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8197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及其方法,主要是用于二氧化碳处理系统,且设有一预处理设备、一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一第一加热装置、一第二二氧化碳吸附转轮、一第二加热装置及一烟囱,通过串联二个二氧化碳吸附转轮,并将该第二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脱附区所产生一次脱附的二氧化碳脱附浓缩后的气体输送到该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脱附区内,再由该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脱附区来产生二次脱附的二氧化碳脱附浓缩后的气体,使能增加二氧化碳提浓效率,并具有能浓缩回收二氧化碳的效能。碳的效能。碳的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及其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增加二氧化碳提浓效率,并具有浓缩回收二氧化碳的效能,而适用于半导体产业、光电产业、化学相关产业或制造相关产业的二氧化碳处理系统或类似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环保成为全球每个国家关注的议题,尤其是温室气体的部份,而目前温室气体最大的部分就是排放二氧化碳CO2含量,其中二氧化碳CO2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连接而成。
[0003]而自工业革命后,人类为了工业与文明发展大量使用石化燃料(如煤和石油),再加上不断砍伐热带雨林以增加农耕面积,这些不当的人类活动制造了过多的温室气体,大大加强了温室效应,破坏了长时期的能量平衡状态,结果造成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导致全球出现了暖化现象。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上述技术问题,希望能提出一种具有能浓缩回收二氧化碳的效能的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及其方法,令使用者可轻易操作组装,于是潜心研思、设计组制,以提供使用者便利性,为本专利技术人想要研发的专利技术动机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及其方法,主要是用于二氧化碳处理系统,且设有一预处理设备、一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一第一加热装置、一第二二氧化碳吸附转轮、一第二加热装置及一烟囱,通过串联二个二氧化碳吸附转轮,并将该第二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脱附区所产生一次脱附的二氧化碳脱附浓缩后的气体输送到该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脱附区内,再由该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脱附区来产生二次脱附的二氧化碳脱附浓缩后的气体,使能增加二氧化碳提浓效率,并具有能浓缩回收二氧化碳的效能,进而增加整体的实用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及其方法,通过该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第一脱附气体管路的另一端是与一双塔式高分子管式膜设备连接,使二次脱附的二氧化碳脱附浓缩后的气体可以经由该双塔式高分子管式膜设备来进行再压缩处理以形成二氧化碳压缩干燥气体,且将经过再压缩处理的二氧化碳压缩干燥气体能通过钢瓶、钢罐来进行储存,或是输送供应到其他需要二氧化碳的场所,例如温室或是海藻养殖场、汽水可乐场、化工厂、或是食品业工厂等各产业,以作为原料,让二氧化碳压缩干燥气体能具有后续应用的效能,进而增加整体的使用性。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及其方法,通过该第一脱附气体管路是连接一再循环管路,该再循环管路的一端是连接该第一脱附气体管路,该再循环管路的另一端是连接该第二脱附气体管路,使二次脱附的二氧化碳脱附浓缩后的气体可以经由再循环管路回到该第二脱附气体管路内进行混合,并重新经过该第一加
热装置进行加热后,再输送至该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脱附区内进行脱附,使具有不断的再循环的效能,让二氧化碳的脱附浓度能由入口浓度6%增加到脱附后浓度为40%~99%,进而增加整体的操作性。
[0008]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特点和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另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不是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0009]第1图是为本专利技术主要实施例系统架构示意图。
[0010]第2图是为本专利技术主要实施例系统架构具有风机示意图。
[0011]第3图是为本专利技术主要实施例第一种变化系统架构示意图。
[0012]第4图是为本专利技术主要实施例第二种变化系统架构示意图。
[0013]第5图是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系统架构示意图。
[0014]第6图是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系统架构具有风机示意图。
[0015]第7图是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第一种变化系统架构示意图。
[0016]第8图是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第二种变化系统架构示意图。
[0017]第9图是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第二种变化另一变形系统架构示意图。
[0018]第10图是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第三种变化系统架构示意图。
[0019]第11图是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第四种变化系统架构示意图。
[0020]第12图是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第四种变化另一变形系统架构示意图。
[0021]第13图是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步骤流程图。
[0022]第14图是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步骤流程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预处理设备
ꢀꢀꢀꢀꢀꢀꢀꢀꢀꢀꢀꢀꢀ
11、气体进气管路
[0025]20、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
ꢀꢀꢀ
201、吸附区
[0026]202、脱附区
ꢀꢀꢀꢀꢀꢀꢀꢀꢀꢀꢀꢀꢀꢀꢀꢀ
21、预处理气体管路
[0027]211、风机
ꢀꢀꢀꢀꢀꢀꢀꢀꢀꢀꢀꢀꢀꢀꢀꢀꢀꢀ
22、第一净气管路
[0028]23、第一热气输送管路
ꢀꢀꢀꢀꢀꢀꢀ
24、第一脱附气体管路
[0029]241、风机242、第一风机
[0030]242、第二风机
ꢀꢀꢀꢀꢀꢀꢀꢀꢀꢀꢀꢀꢀꢀ
25、再循环管路
[0031]251、阀门
ꢀꢀꢀꢀꢀꢀꢀꢀꢀꢀꢀꢀꢀꢀꢀꢀꢀꢀ
30、第一加热装置
[0032]40、第二二氧化碳吸附转轮
ꢀꢀꢀ
401、吸附区
[0033]402、脱附区
ꢀꢀꢀꢀꢀꢀꢀꢀꢀꢀꢀꢀꢀꢀꢀꢀ
41、第二净气排放管路
[0034]411、风机
ꢀꢀꢀꢀꢀꢀꢀꢀꢀꢀꢀꢀꢀꢀꢀꢀꢀꢀ
42、第二热气输送管路
[0035]43、第二脱附气体管路
ꢀꢀꢀꢀꢀꢀꢀ
50、第二加热装置
[0036]51、第二加热进气管路
ꢀꢀꢀꢀꢀꢀꢀ
511、风机
[0037]60、烟囱
ꢀꢀꢀꢀꢀꢀꢀꢀꢀꢀꢀꢀꢀꢀꢀꢀꢀꢀꢀ
70、双塔式高分子管式膜设备
[0038]71、第一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 711、第一吸附塔
[0039]712、第一进气管路
ꢀꢀꢀꢀꢀꢀꢀꢀꢀꢀ
