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回收编织袋,包括第一编织袋单元,第二编织袋单元,固定侧边缝线,内部隔绝塑料层和顶端封口,其中:第一编织袋单元和第二编织袋单元之间通过固定侧边缝线缝制在一起,且固定侧边缝线缝制在第一编织袋单元和第二编织袋单元的两侧,该内部隔绝塑料层镶嵌在第一编织袋单元和第二编织袋单元的内部;所述顶端封口设置在第一编织袋单元和第二编织袋单元的两端,并将内部隔绝塑料层缝制在其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二编织袋单元,内部隔绝塑料层和顶端封口的设置,可以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整体强度高,不容易被腐蚀,可以自然降解。解。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收编织袋
[0001]本技术涉及可回收编织袋
,尤其涉及一种可回收编织袋。
技术介绍
[0002]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的一种,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编织袋用途很广,主要用于各种物品的成装和包装用,在工业方面用途广泛。现有的编织袋环保性能较差,在自然界中只能部分降解,不能做到完全降解,也无法回收再利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但是现有的编织袋依然存在着无法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整体强度低,容易被腐蚀,不能自然降解的问题。
[0003]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可回收编织袋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回收编织袋,以解决现有的编织袋依然存在着无法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整体强度低,容易被腐蚀,不能自然降解的问题。一种可回收编织袋,包括第一编织袋单元,第二编织袋单元,固定侧边缝线,内部隔绝塑料层和顶端封口,其中:第一编织袋单元和第二编织袋单元之间通过固定侧边缝线缝制在一起,且固定侧边缝线缝制在第一编织袋单元和第二编织袋单元的两侧,该内部隔绝塑料层镶嵌在第一编织袋单元和第二编织袋单元的内部;所述顶端封口设置在第一编织袋单元和第二编织袋单元的两端,并将内部隔绝塑料层缝制在其内部;所述顶端封口包括连接袋口,缝制口和可拆卸缝制线,且缝制口粘接在连接袋口的顶端,该可拆卸缝制线缝制在缝制口的内部。
[0005]第二编织袋单元包括主体编织层,内部加强贴层,外侧加强贴层和外侧防水层,且内部加强贴层粘接在主体编织层的内表面,该外侧加强贴层粘接在主体编织层的外表面;所述外侧防水层粘接在外侧加强贴层的外表面。
[0006]第二编织袋单元内部的结构与第一编织袋单元完全一致,且第二编织袋单元与第一编织袋单元缝制大一起后形成一个筒状结构;所述第二编织袋单元内部的主体编织层采用淀粉塑料带交错编织形成的编织结构,且内部加强贴层和外侧加强贴层采用聚丙交酯制成的塑料贴膜,用于与第一编织袋单元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编织袋,且第二编织袋单元与第一编织袋单元内部所有结构均可以进行回收进行重复利用,如果遗落在土地中后,长时间后也可以自然降解,不会污染环境。
[0007]内部隔绝塑料层采用一个单独存在的筒状塑料筒,且内部隔绝塑料层仅一端与顶端封口缝制在一起,该内部隔绝塑料层与第一编织袋单元和第二编织袋单元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内部隔绝塑料层采用PVC塑料制成,且内部隔绝塑料层可通过顶端封口内部的可拆卸缝制线的拆卸进行分离,用于在日常使用时,其内部的装的东西不会直接与第一编织袋单元和第二编织袋单元接触,防止某些腐蚀性的东西对本技术造成损坏,且内部隔绝塑料层可以完全进行拆除,进行单独的回收利用。
[0008]顶端封口内部的连接袋口和缝制口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圈状的支撑袋口,该顶端封口内部的连接袋口分别与第一编织袋单元和第二编织袋单元进行连接;所述顶端封口通过可拆卸缝制线将缝制口缝制后形成闭口,用于形成本技术的底和开口,可以通过拆除可拆卸缝制线形成敞口,且顶端封口材质与第一编织袋单元和第二编织袋单元一致,可以随第一编织袋单元和第二编织袋单元一同进行回收利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第二编织袋单元的设置,用于与第一编织袋单元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编织袋,且第二编织袋单元与第一编织袋单元内部所有结构均可以进行回收进行重复利用,如果遗落在土地中后,长时间后也可以自然降解,不会污染环境。
