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空成型方法,使用成型模具对片状的材料进行真空成型,其中,包括:把持工序,利用把持装置把持材料的缘部;移动工序,使把持装置沿着形成于成型模具的表面的成型部移动,以使材料沿着成型部的形状配置;及紧贴工序,在通过移动工序将材料沿着成型部的形状配置的状态下,对成型部与材料之间进行减压而使材料紧贴于成型部。而使材料紧贴于成型部。而使材料紧贴于成型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成型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真空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如日本特开2001
‑
301018所记载的那样,已知一种通过真空抽吸使处于软化状态的片状材料与具有所期望的凹凸形状的成型模具紧贴而成型为所期望的形状的真空成型方法。这样的真空成型方法具体地按照如下所述的过程进行。首先,以使软化状态的材料水平地成为扁平状的方式利用夹紧部把持材料的外周缘部,并在将夹紧部的位置固定的状态下,使成型模具在铅垂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材料沿着成型模具的表面(以下称为“成型部”),然后,通过真空抽吸使材料向成型部紧贴。这样,材料以沿着成型部的凹凸的方式一边被拉伸一边被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但是,在上述真空成型方法的过程中,由于夹紧部的位置被固定,所以根据成型模具的形状而有可能发生成型过程中或成型后的夹紧部的位置从成型模具大幅离开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材料的拉伸变大,其结果是,作为成型品的板厚比预定值小而强度降低。
[0004]本公开能够以如下形式实现。
[0005](1)根据公开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真空成型方法。该真空成型方法使用成型模具对片状的材料进行真空成型,其中,包括:把持工序,利用把持装置把持所述材料的缘部;移动工序,为了使所述材料沿着形成于所述成型模具的表面的成型部的形状配置而使所述把持装置沿着所述成型部移动;及紧贴工序,在通过所述移动工序使所述材料沿着所述成型部的形状配置的状态下,对所述成型部与所述材料之间进行减压而使所述材料紧贴于所述成型部。
[0006]根据该方式,在移动工序中,把持着材料的缘部的把持装置沿着成型部的形状移动,由此能够使材料大致沿着成型部的凹凸配置。然后,在将材料沿着成型部的形状配置的状态下,对成型部与材料之间进行减压而使材料紧贴于成型部。即,由于成型过程中或成型后的把持装置的位置沿着成型模具,所以例如与在把持装置被固定的状态下通过成型模具移动而使材料沿着成型面的形状的方式相比,成型过程中或成型后的把持装置的位置不会从成型模具大幅离开,能够减小材料的拉伸。即,通过抑制材料的伸长率,能够确保作为成型品的板厚,由此能够抑制强度降低。
[0007](2)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成型部包括第一成型部和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二成型部与所述第一成型部连续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表面交叉的表面,所述真空成型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材料覆盖所述第一成型部的覆盖工序,在所述移动工序中,在所述第一成型部被所述材料覆盖的状态下,使所述把持装置沿着所述第二成型部移动,在所述紧贴工序中,在所述材料沿着所述第二成型部配置的状态下,对所述成型部与所述材料
之间进行减压而使所述材料紧贴于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成型部。
[0008]根据该方式,在覆盖工序中,第一成型部被材料覆盖。然后,在移动工序中,把持装置沿着与第一成型部连续并且与第一成型部交叉的第二成型部移动,因此能够使材料沿着第二成型部。因此,在使用具有第一成型部和第二成型部的成型模具的真空成型方法中,能够抑制材料的伸长率。
[0009](3)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成型部包括形成底切的突出的底切成型部,所述移动工序包括沿着所述底切成型部的形状使所述把持装置在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表面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移动的工序,移动后的所述把持装置在所述交叉方向观察上时处于与所述底切成型部重叠的位置。根据该方式,即使在具有材料的伸长率容易变大的底切成型部的真空成型方法中,也能够抑制材料的伸长率。
附图说明
[0010]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0011]图1是表示作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真空成型方法的工序图。
[0012]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真空成型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0013]图3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真空成型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0014]图4是真空成型装置的剖视图,是表示把持工序的图。
[0015]图5是真空成型装置的剖视图,是表示移动工序的图。
[0016]图6是真空成型装置的剖视图,是表示移动工序的图。
[0017]图7是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真空成型装置的侧视图,是表示移动工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A.第一实施方式:
[0019]A1.真空成型方法的概略及真空成型装置的结构:
[0020]参照图1~图6对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真空成型方法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真空成型方法中,使用真空成型装置100,利用真空成型用树脂片(以下,也简称为“材料W”)一体地成型汽车用的车顶面板及侧外板的上部。作为片状的材料W的树脂片,例如是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使用聚碳酸酯(PC)树脂、AES树脂、ABS树脂、PC/PET树脂、聚丙烯(PP)树脂等,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根据所期望的成型品适当地选择。树脂片的厚度例如可以使用1mm左右的树脂片。
[0021]图1是表示作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真空成型方法的工序图。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真空成型方法包括覆盖工序P10、把持工序P20、移动工序P30和紧贴工序P40,并按照该顺序执行。首先,对用于执行各工序P10、P20、P30、P40的真空成型装置10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之后,依次对各工序P10、P20、P30、P40进行说明。
[0022]图2、图3是表示实施真空成型方法的真空成型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成型前且把持材料W之前的状态,因此未图示后述的夹紧构件50。另外,图2示出了后述的把持装置2处于上升端位置的状态。图3示出了成型后的状态且把持装置2处于下降端位置的状态。
[0023]在图2、图3中,XYZ坐标是用于说明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的便利性的坐标。XYZ彼此正交。X轴和Y轴是沿着水平面的轴,即XY平面是水平面。Z轴是沿着铅垂线的轴。+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的向上,
‑
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的向下。以下,也将+Z轴方向称为“上”,将
‑
Z轴方向称为“下”。另外,也将+X轴方向称为“左”,将
‑
X轴方向称为“右”。另外,也将+Y轴方向称为“后”,将
‑
Y轴方向称为“前”。
[0024]如图2、图3所示,真空成型装置100具备成型模具1、把持装置2(外框构件30和夹紧构件50(参照图3))、引导板11、12、13、14。就真空成型装置100而言,在装置整体中以沿Y轴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为中心,各构件大致左右对称地构成。成型模具1呈向上方突出的凸形状,前后端的部位比中央附近的部位平缓地变低。成型模具1在俯视下前后较长,大致呈矩形。
[0025]在成型模具1的表面形成有第一成型部15和第二成型部16。第一成型部15形成于成型模具1的上表面。第二成型部16形成于成型模具1的侧面。第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成型方法,使用成型模具对片状的材料进行真空成型,其中,包括:把持工序,利用把持装置把持所述材料的缘部;移动工序,为了使所述材料沿着形成于所述成型模具的表面的成型部的形状配置而使所述把持装置沿着所述成型部移动;及紧贴工序,在通过所述移动工序使所述材料沿着所述成型部的形状配置的状态下,对所述成型部与所述材料之间进行减压而使所述材料紧贴于所述成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成型方法,其中,所述成型部包括第一成型部和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二成型部与所述第一成型部连续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成型部的表面交叉的表面,所述真空成型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材料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岛健一郎,中仓俊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