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复合三层胎面流道及预口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867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复合三层胎面流道及预口型,包括流道和预口型;流道上设有人字型结构的第一胶体流入通道和导电胶流入通道,预口型上设有与第一胶体流入通道和导电胶流入通道对应的导电胶流出通道和第一胶体流出通道,以及第二胶体流通通道和第三胶体流通通道,从而实现四复合三层胎面的压出形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更加简单、胶体流道更加稳定,同时还可以兼容传统双层胎面的压出形式,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复合三层胎面流道及预口型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四复合三层胎面流道及预口型。

技术介绍

[0002]胎面,作为轮胎与路面直接接触的半部件,其设计需要遵循低滚阻和强湿抓的性能;同时还需要具备导电特性,以减少因静电导致的车辆自燃等事故。因此,在胎面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材质胶体的特性对其进行复合,以满足对胎面的综合性需求。
[0003]如中国技术专利CN 215849540 U,提供了一种轮胎生产用带导电结构的四复合胎面压出预口型,但是其结构和胶体流道设计较为复杂,并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四复合三层胎面流道及预口型,其结构更加简单、胶体流道更加稳定,同时还可以兼容传统双层胎面的压出形式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000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四复合三层胎面流道及预口型,包括流道和预口型;
[0007]第一胶体流入通道,设于流道上并呈人字型结构;人字型结构的顶部为第一胶体流入口,人字型结构的两个底部为第一胶体流出口;
[0008]导电胶流入通道,为槽形结构并设于两个第一胶体流出口之间;
[0009]预口型,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且预口型涉及两个面,胶体流入面为背面,流出面为正面;
[0010]导向板,设于预口型的上层处,且导向板的中间设有导电胶流出通道,导电胶流出通道与导电胶流入通道相连通;
[0011]第一胶体流出通道,设于预口型上层导向板的两侧,并与其对应的第一胶体流出口相连通;
[0012]第二胶体流通通道,设于预口型的中层处;
[0013]第三胶体流通通道,设于预口型的下层处;
[0014]导电胶流出通道、第一胶体流出通道、第二胶体流通通道、第三胶体流通通道的胶体流出口在预口型正面汇合。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胶流入通道和导电胶流出通道设于两个第一胶体流出口之间的中间处,且第一胶体流入通道和第一胶体流出通道以导电胶流入通道和导电胶流出通道的中心轴为基准线呈对称设置。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胶流出通道沿胶体流通方向呈渐缩径状结构。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胶体流入通道的下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胶体流出通道的下端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胶流出通道出口处的宽度为2

8mm,第一胶体流出通道出口处的宽度为80

150mm;第二胶体流通通道出口处的宽度为150

300mm;第三胶体流通通道出口处的宽度为150

300mm。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胶流入通道的宽度为40

70mm,第一胶体流出口的宽度为90

150mm。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胶体流入通道的下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

48
°
;第一胶体流出通道的下端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5

55
°
;第二胶体流通通道的下端面与水平线相平行;第三胶体流通通道的上端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40

48
°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胶体流入通道内注入用于提高强湿抓性能的胶体;第二胶体流通通道内注入用于保持低滚阻和强湿抓的均衡的胶体;第三胶体流通通道内注入用于保持低滚阻性能的胶体;导电胶流入通道内注入用于满足导电性能的胶体。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在不改变现有压出机的情况下,只针对单个流道和预口型进行升级改造,在最小投入的情况下,完美实现了三层胎面四种胶的压出,满足了未来轮胎的设计要求和方向。并且同时兼容传统双层胎面的压出形式,对比现有的压出技术具备更好的兼容性。
附图说明
[00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流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预口型正面的结构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预口型背面的结构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流道和预口型的侧剖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压出的三层胎面及四种胶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说明:流道1、预口型2、第一胶体流入通道3、导电胶流入通道4、导向板5、导电胶流出通道6、第一胶体流出通道7、第二胶体流通通道8、第三胶体流通通道9、导电胶10、第一胶体11、第二胶体12、第三胶体13。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技术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
言,在本技术揭露的
技术实现思路
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技术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0033]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34]如图1、2、3、4所示、一种四复合三层胎面流道及预口型,包括流道1、预口型2、第一胶体流入通道3、导电胶流入通道4、导向板5、第一胶体流出通道7、第二胶体流通通道8和第三胶体流通通道9;第一胶体流入通道3设于流道1上并呈人字型结构;人字型结构的顶部为第一胶体流入口,人字型结构的两个底部为第一胶体流出口;导电胶流入通道4为槽形结构并设于两个第一胶体流出口之间;预口型2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且预口型涉及两个面,胶体流入面为背面,流出面为正面;导向板5设于预口型2的上层处,且导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复合三层胎面流道及预口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1)和预口型(2);第一胶体流入通道(3),设于流道(1)上并呈人字型结构;人字型结构的顶部为第一胶体流入口,人字型结构的两个底部为第一胶体流出口;导电胶流入通道(4),为槽形结构并设于两个第一胶体流出口之间;预口型(2),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且预口型涉及两个面,胶体流入面为背面,流出面为正面;导向板(5),设于预口型(2)的上层处,且导向板(5)的中间设有导电胶流出通道(6),导电胶流出通道(6)与导电胶流入通道(4)相连通;第一胶体流出通道(7),设于预口型(2)上层导向板(5)的两侧,并与其对应的第一胶体流出口相连通;第二胶体流通通道(8),设于预口型(2)的中层处;第三胶体流通通道(9),设于预口型(2)的下层处;导电胶流出通道(6)、第一胶体流出通道(7)、第二胶体流通通道(8)、第三胶体流通通道(9)的胶体流出口在预口型(2)正面汇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复合三层胎面流道及预口型,其特征在于:导电胶流入通道(4)和导电胶流出通道(6)设于两个第一胶体流出口之间的中间处,且第一胶体流入通道(3)和第一胶体流出通道(7)以导电胶流入通道(4)和导电胶流出通道(6)的中心轴为基准线呈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复合三层胎面流道及预口型,其特征在于:导电胶流出通道(6)沿胶体流通方向呈渐缩径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复合三层胎面流道及预口型,其特征在于:第一胶体流入通道(3)的下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胶体流出通道(7)的下端面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宾建王君叶烔昕赵帅卢艳伟周兆刚徐超田苗黄娜尤鑫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