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5777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电致变色元件包括基底,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底上的电致变色器件、边缘结构和阻隔件,边缘结构环设于电致变色器件的周侧面并与电致变色器件连接,阻隔件环设于边缘结构的外侧;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边缘结构和阻隔件的远离基底的一侧均设置水氧阻隔层,水氧阻隔层将电致变色器件、边缘结构和阻隔件封装于基底上;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变色层、导电层以及与所述导电层连接的至少一个引出结构;所述引出结构经边缘结构和阻隔件并从阻隔件的开口处穿出。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密封效果好,可大规模、批量化制备,且能阻挡裂纹扩展,提高了电致变色元件以及电子终端的综合性能。致变色元件以及电子终端的综合性能。致变色元件以及电子终端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变色显示元件
,具体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现象是指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材料发生可逆的变色现象;电致变色的实质是材料在外电场及电流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其结构改变,进而使吸收光谱和光学性能(如吸收率、透射率、反射率)发生变化,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及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的现象。近年来,电致变色器件被广泛应用于节能窗、汽车后视镜、显示器件、移动终端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0003]现有的电致变色器件通常具有类三明治的层叠结构,包括两个基底,基板之间设有导电层和变色层。其中,变色层的材料包括电致变色材料、电解质材料等,电致变色材料对水汽极其敏感,需要对其进行良好的密封,以避免外界环境的水汽进入电致变色器件内部而导致电致变色材料损坏以及器件失效,尤其是对于器件侧面的密封更为重要。
[0004]目前有很多研究工作致力于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密封性和阻隔性。例如TW201421164A公开了一种封装装置,包括用于所述装置的构件(构件包括但不限于电致变色器件)、阻挡堆叠体,其中,所述阻挡堆叠体包含无机阻挡层和有机阻挡层;所述封装装置通过无机层和有机层相互配合,以阻挡水汽进入构件,进而实现对构件的密封。CN103430345A公开了一种有机光电器件,包括光电元件(包括OLED器件、电致变色器件、光伏器件等)和用于保护所述光电元件不受大气物质影响的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包括多层保护层,其中,第一无机层、包括吸气剂的第一有机层、不含吸气材料的第二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以指定的顺序层叠,且第一无机层与光电元件相互接触。
[0005]在以上述封装结构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中,无机阻挡层和有机阻挡层通常采用气相沉积的方式成型于构件/元件的表面;当无机层、有机层沉积在平面结构上时,其密封性比较好;但当无机层、有机层沉积在垂直面上时,其在垂直面上并不能很好地覆盖,此时的密封效果仅为在平面上的5~10%,无法对构件/元件的侧面进行密封,水汽依然容易从构件的侧面进入,进而导致器件的显示性能降低、甚至失效。
[0006]因此,本领域亟待开发一种密封效果好、器件综合性能优异,且制备工艺简单、产能高的电致变色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电致变色元件通过结构的设计和协同,一方面可以有效隔绝水氧,大幅提高电致变色元件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产能提高,而且避免了因切割引发的裂纹以及裂纹扩展,改善了电致变色元件的综合性能。
[0008]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terephthalate)、环烯烃共聚物或三醋酸纤维素等。
[0020]优选地,所述第二衬底层为柔性材料层,所述第二衬底层与基底之间设置有第一粘结层。
[0021]其中,所述第一粘结层的材料为光学透明粘接材料,例如可以是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SCA光学胶、离子性中间膜(Surper Safe Glas,SGP)、液态光学胶LOCA(Liquid Optical Clear Adhesive)等。
[0022]为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降低不可变色的边缘的宽度,优选地,所述边缘结构的宽度为0.05~20mm,例如可以为0.08mm、0.1mm、0.3mm、0.5mm、0.8mm、1mm、3mm、5mm、8mm、10mm、12mm、15mm或18mm,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专利技术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0023]优选地,所述边缘结构与基底边缘的距离为0.05~50mm,例如可以为0.08mm、0.1mm、0.3mm、0.5mm、0.8mm、1mm、3mm、5mm、8mm、10mm、12mm、15mm、18mm、20mm、22mm、25mm、28mm、30mm、32mm、35mm、38mm、40mm、42mm、45mm或48mm,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专利技术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0024]为保证边缘结构能够很好地附着于电致变色器件的侧面上,优选地,所述边缘结构的高度≥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高度,进一步优选为边缘结构与电致变色器件的高度相等。
