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硼泥食用菌培养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6012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硼泥食用菌培养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食用菌培养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酸化硼泥与玉米芯、豆粕、尿素、微生物制剂和玉米秸秆结合,通过特定方法制备得到硼泥食用菌培养料,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硼泥资源得不到良好利用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能够提升食用菌的产量以及出菇速度,在实际产业栽培中具有重要意义。由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培育结果可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硼泥食用菌培养料能够使口蘑出菇时间提前至25天,并且产量提升至8.24kg/m2。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硼泥食用菌培养料制备过程能够使得物料营养成分更高,状态更适宜口蘑生长,且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普通口蘑培养料,适宜在产业上推广。上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硼泥食用菌培养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培养料
,尤其涉及一种硼泥食用菌培养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硼泥是一种由多种金属氧化物、矿物质等组成的固体残渣,其中含有SiO2(23.0%~43.4%)、MgO(22.6%~32.7%),Fe2O3(10.1%~21%),根据不同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工艺不同,硼泥的成分及性质也有所差异,根据不同情况还可能含有Be2O3、CaO、FeO、Al2O3、Na2O、K2O等。除此之外,硼泥中还含有有菱镁石、石英、镁橄榄石、镁铝黄长石、磁铁矿等矿物成分。
[0003]硼泥的大量排放不但占用大量的土地造成地下水污染,因其颗粒细小,失水后随风飞散成为粉尘,污染大气环境,成为社会公害。由于硼泥中含有Mg、Si、Fe、Ca、B等化学元素,能提供农作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现有技术中已出现多种作物有机无机肥方面的应用,但是食用菌方面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硼泥食用菌培养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硼泥资源得不到良好利用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硼泥食用菌培养料,由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0007]40~60份玉米芯、5~20份玉米秸秆、10~30份豆粕、3~10份酸化硼泥、0.3~0.8份尿素、0.05~0.15份微生物制剂。
[0008]优选的,所述酸化硼泥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09]将硼泥粉碎后过筛,收集筛下组分与浓硫酸混合、酸化后,过滤;将滤液浓缩得到酸化硼泥。
[0010]优选的,所述硼泥与浓硫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kg:150~250mL。
[0011]优选的,所述酸化的温度为70~90℃,所述酸化的时间为5~15min。
[0012]优选的,所述浓缩采用蒸发浓缩,所述浓缩后酸化硼泥的体积为浓缩前滤液体积的1/12~1/8。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硼泥食用菌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将玉米芯、豆粕、酸化硼泥、尿素和微生物制剂混合,进行堆肥发酵,得到腐熟物料,将腐熟物料与玉米秸秆混合,得到硼泥食用菌培养料。
[0015]优选的,所述堆肥发酵之前还包括调整含水量至50~60%。
[0016]优选的,所述堆肥发酵的时间为5~10d。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硼泥食用菌培养料在促进食用菌出菇、提高食用菌产量中的应用。
[0018]优选的,所述食用菌为口蘑、平菇或香菇。
[001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0]本专利技术将酸化硼泥与玉米芯、豆粕、尿素、微生物制剂和玉米秸秆结合,通过特定方法制备得到硼泥食用菌培养料,不仅可以解决硼泥的资源利用问题,还能够提升食用菌的产量以及出菇速度,在实际产业栽培中具有重要意义。由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培育结果可知,本专利技术中的硼泥食用菌培养料能够使口蘑出菇时间提前至25天,并且产量提升至8.24kg/m2,在口蘑培育中极为难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硼泥食用菌培养料制备过程能够使得物料营养成分更高,状态更适宜口蘑生长,且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普通口蘑培养料,工艺步骤简便、且原料成本较低,适宜在产业上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硼泥食用菌培养料,由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40~60份玉米芯、5~20份玉米秸秆、10~30份豆粕、3~10份酸化硼泥、0.3~0.8份尿素、0.05~0.15份微生物制剂。
