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管路内窥镜镜头辅助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020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用管路内窥镜镜头辅助清洁装置,包括气幕导流罩、蓄压腔、先导腔、喷射管、进气腔室,所述气幕导流罩、所述蓄压腔、所述先导腔、所述喷射管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所述气幕导流罩与所述蓄压腔之间形成流道,所述流道、所述蓄压腔、所述先导腔均为环形结构,所述喷射管安装于所述先导腔内并可根据控制在所述先导腔内上下移动以形成或解除对内窥镜镜头的包围,所述流道的顶部设置有朝向内窥镜镜头的气幕开口,所述进气腔室选择性的与所述流道或所述喷射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工况,为处于管路内部的内窥镜小车提供清洁,避免了外界环境对内窥镜镜头的影响,提高了内窥镜小车的工作效率且降低了其运行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管路内窥镜镜头辅助清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管路
,具体涉及一种船用管路内窥镜镜头辅助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船用管路系统合拢前、管路检修过程中,需要使用内窥镜对管路内部开展检查,DN300以上的管路采用内窥镜小车(轮式行走机构管道机器人)进行检查,检查通过小车上的摄像头向使用者传递影像。由于管路布置及走向的距离较长,内部又属于封闭工况,为避免小车行进过程中碰撞摄像头,在摄像头镜头外部加装玻璃罩进行保护,玻璃罩的结构具备光学性能,以满足摄像头的拍摄要求。
[0003]船用管路系统流通的介质一般为滑油、燃油、海水、淡水等,实际使用中,虽然已事先排空管路中介质,但仍存在部分残留,当内窥镜小车检测过程中,挥发的水气、油气极可能附着在镜头玻璃罩表面,进而影像摄像头的成像及使用;内窥镜检测过程中,管路内部与外界环境连通,环境中的粉尘也会对玻璃罩造成一定影响。由于管路距离较长,由入口退出内窥镜小车清洁玻璃罩的做法,将极大降低小车的工作效率;且小车在管路内部行进过程中,因玻璃罩沾染水气、油气、粉尘,或由于保护罩内部凝结水雾进而影响视线,容易导致小车操作过程中出现碰撞,损坏保护罩及镜头,并造成成本损失(镜头配套玻璃保护罩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用管路内窥镜镜头辅助清洁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气幕清洁的方式为处于管路内部的内窥镜小车提供清洁,防止水气、油气粉尘的沾染吸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用管路内窥镜镜头辅助清洁装置,包括气幕导流罩、蓄压腔、先导腔、喷射管、进气腔室,所述气幕导流罩、所述蓄压腔、所述先导腔、所述喷射管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所述气幕导流罩与所述蓄压腔之间形成流道,所述流道、所述蓄压腔、所述先导腔均为环形结构,所述喷射管安装于所述先导腔内并可根据控制在所述先导腔内上下移动以形成或解除对内窥镜镜头的包围,所述流道的顶部设置有朝向内窥镜镜头的气幕开口,所述进气腔室选择性的与所述流道或所述喷射管连通。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腔室环形设置于所述气幕导流罩、所述蓄压腔、所述先导腔的底部,其主体为封闭结构且设置气源接口。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流道与所述进气腔连接处设置有阀口,所述阀口处设置有呈一定角度的阀膜片,所述阀口处于常开状态,当气压高于设定值时,阀膜片弯折封堵阀口。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蓄压腔的主体为封闭结构,所述蓄压腔与所述进气腔
连接处设置有蓄压腔接口,所述蓄压腔通过先导管连通所述先导腔。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先导腔的顶部于内环的外侧设置上凸缘,所述喷射管的底部于内侧设置下凸缘,所述上凸缘与所述下凸缘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上凸缘与所述下凸缘之间安装复位弹簧,当气压低于设定值时,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当气压高于设定值时,复位弹簧压缩带动喷射管上移,喷射管上移至设定位置时,喷射管与所述蓄压腔、所述气幕开口均导通。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射管的下部为阶梯形结构,所述下凸缘与所述喷射管为一体式,所述喷射管与所述下凸缘嵌入所述先导腔内,所述喷射管的下部开设有喷射口,所述喷射口倾斜设置且内高外低,所述蓄压腔与所述先导腔连接面的上部设置蓄压腔排出口,喷射管上移至指定位置时,所述喷射口与所述蓄压腔排出口导通。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射口与所述蓄压腔排出口均设置为4个且直径相同。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幕导流罩的顶部设置有折边,所述流道内沿周向间隔布置分流隔板,所述分流隔板设置于所述折边处。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腔室内的气体温度可调,温度调节范围为20℃

