减振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减振套、对应一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存放流体的箱体,所述箱体与所述补流管道远离所述分流口的一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减振减压的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流管道具有进流段、出流段和过渡段,所述进流段的一端与所述供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纪伟程志毅刘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大恺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