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管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700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管给药器,属于消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输送结构、上支撑结构、储气结构和下支撑结构,所述输送结构与所述上支撑结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储气结构的上下两端;其中,在第一状态时,所述上支撑结构、储气结构和下支撑结构紧密接触,呈胶囊形;在第二状态时,所述上支撑结构、储气结构和下支撑结构互相分离。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体、上充气囊和若干给药口,所述上充气囊固定设置于上支撑体外缘,若干所述给药口均匀设于所述上支撑体下端。解决了现有给药方式药液留存时间短,留药量少以及唾液稀释药液等问题,保障了药液使用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管给药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消化科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食管给药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患有消化疾病,很多人的消化道都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不被人们重视,从而演变成大疾病,治疗消化道疾病时,消化道给药是目前治疗消化疾病时最常用的手段。
[0003]现有文献中,专利申请号为202110283042.0,名称为一种用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食管局部给药的装置,其通过设置胶囊以及固定在胶囊壳体内的微传动机构,并用微传动机构拉动分囊使分囊伸出胶囊壳体贴合到食管壁实现截流药液以达到食管内壁给药的效果,解决了保证停留时间的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还存在诸多问题:(1)食管壁给药时药液容易被患者分泌的唾液稀释,影响用药效果;(2)患者使用装置时需要自己饮用药液,体感较差且对于不能自主饮药的重病患实用性低。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食管给药器,实现药物较长时间停留以及保证药物不被唾液稀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管给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食管给药停留时间短以及药液被唾液稀释而导致的药效受影响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输送结构、上支撑结构、储气结构和下支撑结构,所述输送结构与所述上支撑结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储气结构的上下两端;
[0007]其中,在第一状态时,所述上支撑结构、储气结构和下支撑结构紧密接触,呈胶囊形;
[0008]在第二状态时,所述上支撑结构、储气结构和下支撑结构互相分离。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体、上充气囊和若干给药口,所述上充气囊固定设置于上支撑体外缘,若干所述给药口均匀设于所述上支撑体下端。
[0010]进一步地,所述储气结构包括储气部、导向管、弹簧、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所述导向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储气部中心轴线上,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导向管内侧,并且所述弹簧上端与所述上支撑体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导向管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上端与所述第一伸缩管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下端与所述第二伸缩管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管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管下端与所述下支撑结构连接;所述储气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和所述上充气囊相通,所述第二导气管和下支撑结构相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撑结构包括下支撑体和下充气囊,所述下充气囊固定设置在
所述下支撑结构外缘,所述下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伸缩管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导气管连通所述下充气囊。
[0012]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结构包括导管、给药管、导丝和充气管,所述导丝、给药管和充气管均设置于所述导管内侧,所述导管下端与所述上支撑体固定连通,所述导丝向所述储气结构延伸并贯穿所述弹簧中部,所述导丝下端与下支撑体上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贯穿所述上支撑体与所述储气部固定连通,所述给药管与所述上支撑体连通。
[0013]进一步地,在第一状态时,所述上充气囊和下充气囊为紧缩状,且所述上充气囊折叠在所述上支撑体和储气结构之间,所述下充气囊折叠在所述下支撑体和储气结构之间;
[0014]在第二状态时,所述上充气囊和下充气囊为膨胀状态,且所述上充气囊和下充气囊均向外展开与食管内壁抵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设置为中空结构。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7]一、通过设置上充气囊和下充气囊,可以在给药时使药物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既能保证药液停留时间较长,也能防止药液被分泌的唾液稀释,影响药效;
[0018]二、本申请通过设置给药管和给药口,使不能自主饮药的病患也可以使用,而且便于精准控制医生用药的剂量。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0]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食管给药器的第一状态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支撑结构展开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支撑结构仰视图;
[0025]图中:1.输送结构;101.导管;102.导丝;103.给药管;104.充气管;2.上支撑结构;201.上支撑体;202.上充气囊;203.给药口;3.储气结构;301.储气部;302.导向管;303.弹簧;304.第一导气管;305.第二导气管;306.第一伸缩管;307.第二伸缩管;4.下支撑结构;401.下支撑体;402.下充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管给药器,包括输送结构1、上支撑结构2、储气结构3和下支撑结构4,输送结构1与上支撑结构2上端固定连接,上支撑结构2和下支撑结构4分别位于储气结构3的上下两端;输送结构1需要输送药液及气体,与上支撑结构2为连通状态,上支撑结构2和下支撑结构4与储气结构3还通过第一导气管304和第二导气管305还相连通。
[0028]如图1所示,其中,在第一状态时,上支撑结构2、储气结构3和下支撑结构4紧密接触呈胶囊形,便于患者吞咽入食管。其中,上支撑结构如图2所示的,其形状为伞形,且下支撑结构与上支撑结构形状相同,两者对称设置在储气结构3的上下部分,同时在处在第一状态时,三者紧密贴合不会分开。
[0029]如图3所示,在第二状态时,上支撑结构2、储气结构3和下支撑结构4互相分离,导丝102轻轻向下推动,在导丝102推力及重力的作用下,下支撑结构4与储气结构3分离,并且弹簧303将上支撑结构2、储气结构3推开,此时可通过充气管104上端轻轻向内充气,气体撑开上充气囊202和下充气囊402。
[0030]如图2和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管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结构、上支撑结构、储气结构和下支撑结构,所述输送结构与所述上支撑结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储气结构的上下两端;其中,在第一状态时,所述上支撑结构、储气结构和下支撑结构紧密接触,呈胶囊形;在第二状态时,所述上支撑结构、储气结构和下支撑结构互相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体、上充气囊和若干给药口,所述上充气囊固定设置于上支撑体外缘,若干所述给药口均匀设于所述上支撑体下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管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结构包括储气部、导向管、弹簧、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所述导向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储气部中心轴线上,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导向管内侧,并且所述弹簧上端与所述上支撑体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导向管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上端与所述第一伸缩管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下端与所述第二伸缩管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管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管下端与所述下支撑结构连接;所述储气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导气管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明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