[0011]2.本技术内部隔绝塑料层的设置,用于在日常使用时,其内部的装的东西不会直接与第一编织袋单元和第二编织袋单元接触,防止某些腐蚀性的东西对本技术造成损坏,且内部隔绝塑料层可以完全进行拆除,进行单独的回收利用。
[0012]3.本技术顶端封口的设置,用于形成本技术的底和开口,可以通过拆除可拆卸缝制线形成敞口,且顶端封口材质与第一编织袋单元和第二编织袋单元一致,可以随第一编织袋单元和第二编织袋单元一同进行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B处放大图。
[0016]图中:
[0017]第一编织袋单元1,第二编织袋单元2,主体编织层21,内部加强贴层22,外侧加强贴层23,外侧防水层24,固定侧边缝线3,内部隔绝塑料层4,顶端封口5,连接袋口51,缝制口52,可拆卸缝制线53。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002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回收编织袋,包括第一编织袋单元1,第二编织袋单元2,固定侧边缝线3,内部隔绝塑料层4和顶端封口5,其中:第一编织袋单元1和第二编织袋单元2之间通过固定侧边缝线3缝制在一起,且固定侧边缝线3缝制在第一编织袋单元1和第二编织袋单元2的两侧,该内部隔绝塑料层4镶嵌在第一编织袋单元1和第二编织袋单元2的内部;所述顶端封口5设置在第一编织袋单元1和第二编织袋单元2的两端,并将内部隔绝塑料层4缝制在其内部;所述顶端封口5包括连接袋口51,缝制口52和可拆卸缝制线53,且缝制口52粘接在连接袋口51的顶端,该可拆卸缝制线53缝制在缝制口52的内部。
[0021]第二编织袋单元2包括主体编织层21,内部加强贴层22,外侧加强贴层23和外侧防
水层24,且内部加强贴层22粘接在主体编织层21的内表面,该外侧加强贴层23粘接在主体编织层21的外表面;所述外侧防水层24粘接在外侧加强贴层23的外表面。
[002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回收编织袋,第二编织袋单元2内部的结构与第一编织袋单元1完全一致,且第二编织袋单元2与第一编织袋单元1缝制大一起后形成一个筒状结构;所述第二编织袋单元2内部的主体编织层21采用淀粉塑料带交错编织形成的编织结构,且内部加强贴层22和外侧加强贴层23采用聚丙交酯制成的塑料贴膜,用于与第一编织袋单元1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编织袋,且第二编织袋单元2与第一编织袋单元1内部所有结构均可以进行回收进行重复利用,如果遗落在土地中后,长时间后也可以自然降解,不会污染环境;内部隔绝塑料层4采用一个单独存在的筒状塑料筒,且内部隔绝塑料层4仅一端与顶端封口5缝制在一起,该内部隔绝塑料层4与第一编织袋单元1和第二编织袋单元2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内部隔绝塑料层4采用PVC塑料制成,且内部隔绝塑料层4可通过顶端封口5内部的可拆卸缝制线53的拆卸进行分离,用于在日常使用时,其内部的装的东西不会直接与第一编织袋单元1和第二编织袋单元2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编织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编织袋单元(1),第二编织袋单元(2),固定侧边缝线(3),内部隔绝塑料层(4)和顶端封口(5),其中:第一编织袋单元(1)和第二编织袋单元(2)之间通过固定侧边缝线(3)缝制在一起,且固定侧边缝线(3)缝制在第一编织袋单元(1)和第二编织袋单元(2)的两侧,该内部隔绝塑料层(4)镶嵌在第一编织袋单元(1)和第二编织袋单元(2)的内部;所述顶端封口(5)设置在第一编织袋单元(1)和第二编织袋单元(2)的两端,并将内部隔绝塑料层(4)缝制在其内部;所述顶端封口(5)包括连接袋口(51),缝制口(52)和可拆卸缝制线(53),且缝制口(52)粘接在连接袋口(51)的顶端,该可拆卸缝制线(53)缝制在缝制口(52)的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袋单元(2)包括主体编织层(21),内部加强贴层(22),外侧加强贴层(23)和外侧防水层(24),且内部加强贴层(22)粘接在主体编织层(21)的内表面,该外侧加强贴层(23)粘接在主体编织层(21)的外表面;所述外侧防水层(24)粘接在外侧加强贴层(23)的外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积聪,陈凌霄,陈文祺,申美爱,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宏旭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