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靠的液压胀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726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靠的液压胀紧装置,属于码垛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顶部通过第一螺钉固定有上板,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设置有油缸,所述第一套筒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靠的液压胀紧装置,能够对包装好膜卷实现良好的提升并精确地码垛,与现有的气胀轴相比和人工码垛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适应的膜卷重量范围更大而且可靠,码垛过程平稳整齐,效率更高,大幅度减少劳动力的使用。动力的使用。动力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靠的液压胀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码垛装置
,具体为一种可靠的液压胀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卷材为圆柱体塑料薄膜卷,卷材分切完成之后,要运输到各地销售,为了保护卷材在运输过程中的完好无损,需要对卷材进行包装保护。包装完后一般都需要把不同规格的产品分别码垛在不同的区域。
[0003]现有的在对产品进行码垛时多采用胀紧码垛装置,而胀紧码垛装置大部分都是采用气胀轴,当遇到膜卷或纸卷宽度比较宽重量比较重时,气胀轴受气压限制,提升力就达不到要求,从而影响生产和包装的连续性。而且气胀轴分为板式气胀轴和夹持杆31式气胀轴,不管是板式气胀轴还是夹持杆31式气胀轴,都是只有一根圆形气囊,只要有一个地方漏气,整根气胀轴就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的液压胀紧装置,以提高包装后码垛效率,既能满足宽度小重量轻的小膜卷码垛需求,又能满足宽度大重量比较重的大膜卷的码垛需求,避免气胀轴气压受限,张力不够,需要人工来辅助码垛,既浪费人力而且包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靠的液压胀紧装置,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顶部通过第一螺钉固定有上板,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设置有油缸,所述第一套筒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杆,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套设有锥套,所述第二套筒的底部通过内螺纹圆柱销设置有锥头,所述油缸的一侧设置有锥接头,所述锥接头的内部连通有钢丝编织胶管总成,且所述钢丝编织胶管总成与油缸相连通,所述钢丝编织胶管总成另一端与液压站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夹持杆为梯形结构,所述夹持杆与锥套为面线接触型设置,夹持杆内表面与锥套接触,较长的接触长度保证了夹持杆外表面与纸芯内孔的摩擦力更加均匀。
[0007]优选的,所述夹持杆为梯形结构,所述夹持杆上开设有用于导向的凹槽,所述锥套上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凹槽相连接,夹持杆与锥套之间通过凹槽和凸块连接,在锥套上下移动时,夹持杆能同时向第二套筒内移动,方便下次进入纸芯内部不会划伤纸芯内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夹持杆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增加摩擦力。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筒与锥套中间设置有隔套,用来起导向作用的隔套,锥套和隔套配合安装,锥套在隔套内上下滑动,防止油缸推力不均,起到导向支撑的作用。
[0010]优选的,所述油缸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上板上,所述油缸通过钢丝编织胶管总成与液压站连通,所述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锥套螺纹连接,第二螺钉在油缸尾部与上板之间起到了连接的作用,使得油缸的位置可以被限定在第一套筒中。
[0011]优选的,所述上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安装孔为可以与升降机连接的螺纹孔样式,使升降机可以驱动液压胀紧装置上下移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现有技术,在包装完码垛时,立好的膜卷在固定位置等待码垛机码垛,此时升降机驱动液压胀紧装置上下移动,使其伸进膜卷纸芯内孔足够深度,然后液压站启动,液压站可以根据需要设定高低不同的压力,液压站驱动油缸缸杆伸出,然后通过连接的锥套推动四根夹持杆向外胀开,胀开的夹持杆与膜卷纸芯内孔紧密贴合,当压力足够大时,摩擦力也足以把膜卷提升起来,然后移动到指定的位置,进行码垛,码好之后,重复上一动作,周而复始,就把不同规格的膜卷码垛到不同区域,以备下一环节进行,可见,本技术提供的可靠的液压胀紧装置,能够对包装好膜卷实现良好的提升并精确地码垛,与现有的气胀轴相比和人工码垛相比,本技术可以适应的膜卷重量范围更大而且可靠,码垛过程平稳整齐,效率更高,大幅度减少劳动力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上板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夹持杆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夹持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套筒;2、上板;21、第一螺钉;3、第二套筒;31、夹持杆;4、油缸;5、第二螺钉;6、锥套;7、锥头;8、内螺纹圆柱销;9、钢丝编织胶管总成;10、锥接头;11、隔套;12、液压站。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1
[0021]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靠的液压胀紧装置,包括第一套筒1,第一套筒1顶部通过第一螺钉21固定有上板2,第一套筒1的内部设置有油缸4,第一套筒1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套筒3,第二套筒3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杆31,油缸4可以驱动锥套6上下移动,油缸4和锥套6之间螺纹连接,油缸4尾部与上板2靠第二螺钉5连接固定,随油缸4上下移动的锥套6,胀紧纸芯内孔的夹持杆31,第二套筒3的内部套设有锥套6,第二套筒3的底部通过内螺纹圆柱销8设置有锥头7,锥头7安装在第二套筒3上,为了防止锥头7松动掉落,加了内螺纹圆柱销8来对固定锥头7的位置进行固定,油缸4的一侧设置有锥接头10,锥接头10的内部连通有钢丝编织胶管总成9,钢丝编织胶管总成9与外置液压站12相连接,且钢丝编织胶管总成9与油缸4相连通,夹持杆31为梯形结构,夹持杆31与锥套6为面线接触型设置,夹持杆31内表面与锥套6接触,较长的接触长度保证了夹
持杆31外表面与纸芯内孔的摩擦力更加均匀,锥头7也起到导向作用,夹持杆3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以便夹持杆31更好地插入纸芯内孔,第二套筒3与锥套6中间设置有隔套11,隔套11与第二套筒3固定不动,锥套6与隔套11间隙配合,用来起导向作用的隔套11,锥套6和隔套11配合安装,锥套6在隔套11内上下滑动,防止油缸4推力不均,起到导向支撑的作用,液压站12可以与第一套筒1,第二套筒3一起移动也可静止不动,钢丝编织胶管总成9、锥接头10以及组合密封垫圈是连接油缸4进出油口到液压站12的软管总成及配件,液压站12是通过钢丝编织胶管总成9把液压油的能量传递过来的,油缸4通过第二螺钉5固定在上板2上,第二螺钉5在油缸4尾部与上板2之间起到了连接的作用,使得油缸4的位置可以被限定在第一套筒1中,上板2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安装孔为可以与升降机连接的螺纹孔样式,使升降机可以驱动液压胀紧装置上下移动。
[0022]实施例2
[0023]如图1

3和图5所示,夹持杆31为梯形结构,夹持杆31上开设有用于导向的凹槽,锥套6上固定有凸块,凸块与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靠的液压胀紧装置,包括第一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顶部通过第一螺钉(21)固定有上板(2),所述第一套筒(1)的内部设置有油缸(4),所述第一套筒(1)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套筒(3),所述第二套筒(3)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杆(31),所述第二套筒(3)的内部套设有锥套(6),所述第二套筒(3)的底部通过内螺纹圆柱销(8)设置有锥头(7),所述油缸(4)的一侧设置有锥接头(10),所述锥接头(10)的内部连通有钢丝编织胶管总成(9),且所述钢丝编织胶管总成(9)与油缸(4)相连通,所述钢丝编织胶管总成(9)另一端与液压站(1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靠的液压胀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31)为梯形结构,且所述夹持杆(3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李鹏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星和众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