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铁芯及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0246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电机铁芯及支架。支架,包括芯体连接部和支架安装部。芯体连接部,具有至少一个安装槽,设置于芯体连接部的抵接位,安装槽贯通芯体连接部两面,抵接脚,由安装槽的侧壁形成,支架安装部,用于连接芯体安装位。电机铁芯,包括铁芯、支架连接部和支架;支架连接部,设置于铁芯外侧壁,且沿铁芯厚度方向设置,前述任一的支架,任一安装槽均与一支架连接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NVH性能改善外,还可以减小电机质量。同时,对于喷油冷却电机,在槽内未填充阻尼材料时,因为槽内可以让冷却油通过,可以改善电机的冷却效果,降低电机温升。低电机温升。低电机温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铁芯及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电机铁芯及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新一轮的电机创新浪潮,对电机的NVH性能提出了新的很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电机铁芯设计普遍只考虑电机的功能性要求(扭矩、效率、功率密度),而未考虑如何通过铁芯及其支架设计提高和改善NVH性能,以及研究什么样的铁芯及其支架结构有助于提升电机的NVH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4]支架,包括
[0005]芯体连接部,具有
[0006]至少一个安装槽,设置于所述芯体连接部的抵接位,所述安装槽贯通所述芯体连接部两面,
[0007]抵接脚,由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形成,
[0008]支架安装部,用于连接芯体安装位。
[0009]在一些方式中,所述芯体连接部的抵接面能与内芯的侧面贴合。
[0010]在一些方式中,任意两相邻的楔形安装槽之间具有中位抵接脚,
[0011]所述芯体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侧抵接脚、第二抵接脚,任一所述楔形安装槽位于第一侧抵接脚、第二抵接脚之间。
[0012]在一些方式中,第一侧抵接部、第二抵接部的抵接面与中位抵接脚的抵接面位于同一圆弧。
[0013]在一些方式中,所述中位抵接脚的端面内凹形成抵接位槽体,且所述抵接位槽体两端也分别贯穿中位抵接脚两面。
[0014]在一些方式中,所述支架安装部设有固定用孔;所述固定用孔所述旁侧还设有至少一个支架通孔,任一所述支架通孔贯通所述支架安装部两面。
[0015]在一些方式中,所述固定用孔两侧对称设置至少两个支架通孔;
[0016]安装槽为内括楔形安装槽。
[0017]电机铁芯,包括
[0018]铁芯,
[0019]支架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铁芯外侧壁,且沿所述铁芯厚度方向设置,
[0020]前述任一所述的支架,任一所述安装槽均与一支架连接部连接。
[0021]在一些方式中,当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铁芯外壁时,任一所述抵接脚均与所述铁芯的外侧壁抵接。
[0022]在一些方式中,支架的支架通孔中填充阻尼材料;
[0023]支架的抵接位槽体中填充有阻尼材料。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主要弥补电机铁芯结构普遍只考虑电磁性能和安装上的需要,对NVH考虑不足的问题,使得NVH性能改善外,还可以减小电机质量。同时,对于喷油冷却电机,在槽内未填充阻尼材料时,因为槽内可以让冷却油通过,可以改善电机的冷却效果,降低电机温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电机铁芯一形态示意图;
[0027]图2为电机铁芯局部拆解形态示意图;
[0028]图3

5为三种支架形态示意图;
[0029]图6为性能测试图。
[0030]图中:
[0031]100铁芯,200支架连接部,300支架,310芯体连接部,311安装槽, 312中位抵接脚,310a第一侧抵接脚,310b第二侧抵接脚,313抵接位槽体, 320支架安装部,321固定用孔,330支架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33]支架,如图1