[002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硼泥食用菌培养料的原料包括玉米芯40~60份,所述玉米芯的重量份数优选为45~55份,所述玉米芯的粒径优选为3~5目,采用市售可以用于食用菌培养的玉米芯即可。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硼泥食用菌培养料的原料包括5~20份玉米秸秆,所述玉米秸秆的重量份数优选为10~15份,所述玉米秸秆优选为无霉变、洁净的干燥玉米秸秆,所述玉米秸秆优选为直径2cm以下的玉米秸秆碎块,以便于食用菌菌丝利用。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硼泥食用菌培养料的原料包括10~30份豆粕,所述豆粕的重量份数优选为15~25份,所述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所述豆粕的蛋白质含量优选为40~50%。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硼泥食用菌培养料的原料包括3~10份酸化硼泥,所述酸化硼泥的重量份数优选为5~8份,所述酸化硼泥的制备过程优选包括如下步骤:将硼泥粉碎后过筛,与浓硫酸混合,进行酸化反应5~15min,所得反应液过滤后将滤液进行浓缩,得到酸化硼泥,其中,所述过筛的目数优选为150~250目,所述浓硫酸的质量浓度优选为90%以上,所述硼泥与浓硫酸的质量体积比优选为1kg:150~250mL,进一步优选为1kg:180~220mL,所述酸化反应的温度优选为70~90℃,进一步优选为75~85℃,所述酸化反应的时间优选为5~15min,进一步优选为8~12min,酸化反应所得的反应液过滤,所述过滤的目的是除去沉淀,所述过滤后将滤液进行浓缩,所述浓缩优选采用蒸发浓缩,所述浓缩后酸化硼泥的体积优选为浓缩前滤液体积的1/12~1/8,进一步优选为浓缩前滤液体积的1/11~1/9。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硼泥食用菌培养料的原料包括0.3~0.8份尿素,所述尿素的质量份数优选为0.4~0.6份,本专利技术所述尿素的重量份数可以使添加的尿素充分发挥营养添加剂的功能,同时不会分解释放氨气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硼泥食用菌培养料的原料包括0.05~0.15份微生物制剂,所述微生物制剂的质量份数优选为0.08~0.12份,本专利技术对所述微生物制剂的种类没有特殊要求,采用常规可堆肥用、对食用菌无害的菌剂即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微生物制剂为淮安市大华生物制品厂生产的发酵增产剂。
[002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硼泥食用菌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玉米芯、豆粕、酸化硼泥、尿素和微生物制剂混合,进行堆肥发酵,得到腐熟物料,将腐熟物料与玉米秸秆混合,得到硼泥食用菌培养料;所述混合过程中优选先将玉米芯、豆粕、酸化硼泥、尿素混合均匀,再添加微生物制剂,防止物料部分浓度过高对微生物制剂的活性产生影响;所述堆肥发酵之前还优选包括调整含水量至50~60%,进一步优选为53~57%,所述堆肥发酵的时间优选为5~10d,进一步优选为6~8d,本专利技术对堆肥发酵的温度没有特殊需求,常规温度下进行即可,堆体在自然堆肥条件下的温度即可满足需求;堆肥发酵后的腐熟物料的状态优选为均匀的黑褐色,无特殊气味,整体疏松柔软;最后将腐熟物料与玉米秸秆混合目的是为了保证培养料的优良通气性能以及适宜菌丝生长的渗透压。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硼泥食用菌培养料在促进食用菌出菇、提高食用菌产量中的应用,所述食用菌优选为口蘑、平菇或香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硼泥食用菌培养料,其特征在于,由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40~60份玉米芯、5~20份玉米秸秆、10~30份豆粕、3~10份酸化硼泥、0.3~0.8份尿素、0.05~0.15份微生物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硼泥食用菌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化硼泥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将硼泥粉碎后过筛,收集筛下组分与浓硫酸混合、酸化后,过滤;将滤液浓缩得到酸化硼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硼泥食用菌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硼泥与浓硫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kg:150~250mL。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硼泥食用菌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化的温度为70~90℃,所述酸化的时间为5~15min。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硼泥食用菌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采用蒸发浓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胜赵思琪刘佳琦谢英鹏伞晓广张翔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