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能管道防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774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能管道防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环形盖板、传导部和缓冲部,其中:所述基座内设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远离地面的一侧通过一开口连通;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容置腔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且所述缓冲部与所述基座抵接;所述环形盖板位于所述开口的一侧,且所述环形盖板与所述基座抵接;所述传导部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环形盖板和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缓冲部抵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缓冲部形变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避免了破裂高能管道对甩击区域的核安全重要物项的撞击作用,降低了高能管道二次破裂的风险。降低了高能管道二次破裂的风险。降低了高能管道二次破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能管道防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
,具体涉及一种高能管道防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核电厂高能管道破裂后流体会在破裂位置喷射出,造成高能管道的甩动。目前通常采用吸能式防甩件来控制高能管道在破裂后的甩动效果。在现有技术中,碰撞早期会存在较大载荷峰值,如不限制该峰值大小,可导致高能管道二次破裂风险较高,进而增加防护难度和成本。
[0003]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着高能管道的二次破裂风险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能管道防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着高能管道的二次破裂风险较高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能管道防甩装置,包括:基座、环形盖板、传导部和缓冲部,其中:
[0006]所述基座内设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远离地面的一侧通过一开口连通;
[0007]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容置腔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且所述缓冲部与所述基座抵接;
[0008]所述环形盖板位于所述开口的一侧,且所述环形盖板与所述基座抵接;
[0009]所述传导部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环形盖板和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缓冲部抵接。
[00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缓冲部为塑性材料。
[00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导部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管件,其中:
[0012]所述管件位于所述第一档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管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管件的另一端连接;
[0013]所述管件依次穿过所述环形盖板和所述开口;
[0014]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缓冲部抵接。
[00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管件为空心结构。
[00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挡板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容置腔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00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形盖板的大小和形状与所述管件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001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形盖板和所述基座通过多组螺栓螺母进行连接固定。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高能管道撞击产生的能量传导给缓冲部后,缓冲部形变
吸收能量的方式,通过选用不同屈服极限塑性材料的缓冲部来限制最大冲击载荷,进而防止冲击载荷过大,在吸收碰撞能量的同时降低了高能管道的二次破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能管道防甩装置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高能管道防甩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5]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0026]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能管道防甩装置,包括:基座10、环形盖板30、传导部40和缓冲部20,其中,
[0027]基座10内设有一容置腔101,容置腔101的一端与基座10远离地面的一侧通过一开口102连通;
[0028]缓冲部20位于容置腔101的远离开口102的一端,且缓冲部20与基座10抵接;
[0029]环形盖板30位于开口102的一侧,且环形盖板30与基座10抵接;
[0030]传导部40的一端依次穿过环形盖板30和开口102,并与缓冲部20抵接。
[0031]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传导部40将撞击产生的能量传导至缓冲部20,缓冲部20变形吸收能量,在吸收完能量后传导部40静止,避免了对甩击区域的核安全重要物项的撞击作用,同时根据甩击载荷大小选取对应的屈服极限的塑性材料,控制碰撞时的极限载荷,从而降低高能管道二次破裂的风险。
[0032]具体的,高能管道撞击到传导部40时,通过力的传递挤压容置腔101内部的缓冲部20,在挤压力到一定程度时,缓冲部20沿着容置腔101内壁挤出变形,实现对能量的吸收,降低瞬时载荷。
[0033]其中,基座10可以设置在预埋板上、支墩上或支架上,可以将载荷最终传递给土建结构。
[003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缓冲部20为塑性材料。
[0035]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需要缓冲部20吸收能量且不会对传导部40产生作用力,使用
塑性材料能够使缓冲部20吸收能量后不再发生形变,不会对传导部40发生作用,避免传导部40与高能管道发生甩击。
[0036]同时,由于塑性材料的不同吸能特性,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塑性材料来控制最大的瞬时载荷,以适配不同的高能管道。而且由于由于更换塑性材料就可以实现对于不同高能管道的适配,能够实现管道防甩装置的标准化。
[003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导部40包括第一挡板401、第二挡板403和管件402,其中:
[0038]管件402位于第一档板和第二挡板403之间,第一挡板401与管件402的一端连接,第二挡板403与管件402的另一端连接;
[0039]管件402依次穿过环形盖板30和开口102;
[0040]第一挡板401与缓冲部20抵接。
[0041]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挡板401和缓冲部20抵接能够实现对缓冲部20的能量传递,同时第二挡板403和高能管道接触,将第二挡板403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和大小能够更好地适配不同的高能管道,若需要实现标准化也可以不用调整第二挡板403的大小。
[0042]其中,管件402需要和容置腔101保持一定的距离,预留出缓冲部20的变形空间以保证缓冲部20能在容置腔101内正常形变吸收能量。
[004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管件402为空心结构。
[0044]本实施方式中,管件402设计为空心结构能够减轻整体的重量,方便人员在发生高能管道破裂后更换管道防甩装置内部的缓冲件。
[004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挡板401的大小和形状与容置腔101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0046]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能管道防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环形盖板、传导部和缓冲部,其中:所述基座内设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远离地面的一侧通过一开口连通;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容置腔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且所述缓冲部与所述基座抵接;所述环形盖板位于所述开口的一侧,且所述环形盖板与所述基座抵接;所述传导部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环形盖板和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缓冲部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管道防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为塑性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管道防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部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管件,其中:所述管件位于所述第一档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云唐辉王小希李德胜吴成章
申请(专利权)人: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