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螺机螺旋柔性出料装置,包括螺旋长轴、螺旋出料轴、螺旋腔体、螺旋短轴,所述螺旋长轴与螺旋出料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出料轴与螺旋腔体固定连接,所述螺旋腔体与螺旋短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旋腔体内设置有S形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结构上简单合理,在螺旋腔体上设置S型弧道,S形弧道在物料分离模拟出料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弧道角度可以使物料速度基本达到转鼓内液体的速度,大幅减少对转鼓内液层的扰动,实现螺旋柔性出料,提高分离效果,同时对S型弧道镀覆钨钴合金,延长了螺旋腔体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螺机螺旋柔性出料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卧螺机领域,具体是一种卧螺机螺旋柔性出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卧螺机是一种利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进行固液分离的通用设备:被分离的物料进入转鼓内部后,由于固液之间存在密度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固相迅速沉降到转鼓的内壁,液相则沉降到固相的表面。转鼓和螺旋以相同的方向转动,并且转鼓和螺旋之间存在一个转速差,固相在螺旋的作用下被推向转鼓小端的出渣口,液相则通过大端盖轴上的出液口自然排出。卧螺机进料时,物料先从进料管进入螺旋内部的腔体后,再从螺旋心轴上的出料口进入到转鼓内部进行分离,转鼓内的物料是在做高速旋转运动,相对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在现有的螺旋心轴上的出料口通常为长条形孔,物料从长条形孔出来进入转鼓内部时,对转鼓内液层有较大的冲击作用,破坏已经分层的物料,特别是处理颗粒度细、密度小等难沉降的物料时候,这种螺旋出料方式的扰动作用尤为明显,从而影响分离效果,甚至导致分离失败。通过物料流动过程分析得知,物料进入螺旋腔体时,只有轴向速度,切向速度几乎为零,要减少扰动,就需要物料从出料口出来时达到或接近转鼓内物料的转速。而现有的螺旋心轴出料口结构形式无法满足这种要求,需要对螺旋心轴出料口重新进行设计。
[0003]本专利技术将对卧螺机螺旋出料口进行改进设计,专利技术出一种柔性出料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卧螺机螺旋柔性出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6]1、一种卧螺机螺旋柔性出料装置,包括螺旋长轴、螺旋出料轴、螺旋腔体、螺旋短轴,所述螺旋长轴与螺旋出料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出料轴与螺旋腔体固定连接,所述螺旋腔体与螺旋短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旋腔体内设置有S形流道。
[0007]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形弧道包括第一弧道和第二弧道,所述第一弧道和第二弧道关于螺旋长轴轴心中心对称,第一弧道和第二弧道在螺旋腔体内构成两个出料口,物料进入螺旋腔体后,沿着圆弧形流道加速运动,所述第一弧道和第二弧道包括小弧道和大弧道,所述小弧道弧度为50
°
,所述大弧道弧度为88
°
,模拟过程中,物料经上述弧道角度后,速度基本达到转鼓内液体速度。
[0008]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形流道上镀覆有硬质合金,镀覆硬质合金后,可以提高螺旋腔体的耐用性,延长螺旋腔体的使用寿命。
[0009]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质合金镀覆厚度为0.25mm,硬度为HRC70~75。
[001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质合金镀覆厚度为0.25mm,硬度为HRC72.5。
[001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质合金为钨钴合金,螺旋腔体是分离物料的入口,弧道作为出口,承受分离物料的冲击力,钨钴合金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可以进一步提升螺旋腔体的耐用性。
[0012]7、一种卧螺机螺旋柔性出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将原螺旋和改进后的螺旋分别装在两台卧螺机中,进行豌豆蛋白分离对比分析试验,试验过程如下:
[0014](1)在原料罐中配比一定浓度的豌豆蛋白原料,经取样化验检测,原料含固率为20%;
[0015](2)在原料罐的出料口分成两个支路,两个支路分别连接上述两台卧螺机,使两台卧螺机的进料成份相同;
[0016](3)设置卧螺机转速、差转速等运行参数,调节进料泵进料流量,使两台卧螺机运行参数相同,进料量也相同;
[0017](4)开始进料分离30分钟后,开始对两台卧螺机液相进行取样化验,并每隔15分钟取一次样,共取5次;
[0018](5)对取样进行化验分析。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专利技术在结构上简单合理,在螺旋腔体上设置S型弧道,S形弧道在物料分离模拟出料时,本专利技术的弧道角度可以使物料速度基本达到转鼓内液体的速度,大幅减少对转鼓内液层的扰动,实现螺旋柔性出料,提高分离效果,同时对S型弧道镀覆钨钴合金,延长了螺旋腔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卧螺机螺旋柔性出料装置的卧螺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现有技术中长条形出料口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卧螺机螺旋柔性出料装置的螺旋出料口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螺旋长轴,2、螺旋出料轴,3、螺旋腔体,4、螺旋短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6]实施例1:如图1所示,
[0027]1、一种卧螺机螺旋柔性出料装置,包括螺旋长轴1、螺旋出料轴2、螺旋腔体3、螺旋短轴4,螺旋长轴1与螺旋出料轴2固定连接,螺旋出料轴2与螺旋腔体3固定连接,螺旋腔体3与螺旋短轴4固定连接,螺旋腔体3内设置有S形流道。
[0028]2、S形弧道包括第一弧道和第二弧道,第一弧道和第二弧道关于螺旋长轴1轴心中
心对称,第一弧道和第二弧道在螺旋腔体3内构成两个出料口,如图3所示,第一弧道和第二弧道包括小弧道和大弧道,若第一弧道的小弧道位于螺旋腔体一侧上部时,大弧道则位于小弧道下方,第二弧道则关于螺旋长轴1轴心轴对称,小弧道弧度为50
°
,大弧道弧度为88
°
,竖直方向上第一弧道的小弧道与第二弧道的大弧道间距为94.94cm,水平方向上第一弧道的大弧道与第二弧道的小弧道间距为18.36cm。
[0029]3、S形流道经超音速镀覆有钨钴合金,钨钴合金良好的冲击韧性可以提升螺旋腔体的使用寿命。
[0030]4、硬质合金镀覆厚度为0.25mm,硬度为HRC70。
[0031]5、硬质合金镀覆厚度为0.25mm,硬度为HRC72.5。
[0032]7、一种卧螺机螺旋柔性出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将原螺旋和改进后的螺旋分别装在两台卧螺机中,进行豌豆蛋白分离对比分析试验,试验过程如下:
[0034](1)在原料罐中配比一定浓度的豌豆蛋白原料,经取样化验检测,原料含固率为20%;
[0035](2)在原料罐的出料口分成两个支路,两个支路分别连接上述两台卧螺机,使两台卧螺机的进料成份相同;
[0036](3)设置卧螺机转速、差转速等运行参数,调节进料泵进料流量,使两台卧螺机运行参数相同,进料量也相同;
[0037](4)开始进料分离30分钟后,开始对两台卧螺机液相进行取样化验,并每隔15分钟取一次样,共取5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螺机螺旋柔性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长轴(1)、螺旋出料轴(2)、螺旋腔体(3)、螺旋短轴(4),所述螺旋长轴(1)与螺旋出料轴(2)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出料轴(2)与螺旋腔体(3)固定连接,所述螺旋腔体(3)与螺旋短轴(4)固定连接,所述螺旋腔体(3)内设置有S形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螺机螺旋柔性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弧道包括第一弧道和第二弧道,所述第一弧道和第二弧道关于螺旋长轴(1)轴心中心对称,所述第一弧道和第二弧道包括小弧道和大弧道,所述小弧道弧度为50
°
,所述大弧道弧度为88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螺机螺旋柔性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流道上镀覆有硬质合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螺机螺旋柔性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合金镀覆厚度为0.25mm,硬度为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仁伟,杨超,高建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