50℃。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先导管的内侧设置橡胶环用于安装于内窥镜外部。
[0016]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恒流保护气幕模式与脉冲喷射清洁模式两种工作模式。
[0017]恒流保护气幕模式的工作流程如下:外部气源的压力为1~2.5kg/cm2,气体由气源接口进入进气腔室,阀膜片处于常开状态,此时蓄压腔排出口与喷射口为非对合状态,气源与喷射管不导通,气体由阀口进入环形流道,经气幕开口喷射出常温保护气幕或恒温保护气幕。
[0018]脉冲喷射清洁模式的工作流程如下:
[0019]外部气源的压力为3~5kg/cm2,气体由气源接口进入进气腔室,阀膜片处于关闭状态,气体由蓄压腔接进入蓄压腔,再经由先导管进入先导腔,下凸缘被气压推动压缩复位弹簧,喷射口与蓄压腔排出口连通,由喷射管主体排出气流,形成清洁,同时喷射管主体阻挡操作者视野,提示操作者当前工作状态,气体喷出后蓄压腔内压力降低,压缩弹簧复位,喷射口与蓄压腔排出口不导通,进入下一个脉冲循环。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工况,为处于管路内部的内窥镜小车提供清洁,避免了外界环境对内窥镜镜头的影响,提高了内窥镜小车的工作效率且降低了其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船用管路内窥镜镜头辅助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之一。
[0024]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之二。
[0025]图4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之三。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辅助清洁装置恒流保护气幕模式的使用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辅助清洁装置脉冲喷射清洁模式的使用示意图之一。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辅助清洁装置脉冲喷射清洁模式的使用示意图之二。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辅助清洁装置脉冲喷射清洁模式的使用示意图之三。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辅助清洁装置脉冲喷射清洁模式的使用示意图之四。
[0031]图10为专利技术船用管路内窥镜镜头辅助清洁装置的应用场景图。
[0032]图11为本专利技术辅助清洁装置恒流保护气幕模式下的工作流程图。
[0033]图12为本专利技术辅助清洁装置脉冲喷射清洁模式下的工作流程图。
[0034]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恒流保护气幕结构1、脉冲喷射气蓄压结构2、往复式喷射管结构3、橡胶环4、气幕导流罩1.1a、气幕开口1.1b、分流格板1.2、流道1.3、阀口1.4、进气腔室1.5、膜片阀1.6、气源接口1.7、蓄压腔接口2.1、先导管2.2、蓄压腔排出口2.3、蓄压腔2.4、先导腔2.5、上凸缘2.6、喷射管主体3.1、喷射口3.2、下凸缘3.3、复位弹簧3.4。...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管路内窥镜镜头辅助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幕导流罩、蓄压腔、先导腔、喷射管、进气腔室,所述气幕导流罩、所述蓄压腔、所述先导腔、所述喷射管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所述气幕导流罩与所述蓄压腔之间形成流道,所述流道、所述蓄压腔、所述先导腔均为环形结构,所述喷射管安装于所述先导腔内并可根据控制在所述先导腔内上下移动以形成或解除对内窥镜镜头的包围,所述流道的顶部设置有朝向内窥镜镜头的气幕开口,所述进气腔室选择性的与所述流道或所述喷射管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管路内窥镜镜头辅助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室环形设置于所述气幕导流罩、所述蓄压腔、所述先导腔的底部,其主体为封闭结构且设置气源接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管路内窥镜镜头辅助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与所述进气腔连接处设置有阀口,所述阀口处设置有呈一定角度的阀膜片,所述阀口处于常开状态,当气压高于设定值时,阀膜片弯折封堵阀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管路内窥镜镜头辅助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压腔的主体为封闭结构,所述蓄压腔与所述进气腔连接处设置有蓄压腔接口,所述蓄压腔通过先导管连通所述先导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用管路内窥镜镜头辅助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腔的顶部于内环的外侧设置上凸缘,所述喷射管的底部于内侧设置下凸缘,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钰杰魏豪杰黄云峰陈琰姚仁光刘希权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