2中所示,包括
[0034]芯体连接部310,具有
[0035]至少一个安装槽311,设置于所述芯体连接部310的抵接位,所述安装槽 311贯通所述芯体连接部310两面,通过安装槽311可将支架可拆卸式安装于铁芯100上,
[0036]抵接脚,由所述安装槽311的侧壁形成,当支架安装于铁芯100外侧壁时,抵接脚抵接于所述铁芯100外侧壁,
[0037]支架安装部320,用于连接芯体安装位,通过将支架安装部320连接于安装位可以实现将整个电机铁芯安装。
[0038]如图1、2中所示,所述芯体连接部310的抵接面能与内芯的侧面贴合,当支架安装后,支架的端面能够与铁芯的外侧面更好的贴合,从而使得连接精度更好,更加稳定。
[0039]任意两相邻的楔形安装槽311之间具有中位抵接脚312,在较多的情况下为了与铁芯外壁贴合,中位抵接脚312内端面也适应性调整为能与铁芯外壁匹配的弧度,比如图3中即采用了弧形设计。
[0040]所述芯体连接部310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侧抵接脚310a、第二抵接脚310b,任一所述楔形安装槽311位于第一侧抵接脚310a、第二抵接脚310b之间。当支架安装后,第一侧抵接脚310a、第二抵接脚310b也可与铁芯的外侧壁贴合。
[0041]如图3

5中所示,为了使得第一侧抵接部310a、第二抵接部310b、中位抵接脚312等能够统一的贴合在铁芯外侧壁,在设计过程中将第一侧抵接部310a、第二抵接部310b、中位抵接脚312等的端面均沿着同一圆弧设计,使多个组件能够同时配套抵接与同一个圆弧面。第一侧抵接部310a、第二抵接部310b的抵接面与中位抵接脚312的抵接面位于同一圆弧。比
如图1中所示,当支架安装后,第一侧抵接部310a、第二抵接部310b的抵接面与中位抵接脚312的抵接端面均实现与铁芯外壁贴合,在设计加工中以两者间完全贴合为佳,最佳为面面 (抵接面

铁芯外壁面)完全贴合,其他加工误差则在允许范围内。当然,在一些情况下,抵接面与铁芯外壁面也可根据需要设置阻尼材料。卡扣(直接连接件)之间通过侧面过盈配合实现定心,铁芯与铁芯支架其余配合表面设计为间隙配合。
[0042]如图4中所示,所述中位抵接脚312的端面内凹形成抵接位槽体313,且所述抵接位槽体313两端也分别贯穿中位抵接脚312两面。由此使得抵接位槽体 313形成三面开口的形态,当支架安装在铁芯上时,铁芯的外侧壁面则成为抵接位槽体313的一个侧壁,此时抵接位槽体313则形成如图1中所示的通孔。
[0043]所述支架安装部320设有固定用孔321;固定用孔321一般为螺栓孔,通过螺栓穿过固定用孔321进行固定。
[0044]所述固定用孔321所述旁侧还设有至少一个支架通孔330,任一所述支架通孔330贯通所述支架安装部320两面。支架通孔330一般用于设置阻尼材料,从而进一步改善电机NVH性能。阻尼材料至少可为绕组浸渍漆、磁钢胶硅橡胶、氟硅橡胶等。如图3

4中所示的情况,所述固定用孔321两侧对称设置至少两个支架通孔330,多个支架通孔330也可围绕固定用孔321设置,其中较佳方式为数个支架通孔330分别在固定用孔321对称分布。要保证强度和刚度,通孔数量越多越好,筋越细以及筋的数量越少越好;厚度不均匀的筋、曲线形状筋而非直线形状筋效果最佳;只要保证强度和刚度,卡口的尺寸越小越好,卡口接触面越小越好。
[0045]安装槽311为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芯体连接部(310),具有至少一个安装槽(311),设置于所述芯体连接部(310)的抵接位,所述安装槽(311)贯通所述芯体连接部(310)两面,抵接脚,由所述安装槽(311)的侧壁形成,支架安装部(320),用于连接芯体安装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连接部(310)的抵接面能与内芯的侧面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任意两相邻的楔形安装槽(311)之间具有中位抵接脚(312),所述芯体连接部(310)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侧抵接脚(310a)、第二抵接脚(310b),任一所述楔形安装槽(311)位于第一侧抵接脚(310a)、第二抵接脚(310b)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侧抵接部(310a)、第二抵接部(310b)的抵接面与中位抵接脚(312)的抵接面位于同一圆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位抵接脚(312)的端面内凹形成抵接位槽体(313),且所述抵接位槽体(313)两端也分别贯穿中位抵接脚(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默闻巩华敏肖舒
申请(专利权)人:舜驱动力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