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主体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981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09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阀主体及其制造方法。一种制造阀主体的示例方法包括:形成从阀主体的第一侧延伸的第一管道;在阀主体中形成至少部分地从第一管道的表面突出的第一壁,第一壁限定腔室;在第一壁中形成一个或多个开口以将腔室流体地耦接到第一管道;以及形成从阀主体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延伸的第二管道,第二管道流体地耦接到腔室。第二管道流体地耦接到腔室。第二管道流体地耦接到腔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阀主体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控制阀,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阀主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诸如用于石油生产、精炼和发电的过程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阀,以控制过程控制流体的流动。控制阀包括主体和内饰部件,例如笼架和支座,流体通过该支座流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文公开的示例方法包括形成从阀主体的第一侧延伸的第一管道。示例方法包括在阀主体中形成至少部分地从第一管道的表面突出的第一壁。第一壁限定腔室。示例方法包括在第一壁中形成一个或多个开口以将腔室流体地耦接到第一管道。示例方法包括形成从阀主体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延伸的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与腔室流体地耦接。
[0004]本文公开的示例阀主体包括从阀主体的第一侧延伸到第一壁的第一管道。第一壁相对于第一管道的表面至少部分地突出。示例阀主体包括从阀主体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延伸的第二管道。示例阀主体包括限定位于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的腔室的笼架。笼架包括第一壁和从第一壁突出的第二壁。第一壁包括第一开口以将腔室流体地耦接到第一管道。第二壁包括将腔室流体地耦接到第二管道的开口。
[0005]本文公开的示例方法包括在阀主体中限定的通路内形成笼架。笼架限定了通路的第一部分,该通路的第一部分与通路的第二部分和通路的第三部分流体地连接。笼架包括从限定通路的第二部分的表面突出的壁。示例方法包括形成从壁突出的塞子支座。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教导的包括阀主体的示例控制阀的剖视图。
[0007]图2是图1的示例控制阀的阀主体的剖视图。
[0008]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教导制造阀主体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0009]图4是制造阀主体的笼架的图3的方法的框304的示例实现的流程图。
[0010]图5是图3的制造阀主体的支座的方法的框306的示例实现的流程图。
[0011]附图未按比例绘制。相反,在附图中可以放大层或区域的厚度。虽然附图示出了具有清洁线和边界的层和区域,但是这些线和/或边界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是理想化的。实际上,边界和/或线可以是不可观测的、混合的和/或不规则的。通常,在整个附图和随附的书面描述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0012]除非另外明确说明,否则在本文中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描述符,而不暗示或以其它方式指示优先级、物理次序、列表中的布置和/或排序的任何含义,而是仅用作标签和/或任意名称来区分元件以便于理解所公开的示例。在一些示例中,描述符“第一”可用于指代详细描述中的元素,而相同的元素可在权利要求中用不同的描述符诸如“第二”或“第三”来指代。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当理解,这样的描述符仅仅用于清楚地标识例
如可能共享相同名称的那些元素。如本文所用,“大约”和“大致”是指由于制造公差和/或其它现实世界缺陷而可能不精确的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0013]过程控制系统可以包括具有密封能力的控制阀,以通过流体流动控制操作,例如与石油生产、精炼和/或发电相关的操作。控制阀包括主体和被耦接到主体以控制通过其中的流体流动的组件。这种组件通常包括在阀组装过程中插入到控制阀主体中的多个内饰部件(trim components)。这种内饰部件的示例包括阀帽、阀帽垫圈、垫片垫圈、螺旋缠绕垫圈、柱或笼架、以及塞子等部件。一些内饰部件引导插塞的运动以防止或允许流体流过阀主体。然而,流体的泄漏可能发生在阀主体和插入其中的内饰部件之间。因此,控制阀可以包括其它内饰部件(例如垫圈)以密封阀主体和流体控制内饰部件之间的泄漏路径。然而,这种内饰部件的适当装载和/或组装导致大量的制造和组装复杂性。
[0014]一些已知的控制阀包括被耦接到阀帽并插入到阀主体中的柱。柱能够围绕阀杆定位,以引导阀杆的运动,进而引导耦接到阀杆的端部的阀塞的运动。一些其它已知的控制阀包括被耦接到阀帽并且插入到阀主体中的笼架。在这样的示例中,笼架包含阀塞以引导其运动。然而,由于笼架设计的复杂性,包括用于引导阀塞的笼架的控制阀可能难以制造。因此,增加了制造阀部件和/或组装包括用于引导塞子的笼架的阀的成本。此外,当塞子、笼架或柱和/或其它内饰部件(例如垫圈)因使用而断裂或磨损时,由于组件和负载的复杂性质,组件的部件的修理可能是困难的。
[0015]本文公开了包括阀主体的示例控制阀,该阀主体具有一个或多个部件以引导由阀主体形成或与阀主体一体形成的阀塞。在本文公开的示例中,流体管道形成在阀主体中。例如,第一管道可以被限定在主体中以用作流体入口,第二管道可以被限定在主体中以提供流体出口。
