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器的起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854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驾驶航空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航空器的起落装置,包括架体和连接机构,架体通过连接机构与航空器本体连接,架体包括两个滑橇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管,横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管与滑橇连接,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分别设于横管的两端,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均与横管铰接,且横管可沿第二连接座的长度方向滑动,在航空器降落时,航空器的重力和冲力作用在横管上,横管受力弯曲变形,导致横管的尺寸变小,此时横管沿第二连接座滑动,不会拉扯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与航空器本体的连接处,可避免横管变形的巨大拉力作用在航空器本体上,从而避免航空器本体损坏,起到保护航空器的作用。到保护航空器的作用。到保护航空器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空器的起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驾驶航空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航空器的起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起落架就是航空器在地面停放、滑行、起飞着陆滑跑时用于支撑航空器的重力,承受相应载荷的装置。任何人造的航空器都有离地升空的过程,而且除了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导弹和不需要回收的航天器之外,绝大部分航空器都有着陆或回收阶段。对航空器而言,实现这一起飞着陆(飞机的起飞与着陆过程)功能的装置主要就是起落架。目前航空器常用的起落架有两种,轮式和滑橇式。随着航空器的小型化,以及垂降式航空器的广泛应用,滑橇式的起落架更为实用。现有的滑橇式起落架通常包括两个用于设置在航空器本体下方的滑橇,航空器本体上设置安装杆,安装杆通过支杆与滑橇连接,当航空器降落时,航空器本体的重力和冲力作用在安装杆上,会使安装杆变形,导致安装杆的尺寸变小,从而拉扯安装杆与航空器本体的连接处,导致航空器本体受损。
[0003]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遥控飞机上的滑橇式减震起落架,其包括两个支杆、四个减震组件以及两个支架,所述两个支杆对称并列设置,所述一支架与两个减震组件,组成一减震支架构件,所述减震支架构件相对于支杆前后对称设置于支杆上。该专利的支杆相当于滑橇,两个U型支架的两侧杆与支杆连接,支架的中间部分通过螺栓与飞机机身固定连接,当飞机降落时,重力和冲力都作用在支架的中间部分,使支架的中间部分变形,从而使支架的中间部分尺寸变小,进而拉扯支架与飞机机身的连接处,导致飞机机身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保护航空器本体的起落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航空器的起落装置,包括架体和连接机构,所述架体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航空器本体连接,所述架体包括两个滑橇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管,所述横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滑橇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分别设于所述横管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均与所述横管铰接,且所述横管可沿所述第二连接座的长度方向滑动。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管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第一座体和两个第一耳板,两个所述第一耳板位于所述第一座体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座体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耳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横管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耳板之间,所述第一耳板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横管上设有两个与其内部相通的第二连接孔,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和两个所述第一耳板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穿过,且所述第一连接轴上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紧固螺母;所述横管通过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包括第二座体和两个第二耳板,两个所述第二耳板位于所述第二座体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座体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耳板平行间
隔设置,所述横管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耳板之间,所述第二耳板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横管上设有两个与其内部相通的第四连接孔,且两个所述第四连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轴从两个所述第四连接孔和两个所述第二耳板的所述第三连接孔中穿过,所述第二连接轴上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紧固螺母,所述第三连接孔为沿所述第二耳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孔。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座体上设有贯穿其上下两侧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座体上设有贯穿其上下两侧的第二安装孔。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两个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所述第一管套与所述第二管套连接且相通并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管套和第四管套,所述第三管套与所述第四管套连接且相通并一体成型,所述横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管套中,所述横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三管套中,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橇连接的两个所述连接管各自插入所述第二管套和所述第四管套中。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套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横管连接,所述横管的一端设有两个与其内部相通的第四连接孔,两个所述第四连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管套上两个与其内部相通的第五连接孔,两个所述第五连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螺栓从两个所述第四连接孔和两个所述第五连接中穿过,所述第一螺栓上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锁紧螺母;所述第二管套上设有两个第六连接孔,两个所述第六连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管套上设有两个与其内部相通的第七连接孔,两个所述第七连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从两个所述第六连接孔和两个所述第七连接孔中穿过;所述第三管套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横管连接,所述横管的另一端设有两个与其内部相通的第八连接孔,两个所述第八连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管套上设有两个与其内部相通的第九连接孔,两个所述第九连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螺栓从两个所述第八连接孔和两个所述第九连接孔中穿过,所述第二螺栓上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锁紧螺母;所述第四管套上设有两个第十连接孔,两个所述第十连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四管套上设有两个与其内部相通的第十一连接孔,两个所述第十一连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从两个所述第十连接孔和两个所述第十一连接孔中穿过。