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包括底座、实验舱体、排风系统、减震支座组件;底座上固定安装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上开设有若干叉车孔;实验舱体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实验舱体内设有缓冲单元、实验操作区、设备区;实验舱体上安装有与缓冲单元连通的进出门,缓冲单元、实验操作区之间通过第一密封门连通;实验舱体上安装有取样窗口,取样窗口位于实验操作区内;排风系统安装在实验舱体上,排风系统的输出端设有若干出风口;缓冲单元和实验操作区内均设有出风口;减震支座组件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进行取样和生物检测实验操作,结构简单、安全性好;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验室可实现便捷、稳定的转运。稳定的转运。稳定的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实验室
,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与生物科相关的实验的场所。目前监测病原微生物、致病菌、重金属、非法添加剂等有害物质以及检验分子诊断、形态学、免疫学等工作都是在固定的生物实验室中进行,无法随时随地对各种有害物质进行检测,使用不便捷。
[0003]公开号为CN21311238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PCR移动方舱生物检测实验室,包括舱体、底板、升降装置、支撑架和抗震装置,升降装置为升降液压缸,升降液压缸的缸筒首末位置均设置有接近开关传感器,每个接近开关传感器均连接至控制单元,升降液压缸的缸筒内安装有测距传感器,每个测距传感器均连接至控制单元;由于该技术方案的舱体为集装箱结构,常规的集装箱结构无法实现安全有效的取样和生物检测实验,安全性低;此外,虽然该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液压缸带动舱体整体升降进行高度调节,但是需要配合接近开关传感器、测距传感器、控制单元进行移动距离的调控,结构复杂,不利于实现便捷转运。
[0004]为此,提出一种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包括:
[0007]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上开设有若干叉车孔;
[0008]实验舱体,所述实验舱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实验舱体内设有缓冲单元、实验操作区、设备区;所述实验舱体上安装有与所述缓冲单元连通的进出门,所述缓冲单元、所述实验操作区之间通过第一密封门连通;所述实验舱体上安装有取样窗口,所述取样窗口位于所述实验操作区内;
[0009]排风系统,所述排风系统安装在所述实验舱体上,所述排风系统的输出端设有若干出风口;所述缓冲单元和所述实验操作区内均设有所述出风口;
[0010]减震支座组件,所述减震支座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底部。
[0011]优选的,所述缓冲单元包括更衣清洁区、缓冲区;所述更衣清洁区、所述缓冲区、所述实验操作区、所述设备区并排安装在所述实验舱体内;所述更衣清洁区与所述缓冲区通过第二密封门连通;所述进出门位于所述更衣清洁区内;所述更衣清洁区、所述缓冲区内均安装有所述出风口。
[0012]优选的,所述排风系统包括风机、排风管道、若干所述出风口;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实验舱体上,所述风机的出风端通过所述排风管道与若干所述出风口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安装槽;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若
干加固梁,若干所述加固梁分别固接在若干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加固梁上开设有所述叉车孔。
[0014]优选的,所述减震支座组件包括若干固定支座,若干所述固定支座固接在所述底座的底面上,所述固定支座的底部固接有缓冲垫。
[0015]优选的,所述实验舱体的外顶壁上开设有若干导水槽。
[0016]优选的,所述实验舱体的外侧壁上周向固接有保温层。
[0017]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8]本技术设置底座增加实验舱体底部的稳固性,在底座上安装连接组件,并在连接组件上开设若干叉车孔,便于移动转运过程中叉车快速插入,提高移动便捷性;设置减震支座组件将实验室整体抬离地面,减少地面积水和杂质对实验室的影响,并提高实验室在转运和使用过程中的减震性能,使得转运移动过程更稳定;
[0019]本技术通过排风系统为缓冲单元和实验操作区内进行通风操作,操作人员通过缓冲单元进入实验操作区内,通过缓冲单元进行压力缓冲,并减少外界污染气流进入实验操作区内,提高安全性能;操作人员通过取样窗口进行取样,并在实验操作区进行生物检测实验,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中的俯视剖面图;
[0023]其中,1、底座;2、实验舱体;3、实验操作区;4、设备区;5、进出门;6、第一密封门;7、取样窗口;8、出风口;9、更衣清洁区;10、缓冲区;11、第二密封门;12、风机;13、排风管道;14、安装槽;15、加固梁;16、叉车孔;17、固定支座;18、缓冲垫;19、导水槽;20、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参照图1
‑
2,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包括:
[0027]底座1,底座1上固定安装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上开设有若干叉车孔16;设置底座1增加实验舱体2底部的稳固性,叉车孔16可便于移动转运过程中叉车快速插入,提高移动便捷性;
[0028]实验舱体2,实验舱体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实验舱体2内设有缓冲单元、实验操作
区3、设备区4;实验舱体2上安装有与缓冲单元连通的进出门5,缓冲单元、实验操作区3之间通过第一密封门6连通;实验舱体2上安装有取样窗口7,取样窗口7位于实验操作区3内;实验舱体2为密封箱体,排风系统的进气端与实验舱体2外部空气连通;
[0029]排风系统,排风系统安装在实验舱体2上,排风系统的输出端设有若干出风口8;缓冲单元和实验操作区3内均设有出风口8;如此设置,通过排风系统为缓冲单元和实验操作区3内进行通风操作,操作人员通过缓冲单元进入实验操作区3内,通过缓冲单元进行压力缓冲,并减少外界污染气流进入实验操作区3内,提高安全性能;操作人员通过取样窗口7进行取样,并在实验操作区进行生物检测实验;
[0030]减震支座组件,减震支座组件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如此设置,设置减震支座组件将实验室整体抬离地面,减少地面积水和杂质对实验室的影响,并提高实验室在转运和使用过程中的减震性能,使得转运移动过程更稳定。
[0031]进一步优化方案,缓冲单元包括更衣清洁区9、缓冲区10;更衣清洁区9、缓冲区10、实验操作区3、设备区4并排安装在实验舱体2内;更衣清洁区9与缓冲区10通过第二密封门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安装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上开设有若干叉车孔(16);实验舱体(2),所述实验舱体(2)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实验舱体(2)内设有缓冲单元、实验操作区(3)、设备区(4);所述实验舱体(2)上安装有与所述缓冲单元连通的进出门(5),所述缓冲单元、所述实验操作区(3)之间通过第一密封门(6)连通;所述实验舱体(2)上安装有取样窗口(7),所述取样窗口(7)位于所述实验操作区(3)内;排风系统,所述排风系统安装在所述实验舱体(2)上,所述排风系统的输出端设有若干出风口(8);所述缓冲单元和所述实验操作区(3)内均设有所述出风口(8);减震支座组件,所述减震支座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单元包括更衣清洁区(9)、缓冲区(10);所述更衣清洁区(9)、所述缓冲区(10)、所述实验操作区(3)、所述设备区(4)并排安装在所述实验舱体(2)内;所述更衣清洁区(9)与所述缓冲区(10)通过第二密封门(11)连通;所述进出门(5)位于所述更衣清洁区(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德勇,梁江华,荣田恬,黄慧燕,张学军,李京,刘建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桂科院康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