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802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换热芯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实现换热芯体在车身内安装的安装基座,特点是安装基座包括用于实现与车身安装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换热芯体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与安装板为两个独立的板片,连接板设置在换热芯体与安装板之间且分别与换热芯体和安装板固定连接。优点是安装基座由分体的安装板和连接板固定连接构成,安装板和连接板为两个独立的板片,两个板片可通过冲压成型制得,再固定装配形成整个安装基座,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可有效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板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已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在电动汽车内使用的板式换热器,通常具备一个安装基座用于实现该板式换热器在车身内的稳定安装,此安装基座通常具有一个用于与车身实现稳定安装的安装底板,安装底板上具有用于与板式换热器实现稳定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凸起设置在安装底板上并嵌设固定安装在板式换热器本体的底部。目前常见的板式换热器上的安装基座基本为焊接在板式换热器本体底部的一体式结构的安装基座,此种一体式结构的安装基座采用机加的方式加工而成,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板式换热器。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所述的换热芯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的换热芯体在车身内安装的安装基座,所述的安装基座包括用于实现与车身安装的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的换热芯体连接的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所述的安装板为两个独立的板片,所述的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的换热芯体与所述的安装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的换热芯体和所述的安装板固定连接。
[0006]所述的换热芯体的底部具有向上凸起的凹陷部,所述的连接板嵌设安装在所述的凹陷部内。使得整体结构较为紧凑。
[0007]所述的连接板由分体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堆叠构成,所述的上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的下连接板上,所述的上连接板与所述的换热芯体固定连接,所述的下连接板与所述的安装板固定连接。由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固定堆叠构成的连接板,更加容易制造。
[0008]所述的安装板的上端面向上凸起设置有两个第一预定位柱,两个所述的第一预定位柱间隔设置,所述的下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预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一预定位孔,所述的第一预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预定位孔内。通过第一预定位柱和第一预定位孔的配合,实现安装板与下连接板相互连接的预定位,便于后续两者通过焊接固定时不会发生移位,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09]两个所述的第一预定位柱斜向错位设置。起到防错装配的作用。
[0010]所述的下连接板的上端面向上凸起设置有两个第二预定位柱,两个所述的第二预定位柱间隔设置,所述的上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预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二预定位孔,所述的第二预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的第二预定位孔内。通过第二预定位柱和第二预定位
孔的配合,实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相互连接的预定位,便于后续两者通过焊接固定时不会发生移位,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11]两个所述的第二预定位柱斜向错位设置。起到防错装配的作用。
[0012]所述的换热芯体的底部向下凸起设置有两个第三预定位柱,两个所述的第三预定位柱间隔设置,所述的上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三预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三预定位孔,所述的第三预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的第三预定位孔内。通过第三预定位柱和第三预定位孔的配合,实现换热芯体与上连接板相互连接的预定位,便于后续两者通过焊接固定时不会发生移位,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13]两个所述的第三预定位柱斜向错位设置。起到防错装配的作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安装基座由分体的安装板和连接板固定连接构成,安装板和连接板为两个独立的板片,两个板片可通过冲压成型制得,再固定装配形成整个安装基座,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可有效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换热芯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安装基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如图所示,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1,换热芯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实现换热芯体1在车身内安装的安装基座2,安装基座2包括用于实现与车身安装的安装板201,安装板201上设置有用于与换热芯体1连接的连接板202,连接板202与安装板201为两个独立的板片,连接板202设置在换热芯体1与安装板201之间且分别与换热芯体1和安装板201固定连接。
[0022]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换热芯体1的底部具有向上凸起的凹陷部11,连接板202嵌设安装在凹陷部11内。使得整体结构较为紧凑。
[0023]在此具体实施例中,连接板202由分体的上连接板21和下连接板22堆叠构成,上连接板21固定设置在下连接板22上,上连接板21与换热芯体1固定连接,下连接板22与安装板201固定连接。由上连接板21和下连接固定堆叠构成的连接板202,更加容易制造。
[0024]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安装板201的上端面向上凸起设置有两个第一预定位柱23,两个第一预定位柱23间隔设置,下连接板22上设置有与第一预定位柱23相配合的第一预定位孔24,第一预定位柱23设置在第一预定位孔24内。通过第一预定位柱23和第一预定位孔24的配合,实现安装板201与下连接板22相互连接的预定位,便于后续两者通过焊接固定时不会发生移位,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25]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两个第一预定位柱23斜向错位设置。起到防错装配的作用。
[0026]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下连接板22的上端面向上凸起设置有两个第二预定位柱25,
两个第二预定位柱25间隔设置,上连接板21上设置有与第二预定位柱25相配合的第二预定位孔26,第二预定位柱25设置在第二预定位孔26内。通过第二预定位柱25和第二预定位孔26的配合,实现上连接板21与下连接板22相互连接的预定位,便于后续两者通过焊接固定时不会发生移位,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27]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两个第二预定位柱25斜向错位设置。起到防错装配的作用。
[0028]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换热芯体1的底部向下凸起设置有两个第三预定位柱12,两个第三预定位柱12间隔设置,上连接板21上设置有与第三预定位柱12相配合的第三预定位孔27,第三预定位柱12设置在第三预定位孔27内。通过第三预定位柱12和第三预定位孔27的配合,实现换热芯体1与上连接板21相互连接的预定位,便于后续两者通过焊接固定时不会发生移位,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29]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两个第三预定位柱12斜向错位设置。起到防错装配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所述的换热芯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的换热芯体在车身内安装的安装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基座包括用于实现与车身安装的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的换热芯体连接的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与所述的安装板为两个独立的板片,所述的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的换热芯体与所述的安装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的换热芯体和所述的安装板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芯体的底部具有向上凸起的凹陷部,所述的连接板嵌设安装在所述的凹陷部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由分体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堆叠构成,所述的上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的下连接板上,所述的上连接板与所述的换热芯体固定连接,所述的下连接板与所述的安装板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的上端面向上凸起设置有两个第一预定位柱,两个所述的第一预定位柱间隔设置,所述的下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柯可王萌萌赵宇飞唐前辉吕善立卢轩刘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