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套、所述第二管套、所述第三管套和所述第四管套均为两端开口的结构,所述第一管套与所述第二管套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管套与所述第四管套的侧壁连接。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座体上设有贯穿其上下两侧的视窗。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管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滑橇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五管套和连接片,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五管套中,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五管套通过第三螺栓连接,所述连接片贴附在所述滑橇的侧壁上,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滑橇通过第四螺栓连接。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橇的两端向上翘起。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管和所述连接管的截面为圆形或腰型或矩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的横管通过连接管与两个滑橇连接,以形成架体,在航空器降落时,架
体与地面接触而起到保护航空器本体的作用,并且,横管通过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与航空器本体连接,其中,横管可沿第二连接座的长度方向滑动,在航空器降落时,航空器的重力和冲力作用在横管上,横管受力弯曲变形,导致横管的尺寸变小,此时横管沿第二连接座滑动,对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不会造成拉动二者靠近的力,不会拉扯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与航空器本体的连接处,可避免横管变形的巨大拉力作用在航空器本体上,从而避免航空器本体损坏,起到保护航空器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航空器的起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横管、第一连接座和连接管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横管、第二连接座和连接管的第一视角连接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横管、第二连接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器的起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和连接机构,所述架体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航空器本体连接,所述架体包括两个滑橇(1)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管(2),所述横管(2)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管(3)与所述滑橇(1)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座(4)和第二连接座(5),所述第一连接座(4)和所述第二连接座(5)分别设于所述横管(2)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座(4)和所述第二连接座(5)均与所述横管(2)铰接,且所述横管(2)可沿所述第二连接座(5)的长度方向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器的起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2)通过第一连接轴(6)与所述第一连接座(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4)包括第一座体(401)和两个第一耳板(402),两个所述第一耳板(402)位于所述第一座体(401)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座体(401)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耳板(402)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横管(2)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耳板(402)之间,所述第一耳板(402)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横管(2)上设有两个与其内部相通的第二连接孔,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6)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和两个所述第一耳板(402)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穿过,且所述第一连接轴(6)上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紧固螺母(7);所述横管(2)通过第二连接轴(9)与所述第二连接座(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5)包括第二座体(501)和两个第二耳板(502),两个所述第二耳板(502)位于所述第二座体(501)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座体(501)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耳板(502)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横管(2)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耳板(502)之间,所述第二耳板(502)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横管(2)上设有两个与其内部相通的第四连接孔,且两个所述第四连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轴(9)从两个所述第四连接孔和两个所述第二耳板(502)的所述第三连接孔中穿过,所述第二连接轴(9)上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紧固螺母(10),所述第三连接孔为沿所述第二耳板(50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器的起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401) 上设有贯穿其上下两侧的第一安装孔(403),所述第二座体(50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两侧的第二安装孔(50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器的起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3)与两个所述连接管(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2)包括第一管套(1201)和第二管套(1202),所述第一管套(1201)与所述第二管套(1202)连接且相通并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件(13)包括第三管套(1301)和第四管套(1302),所述第三管套(1301)与所述第四管套(1302)连接且相通并一体成型,所述横管(2)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管套(1201)中,所述横管(2)的另一端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华智姜国军卢兴捷
申请(专利权)人: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