7121、阀门
[0040]713、第一排气管路
ꢀꢀꢀꢀꢀꢀꢀꢀꢀꢀ
7131、阀门
[0041]714、第一再生管路
ꢀꢀꢀꢀꢀꢀꢀꢀꢀꢀ
7141、阀门
[0042]715、第一压缩气体管路
ꢀꢀꢀꢀꢀꢀ
7151、阀门
[0043]72、第二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
ꢀꢀ
721、第二吸附塔
[0044]722、第二进气管路
ꢀꢀꢀꢀꢀꢀꢀꢀꢀꢀꢀ
7221、阀门
[0045]723、第二排气管路
ꢀꢀꢀꢀꢀꢀꢀꢀꢀꢀꢀ
7231、阀门
[0046]724、第二再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预处理设备,该预处理设备的一侧是连接一气体进气管路;一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该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是设有吸附区及脱附区,该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是连接一预处理气体管路、一第一净气管路、一第一热气输送管路及一第一脱附气体管路,该预处理气体管路的一端是连接该预处理设备的另一侧,该预处理气体管路的另一端是连接至该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该第一净气管路的一端是与该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是与该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第一脱附气体管路的一端是与该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一侧连接;一第一加热装置,该第一加热装置是与该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第一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一第二二氧化碳吸附转轮,该第二二氧化碳吸附转轮是设有吸附区及脱附区,该第二二氧化碳吸附转轮是连接一第二净气排放管路、一第二热气输送管路及一第二脱附气体管路,该第二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是与该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第一净气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的一端是与该第二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是与该第二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第二脱附气体管路的一端是与该第二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一侧连接,该第二脱附气体管路的另一端是与该第一加热装置连接;一第二加热装置,该第二加热装置是设有一第二加热进气管路,该第二加热装置是与该第二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第二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以及一烟囱,该烟囱是与该第二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的第二净气排放管路的另一端形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预处理气体管路是进一步设有一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是进一步设有一风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脱附气体管路是进一步设有一风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加热进气管路是进一步设有一风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预处理设备是进一步为冷却器、冷凝器、除湿器、降温器的其中任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脱附气体管路是进一步设有一再循环管路,该再循环管路的一端是连接该第一脱附气体管路,该再循环管路的另一端是连接该第二脱附气体管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脱附气体管路是进一步于该再循环管路的一端连接处的前端及后端分别各设有一第一风机及一第二风机。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氧化碳
吸附转轮的第一脱附气体管路的另一端是进一步与一双塔式高分子管式膜设备连接,该双塔式高分子管式膜设备是设有一第一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及一第二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该第一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是设有一第一吸附塔、一第一进气管路、一第一排气管路、一第一再生管路及一第一压缩气体管路,该第二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是设有一第二吸附塔、一第二进气管路、一第二排气管路、一第二再生管路及一第二压缩气体管路。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的第一排气管路及第二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的第二排气管路是进一步与一排气输出管路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的第一压缩气体管路及第二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的第二压缩气体管路是进一步与一压缩气体输出管路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的第一再生管路是进一步设有一第一加热器,该第二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的第二再生管路是进一步设有一第二加热器。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的第一进气气管路、第一排气管路、第一再生管路及第一压缩气体管路是进一步各设有一阀门,该第二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的第二进气气管路、第二排气管路、第二再生管路及第二压缩气体管路是进一步各设有一阀门。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的第一吸附塔内及第二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的第二吸附塔内是进一步由复数个中空管状的高分子管式膜吸附材填充而成,且该中空管状的高分子管式膜吸附材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及吸附剂制成。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的第一再生管路及第二塔式高分子管式膜组的第二再生管路是进一步与一热能管路连接。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热能管路是进一步设有一加热器,该加热器是为电热器、天然气式加热器、热交换器或热媒油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17.一种串联式二氧化碳吸附转轮处理方法,主要是用于二氧化碳吸附转轮系统,且设有一预处理设备、一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一第一加热装置、一第二二氧化碳吸附转轮、一第二加热装置及一烟囱,该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是设有吸附区及脱附区,该第一二氧化碳吸附转轮是连接一预处理进气管路、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石治扶亚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懋环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