[0025]为保证边缘结构能够很好地附着于电致变色器件的侧面,使边缘结构的高度达到上述要求,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高度为H1,所述边缘结构与电致变色器件的抵接点和基底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1,其中L1>H1。
[0026]优选地,所述边缘结构的截面的形状为扇形、三角形或梯形。所述“截面”意指电致变色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截面。
[0027]为了更好地提升水氧阻隔层的密封效果以及工艺的简便性,所述边缘结构的截面的形状优选为扇形,即截面的边缘呈圆弧状。
[0028]优选地,所述边缘结构的材料为密封胶,能够进一步防止水汽从侧面进入电致变色器件,改善电致变色元件的密封效果。
[0029]为保证密封效果和裂纹阻挡性能的同时,降低不可变色的区域的宽度,优选地,所述阻隔件的宽度为0.02~10mm,例如可以为0.05mm、0.08mm、0.1mm、0.3mm、0.5mm、0.8mm、1mm、3mm、5mm、7mm或9mm,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专利技术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0030]优选地,所述阻隔件的高度为0.02~2mm,例如可以为0.03mm、0.05mm、0.08mm、0.1mm、0.3mm、0.5mm、0.7mm、0.9mm、1mm、1.1mm、1.3mm、1.5mm、1.7mm或1.9mm,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专利技术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隔件的高度为0.02~2mm,不仅能够保证良好的裂纹阻隔效果,同时让电致变色元件的整体厚度/高度适中。
[0032]优选地,所述阻隔件与边缘结构的距离为0.05~50mm,例如0.08mm、0.1mm、0.3mm、0.5mm、0.8mm、1mm、3mm、5mm、8mm、10mm、12mm、15mm、18mm、20mm、22mm、25mm、28mm、30mm、32mm、35mm、38mm、40mm、42mm、45mm或48mm,以及上述点值之间的具体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
简明的考虑,本专利技术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0033]优选地,所述阻隔件与基底边缘的距离为0.01~30mm,例如可以为0.03mm、0.05mm、0.08mm、0.1mm、0.3mm、0.5mm、0.8mm、1mm、3mm、5mm、8mm、10mm、12mm、15mm、18mm、20mm、22mm、25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元件包括基底,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底上的电致变色器件、边缘结构和阻隔件;所述边缘结构环设于电致变色器件的周侧面并与电致变色器件连接,所述阻隔件环设于边缘结构的外侧;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边缘结构和阻隔件的远离基底的一侧均设置水氧阻隔层,所述水氧阻隔层将电致变色器件、边缘结构和阻隔件封装于基底上;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变色层、导电层以及与所述导电层连接的至少一个引出结构;所述引出结构经过边缘结构和阻隔件并从阻隔件的开口处穿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衬底层、第一导电层、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衬底层;所述第二衬底层设置于靠近基底的一侧;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上连接第一引出结构,所述第二导电层上连接第二引出结构;所述第一引出结构、第二引出结构各自独立地经过边缘结构和阻隔件并从阻隔件的开口处穿出,或,所述第一引出结构和第二引出结构合并为一体后经过边缘结构和阻隔件并从阻隔件的开口处穿出;优选地,所述变色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变色材料层、电解质层和对电极层;优选地,所述第二衬底层为柔性材料层,所述第二衬底层与基底之间设置有第一粘结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变色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结构的宽度为0.05~20mm;优选地,所述边缘结构与基底边缘的距离为0.05~50mm;优选地,所述边缘结构的高度≥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高度,进一步优选为边缘结构与电致变色器件的高度相等;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高度为H1,所述边缘结构与电致变色器件的抵接点和基底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1,其中L1>H1;优选地,所述边缘结构的截面的形状为扇形、三角形或梯形,进一步优选为扇形;优选地,所述边缘结构的材料为密封胶。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的宽度为0.02~10mm;优选地,所述阻隔件的高度为0.02~2mm;优选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