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805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系统和车辆,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第一电机、第一差速器、第二电机、动力电池和控制器,双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器,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入轴通过第一离合器与发动机选择性连接,第一输入轴上设置有串联用主动齿轮,传动装置的第一端与串联用主动齿轮连接,第一差速器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装置的第二端连接,动力电池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机连接,动力电池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机连接。动力系统的串联控制模式下,发动机运行高效运行区,且串联传动路径短,既降低了整车能耗,也节省了整车成本。也节省了整车成本。也节省了整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系统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石油供应的日趋紧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其中,混合动力汽车既满足用户的长途行车需求,也满足用户的短距离纯电驱动需求,从而混合动力汽车受到了更多用户的青睐。
[0003]如何降低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能耗和生产成本,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动力系统,以降低整车能耗和生产成本。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器;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选择性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设置有串联用主动齿轮;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连接;第一电机;第一差速器,所述第一差速器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装置的第二端连接;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预设串联控制策略时,控制所述发动机运行于高效率运行区间,并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所述传动装置、所述第二电机、所述动力电池、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差速器形成串联传动路径,以进入预设串联控制模式。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的串联传动路径短,因此,传动损耗少,从而降低了整车能耗,以及传动所需部件减少,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在串联控制模式下,发动机运行在高效运行区,既降低了整车能耗,也延长了发动机寿命。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双离合器包括:第二离合器;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选择性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第二差速器,所述第二差速器与所述第一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第一预设直驱控制策略时,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并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一机械传动路径,以进入第一预设直驱控制模式。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以及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差速器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被
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第一预设并联控制策略时,控制所述发动机运行于高效率运行区间,并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一机械传动路径,和通过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一电动传动路径,以进入第一预设并联控制模式。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第一预设纯电控制策略时,通过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一电动传动路径,以进入第一预设纯电控制模式。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且第一侧设置有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预设第一预设助力控制策略时,控制所述发动机运行于高效率运行区间且控制所述第一同步器接合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并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一机械传动路径,和通过所述第二电机、所述传动装置、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所述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一助力传动路径,以进入第一预设助力控制模式。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第一预设协同控制策略时,控制所述发动机运行于高效率运行区间且控制所述第一同步器接合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并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一机械传动路径,和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同步器、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所述传动装置、所述第二电机、所述动力电池形成发电传动路径,以进入第一预设协同控制策略模式。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输入轴选择性地接合;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第二预设直驱控制策略时,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并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二机械传动路径,以进入第二预设直驱控制策略模式。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第二预设并联控制策略时,控制所述发动机运行于高效率运行区间,并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二机械传动路径,和通过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一电动传动路径,以进入第二预设并联控制模式。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同步器的第二侧。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二同步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且用于接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预设第二预设助力控制策略时,控制所述发动机运行于高效率运行区间且控制所述第一同步器接合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同步器接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并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二机械传动路径,和通过所述第二电机、所述传动装置、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所述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二助力传动路径,以进入第二预设助力控制模式。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器;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选择性连接,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设置有串联用主动齿轮;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连接;第一电机;第一差速器,所述第一差速器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装置的第二端连接;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预设串联控制策略时,控制所述发动机运行于高效率运行区间,并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所述传动装置、所述第二电机、所述动力电池、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差速器形成串联传动路径,以进入预设串联控制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离合器包括:第二离合器;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选择性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第二差速器,所述第二差速器与所述第一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第一预设直驱控制策略时,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并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一机械传动路径,以进入第一预设直驱控制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以及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差速器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第一预设并联控制策略时,控制所述发动机运行于高效率运行区间,并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一机械传动路径,和通过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一电动传动路径,以进入第一预设并联控制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第一预设纯电控制策略时,通过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一电动传动路径,以进入第一预设纯电控制模式。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且第一侧设置有所述串联用主动
齿轮;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预设第一预设助力控制策略时,控制所述发动机运行于高效率运行区间且控制所述第一同步器接合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并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一机械传动路径,和通过所述第二电机、所述传动装置、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所述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一助力传动路径,以进入第一预设助力控制模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第一预设协同控制策略时,控制所述发动机运行于高效率运行区间且控制所述第一同步器接合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并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一机械传动路径,和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同步器、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所述传动装置、所述第二电机、所述动力电池形成发电传动路径,以进入第一预设协同控制策略模式。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输入轴选择性地接合;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第二预设直驱控制策略时,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并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二机械传动路径,以进入第二预设直驱控制策略模式。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第二预设并联控制策略时,控制所述发动机运行于高效率运行区间,并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二机械传动路径,和通过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一电动传动路径,以进入第二预设并联控制模式。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同步器的第二侧。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二同步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且用于接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预设第二预设助力控制策略时,控制所述发动机运行于高效率运行区间且控制所述第一同步器接合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同步器接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并通过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二机械传动路径,和通过所述第二电机、所述传动装置、所述串联用主动齿轮、所述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
输入轴、所述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差速器形成第二助力传动路径,以进入第二预设助力控制模式。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在获取到的车辆参数信息满足预设第三预设助力控制策略时,控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韬华煜费学安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