[0016]在此公开的示例中,该阀主体包括形成在该第一管道与该第二管道之间的笼架。在本文公开的一些示例中,开口形成在阀主体的一个或多个壁中,以形成笼架。笼架限定了流体地耦接到阀主体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腔室。在本文所公开的示例中,阀主体包括靠近笼架的塞子支座。在一些示例中,塞子支座形成在阀主体的一个或多个壁中和/或从阀主体的一个或多个壁延伸。
[0017]在本文公开的示例中,笼架延伸到被限定在阀主体中的孔口和/或与被限定在阀主体中的孔口对准。该孔口能够接纳能够可移除地耦接到该阀主体的塞子。在本文公开的示例中,笼架引导塞子相对于塞子支座的运动。例如,塞子能够被定位成抵靠塞子支座或与塞子支座间隔开,以控制通过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的流体流动。
[0018]与包括可拆卸地耦接到阀主体的内饰部件的阀主体相比,在此公开的示例阀主体具有减少数量的内饰部件。例如,在本文公开的示例中,不使用单独的柱或笼架来引导塞子。相反,在本文所公开的示例中,阀主体中一体形成的笼架用作塞子的引导件。此外,本文公开的示例阀主体消除或基本上减少了插入在内饰部件和阀主体之间的垫圈的数量,因为诸如笼架的部件与阀主体一体地形成。结果,由于诸如垫圈的部件的减少,包括在此公开的示例阀主体的控制阀可以以降低的成本制造。此外,内饰部件数量的减少可以减少将流体控制组件(例如阀帽)连接到阀主体所需的负载(例如螺栓负载)。此外,由于内饰部件和/或
内饰部件之间的耦接器的数量减少,阀主体中的流体泄漏被最小化或以其它方式减少,因此,阀主体中用于流体泄漏的位置的数量减少。
[0019]在一些公开的示例中,阀主体和/或其部件通过增材制造形成。在本文公开的一些示例中,阀主体通过砂型铸造(例如,印刷砂型铸造)形成。另外,笼架和/或塞子支座可以被珩磨(honed)和/或超精加工,以最小化或减小摩擦,进而减小操作期间塞子所遇到的磨损。
[0020]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教导的包括示例阀主体102的示例控制阀100的剖视图。控制阀100能够与过程控制系统相关联以提供相关联流体的流量控制。所示示例的阀主体102包括第一管道104、腔室106和第二管道108。第一管道104,腔室106和第二管道108流体地耦接并且限定通路(例如,路径、流动路径等)110,以用于流体经由阀主体102的入口112进入并且经由阀主体102的出口114离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造阀主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形成从所述阀主体的第一侧延伸的第一管道;在所述阀主体中形成至少部分地从所述第一管道的表面突出的第一壁,所述第一壁限定腔室;在所述第一壁中形成一个或多个开口,以将所述腔室流体地耦接到所述第一管道;以及形成从所述阀主体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延伸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被流体地耦接到所述腔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形成第二壁,所述第二壁至少部分地从所述第一壁突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第二壁包括:形成从所述第一壁延伸的支座的主体;以及形成所述支座的从所述主体延伸的支撑表面,所述支撑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所述腔室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珩磨所述支撑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管道通过砂型铸造被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管道通过增材制造被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珩磨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阀主体的外表面中形成孔口,其中形成所述第一壁包括对准所述腔室和所述孔口。9.一种阀主体,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从所述阀主体的第一侧延伸到第一壁,所述第一壁相对于所述第一管道的表面至少部分地突出;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从所述阀主体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延伸;以及笼架,所述笼架限定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之间的腔室,所述笼架包括所述第一壁和从所述第一壁突出的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包括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腔室流体地耦接到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壁包括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将所述腔室流体地耦接到所述第二管道。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阀主体,其中所述第二壁包括塞子支座。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阀主体,其中所述塞子支座包括:由所述第二壁限定的主体;以及从所述主体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所述腔室中的突起。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阀主体,其中所述突起包括至少部分地面向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费希尔控制国际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