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模块和家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816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降噪模块和家电设备,其中,降噪模块包括:聚能件,聚能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聚能件自第一侧至第二侧方向开设有呈渐缩设置以呈声学黑洞状的聚能槽,聚能槽具有大口径端和小口径端,聚能槽的大口径端用于朝向噪音源;以及,阻尼件,阻尼件贴设于聚能件的第二侧,并于聚能件的第二侧至少覆盖聚能槽的小口径端所对应的位置,用以将穿透聚能件的声波能量进行耗散。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有效提高了降噪模块的降噪效果。高了降噪模块的降噪效果。高了降噪模块的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噪模块和家电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降噪
,特别涉及一种降噪模块和家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多数电器设备在运行时会存在较大的噪音,以燃气热水器为例,其噪音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燃烧噪音、风机转动噪音和气动噪音,燃烧噪音是燃烧时受热的强热烟气在密闭的燃烧室内,产生剧烈的振荡从而发出较响的声音;风机转动噪音是由于燃气热水器在燃气燃烧期间,需要不断补充空气,风机持续旋转,导致外壳共振,从而产生机械噪音;气动噪音是由于紊流或者流通面积变化导致压力变化,从而产生的噪音。其中,风机转动噪音可以通过对风机结构进行优化来降低噪音,而气动噪音和燃烧噪音则比较难进行针对性的降低,且这类低频噪音穿透力较强,从而一般的降噪技术对其的降噪效果较为不佳。
[0003]鉴于此,如何提高电器设备的降噪效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降噪模块,旨在提高电器设备的降噪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降噪模块,包括:
[0006]聚能件,所述聚能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聚能件自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方向开设有呈渐缩设置以呈声学黑洞状的聚能槽,所述聚能槽具有大口径端和小口径端,所述聚能槽的大口径端用于朝向噪音源;以及,
[0007]阻尼件,所述阻尼件贴设于所述聚能件的第二侧,并于所述聚能件的第二侧至少覆盖所述聚能槽的小口径端所对应的位置,用以将穿透所述聚能件的声波能量进行耗散。
[0008]可选地,所述聚能槽自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方向的内壁为朝向所述聚能槽的中心线的弧形凸面。
[0009]可选地,所述聚能槽贯穿所述聚能件的第二侧设置并形成一个或者多个贯通口,以使所述聚能槽汇集的声波能量传输至所述阻尼件进行耗散。
[0010]可选地,所述贯通口是直径不大于5毫米的圆形口。
[0011]可选地,所述聚能件呈板状,所述聚能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聚能槽在板状的所述聚能件上阵列设置。
[0012]可选地,所述阻尼件于所述聚能件的第二侧覆盖多个所述聚能槽的小口径端所对应的位置设置;或者,
[0013]所述阻尼件为多个,且数量与所述聚能槽的数量对应,并在所述聚能件的第二侧分别与多个所述聚能槽的位置一对一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阻尼件粘接于所述聚能件的第二侧。
[0015]可选地,所述聚能件的材质为泡沫板、光敏树脂、KT板或橡胶;和/或,
[0016]所述阻尼件的材质为氯丁橡胶、环氧树脂或沥青。
[0017]可选地,所述噪音源的声速和所述聚能槽的大口径端的直径以及所述聚能件的厚
度满足以下公式;
[0018][0019][0020][0021]其中,c
b
为所述噪音源的声速,f为所述噪音源的声波频率,h为所述聚能件的厚度,E为所述聚能件的弹性模量,ρ为所述聚能件的密度,γ为所述聚能件的泊松比,D为所述聚能槽的大口径端的槽口直径。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家电设备,包括外壳,形成有容置腔;家电设备主体,设于所述外壳的容置腔内以及一种降噪模块,该降噪模块包括:
[0023]聚能件,所述聚能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聚能件自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方向开设有呈渐缩设置以呈声学黑洞状的聚能槽,所述聚能槽具有大口径端和小口径端,所述聚能槽的大口径端用于朝向噪音源;以及,
[0024]阻尼件,所述阻尼件贴设于所述聚能件的第二侧,并于所述聚能件的第二侧至少覆盖所述聚能槽的小口径端所对应的位置,用以将穿透所述聚能件的声波能量进行耗散;
[0025]所述降噪模块贴设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降噪模块的阻尼件位于所述降噪模块的聚能件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以阻滞所述家电设备主体所产生的噪音朝所述外壳的外部传导。
[0026]可选地,所述外壳具有多个内壁,每一所述内壁均设置有所述降噪模块。
[0027]可选地,所述家电设备主体包括:
[0028]燃烧器,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
[0029]预热燃烧器,所述预热燃烧器设于所述燃烧器,用于接入燃气和空气进行燃烧,以将所述第一燃烧室内的空气加热至预设温度,并输送至所述第二燃烧室;
[0030]气体喷射组件,所述气体喷射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二燃烧室内喷射气体,以使所述第二燃烧室内进行高温空气燃烧反应;以及
[0031]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燃烧器换热设置。
[003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聚能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聚能件自第一侧至第二侧方向开设有呈渐缩设置以呈声学黑洞状的聚能槽,聚能槽具有大口径端和小口径端,聚能槽的槽口位于大口径端,并朝向噪音源设置,以聚集噪音声波能量,阻尼件由阻尼材料构成,其在聚能件的第二侧覆盖聚能槽的小口径端所对应的位置设置,声波能量靠近聚能件时,由聚能槽的大口径端聚集而朝聚能槽的小口径端传播,传播过程中由于声学黑洞效应,从而可减小声波能量的声速,声波能量穿透聚能件后再经过阻尼件,而由于阻尼件的阻尼材料特性,从而将声波能量耗散,进而进一步减小声波能量的传播距离,而相比于现有降噪技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有效提高了降噪模块的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降噪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降噪模块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燃烧器一实施例中燃烧器的俯视图(剖面);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燃烧器一实施例中燃烧器的侧视图(剖面)。
[0038]附图标号说明:
[003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聚能件13聚能槽11第一侧14大口径端12第二侧15小口径端20阻尼件16贯通口51预热燃烧器52第一燃烧室53气体喷射组件54第二燃烧室55喷嘴
ꢀꢀ
[0040]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2]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聚能件,所述聚能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聚能件自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方向开设有呈渐缩设置以呈声学黑洞状的聚能槽,所述聚能槽具有大口径端和小口径端,所述聚能槽的大口径端用于朝向噪音源;以及,阻尼件,所述阻尼件贴设于所述聚能件的第二侧,并于所述聚能件的第二侧至少覆盖所述聚能槽的小口径端所对应的位置,用以将穿透所述聚能件的声波能量进行耗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槽自所述第一侧至所述第二侧方向的内壁为朝向所述聚能槽的中心线的弧形凸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槽贯穿所述聚能件的第二侧设置并形成一个或者多个贯通口,以使所述聚能槽汇集的声波能量传输至所述阻尼件进行耗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噪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口是直径不大于5毫米的圆形口。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噪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件呈板状,所述聚能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聚能槽在板状的所述聚能件上阵列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噪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于所述聚能件的第二侧覆盖多个所述聚能槽的小口径端所对应的位置设置;或者,所述阻尼件为多个,且数量与所述聚能槽的数量对应,并在所述聚能件的第二侧分别与多个所述聚能槽的位置一对一设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粘接于所述聚能件的第二侧。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件的材质为泡沫板、光敏树脂、KT板或橡胶;和/或,所述阻尼件的材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陆祖安梁泽锋钱晓林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