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过滤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792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过滤油箱,包括主体,主体内设有第一腔、换热腔和第二腔,并在第一腔侧壁上设有进油口,且第一腔与换热腔之间设有连通孔,连通孔上内设有第一滤体,换热腔内设有用于容置冷却液的换热部,实际使用时,温度较高的导轨油从第一腔上的进油口进入第一腔,并穿过连通孔内的第一滤体过滤后进入换热腔后,与换热部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导轨油冷却后通过流体输送装置进入第二腔,并穿过第二腔内的第二滤体过滤后从出油口排出,实现换热循环的同时,进行两次过滤,避免经常更换过滤器,且通过换热部内循环通入地下的低温冷却液,达到稳定的换热效果,且维护简单高效。且维护简单高效。且维护简单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交换过滤油箱


[0001]本申请涉及油箱
,特别涉及一种热交换过滤油箱。

技术介绍

[0002]静压油箱的最初设计是与液压油系统共用一套冷却系统,由于冷却系统的老化,目前液压系统使用外置油冷机进行冷却,该油冷机只能给一组油箱冷却,造成静压油箱目前缺失冷却系统,在夏季时,车间温度高,由于老式油箱循环泵内置,当泵体发热时只能通过油箱内部的导轨油进行冷却,造成现场油温过高,出现托瓦润滑效果差的现象。且原始油箱没有设计过滤机构,只能通过管路上安装的过滤器进行过滤,管路上的过滤器的过滤容量小,所以需要定期更换静压回油滤芯,造成现场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热交换过滤油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箱换热效果差且维护复杂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5]一种热交换过滤油箱,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第一腔、换热腔和第二腔,其中:
[0006]所述第一腔侧壁上设有进油口,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换热腔之间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内设有第一滤体;
[0007]所述换热腔内设有用于容置冷却液的换热部,且所述换热腔与所述第二腔之间设有流体输送装置;
[0008]所述第二腔内设有第二滤体,且所述第二腔的侧壁上设有出油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体设有至少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二滤体的边沿分别与所述第二腔的内壁连接。
[0010]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滤体相互平行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内设有溢流筒,所述溢流筒一端开口装设在所述连通孔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换热部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换热腔外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换热部端部上设有控制阀。
[0014]进一步地,所述换热部上设有多个翅片,所述翅片位于所述换热腔内,且多个所述翅片沿周向间隔分布在所述换热部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腔侧壁上设有溢流孔。
[0016]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腔侧壁上设有观察窗。
[0017]进一步地,所述流体输送装置采用油泵,所述油泵的进油端延伸至所述换热腔内,出油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内。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9]本技术通过在主体内设有第一腔、换热腔和第二腔,并在第一腔侧壁上设有进油口,且第一腔与换热腔之间设有连通孔,连通孔上内设有第一滤体,换热腔内设有用于
容置冷却液的换热部,换热腔与第二腔之间设有流体输送装置,第二腔内设有第二滤体,第二腔的侧壁上设有出油口,实际使用时,温度较高的导轨油从第一腔上的进油口进入第一腔,并穿过连通孔内的第一滤体过滤后进入换热腔后,与换热部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导轨油冷却后通过流体输送装置进入第二腔,并穿过第二腔内的第二滤体过滤后从出油口排出,实现换热循环的同时,进行两次过滤,避免经常更换过滤器,且通过换热部内循环通入地下的低温冷却液,达到稳定的换热效果,且维护简单高效。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过滤油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过滤油箱的剖视图;
[002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过滤油箱的正视图;
[0024]图中:1、主体;2、第一腔;21、进油口;22、第一滤体;23、溢流筒;3、换热腔;31、换热部;32、流体输送装置;33、翅片;34、溢流孔;35、观察窗;36、控制阀;4、第二腔;41、第二滤体;42、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技术,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技术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0026]如图1

3所示,一种热交换过滤油箱,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内设有第一腔2、换热腔3和第二腔4,其中:
[0027]所述第一腔2侧壁上设有进油口21,且所述第一腔2与所述换热腔3之间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内设有第一滤体22,进油口21与导轨油的油路相连通,导轨油通过进油口21进入第一腔2内,结合实际管路布置,可以将进油口21布置在主体1的其他位置并与第一腔2相连通,以使导轨油进入第一腔2并经过第一滤体22完成第一次过滤。
[0028]所述换热腔3内设有用于容置冷却液的换热部31,且所述换热腔3与所述第二腔4之间设有流体输送装置32,其中,换热部31内通入的冷却液的温度低于导轨油的温度,当导轨油进入换热腔3并与换热部31外壁接触时,完成冷热交换,并通过流体输送装置32将导轨油向第二腔4输送。
[0029]所述第二腔4内设有第二滤体41,且所述第二腔4的侧壁上设有出油口42,为了提高第一滤体22和第二滤体41更换的便捷性,可以在主体1上设置多个可拆卸的板体,需要更换第一滤体22和第二滤体41时,可以拆卸该板体,以使第一滤体22和第二滤体41可以进行拆卸更换。
[003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主体1内设有第一腔2、换热腔3和第二腔4,并在第
一腔2侧壁上设有进油口21,且第一腔2与换热腔3之间设有连通孔,连通孔上内设有第一滤体22,换热腔3内设有用于容置冷却液的换热部31,换热腔3与第二腔4之间设有流体输送装置32,第二腔4内设有第二滤体41,第二腔4的侧壁上设有出油口42,实际使用时,温度较高的导轨油从第一腔2上的进油口21进入第一腔2,并穿过连通孔内的第一滤体22过滤后进入换热腔3后,与换热部31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导轨油冷却后通过流体输送装置32进入第二腔4,并穿过第二腔4内的第二滤体41过滤后从出油口42排出,实现换热循环的同时,进行两次过滤,避免经常更换过滤器,且通过换热部31内循环通入地下的低温冷却液,达到稳定的换热效果,且维护简单高效。
[0031]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滤体41设有至少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二滤体41的边沿分别于所述第二腔4的内壁连接,在第二腔4内设置多个第二滤体41,提高过滤效果,且至少两个第二滤体41的边缘与第二腔4的内壁连接,避免导轨油未经第二滤体41,也就避免了未经过滤的导轨油从第二滤体41和第二腔4内壁之间的间隙穿过,以保持过滤效果。
[0032]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每个所述第二滤体41相互平行设置,以提高相邻之间的第二滤体41的距离,保持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过滤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第一腔、换热腔和第二腔,其中:所述第一腔侧壁上设有进油口,且所述第一腔与所述换热腔之间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内设有第一滤体;所述换热腔内设有用于容置冷却液的换热部,且所述换热腔与所述第二腔之间设有流体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腔内设有第二滤体,且所述第二腔的侧壁上设有出油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过滤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体设有至少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二滤体的边沿分别与所述第二腔的内壁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过滤油箱,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滤体相互平行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过滤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内设有溢流筒,所述溢流筒一端开口装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生宗苗温玉莲刘雯旭李卓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