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拆卸装置,涉及橡胶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对称设于操作台的一组升降组件、三组夹持组件。模具设于操作台顶部,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上模、中模、下模,上模、中模的连接处设有上起模口,中模、下模的连接处设有下起模口;第一组夹持组件用于从上起模口处夹持上模,第二组夹持组件用于从上起模口和下起模口处夹持中模,第三组夹持组件用于从下起模口处夹持下模;升降组件用于将第一组夹持组件升起高度大于第二组夹持组件升起高度,以使上模、中模分离。减少人工参与的过程,可以自动完成模具的对位装配及拆卸分离,并方便取出橡胶堵头。橡胶堵头。橡胶堵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拆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橡胶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拆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防喷器闲置或者待维修时,为了防止防喷器的螺栓孔腐蚀,需要将橡胶堵头插入螺栓孔进行保护。在生产这种螺栓形状的橡胶堵头时,先将上模、中模、下模从上到下依次叠合在一起,然后注胶硫化,最后利用撬棍在模具的起模口处撬开各个模具,为了取出中模内的橡胶堵头,需要将中模倒立或者将其抬起一定高度,然后敲击橡胶堵头底部,将其脱离中模。上述过程中,人工使用撬棍撬开模具,人工将中模倒立或者抬起一定高度等步骤费时费力,需要一种模具自动拆卸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拆卸装置,减少人工参与的过程,可以自动完成模具的对位装配及拆卸分离,并方便取出橡胶堵头。
[0004]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0005]一种模具拆卸装置,包括对称设于操作台的一组升降组件、三组夹持组件。
[0006]模具设于操作台顶部,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上模、中模、下模,上模、中模的连接处设有上起模口,中模、下模的连接处设有下起模口;
[0007]第一组夹持组件用于从上起模口处夹持上模,第二组夹持组件用于从上起模口和下起模口处夹持中模,第三组夹持组件用于从下起模口处夹持下模;
[0008]升降组件用于将第一组夹持组件升起高度大于第二组夹持组件升起高度,以使上模、中模分离。
[0009]进一步的,每一个夹持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夹板、连杆、连接块,第一组夹持组件、第二组夹持组件的连接块连接于升降组件,第三组夹持组件的连接块设于操作台顶部。
[0010]进一步的,升降组件包括电机、丝杆、限位框,限位框竖向设置,丝杆转动配合于限位框内,丝杆的上段螺距大于下段螺距,电机设于限位框顶部,其底部输出轴连接丝杆,第一组夹持组件、第二组夹持组件的连接块分别螺纹连接于丝杆的上段、下段,且第一组夹持组件、第二组夹持组件的连接块上下滑动配合于限位框内。
[0011]进一步的,第二组夹持组件、第三组夹持组件的连杆为水平状,第一组夹持组件的连杆为L状。
[0012]进一步的,夹板、连杆、连接块之间均通过螺钉连接。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组伸缩件,操作台顶部对称设有两个滑槽,伸缩件设于对应的滑槽内,伸缩件一端连接有滑板,滑板与滑槽滑动配合,限位框设于对应的滑板顶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先利用第三组夹持组件夹持下模,利用第二组夹持组件、第三组夹持组件分别夹持中模、上模;再利用升降组件将模具叠合在一起,夹持组件不仅起到夹持作用,使模具快速对位,还在注胶硫化过程中,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模具发生
移位;橡胶堵头制备完成后,利用升降组件将第一组夹持组件、第二组夹持组件升起,并保证上模、中模分离一定间距,此时,方便从橡胶堵头底部进行敲击,使橡胶堵头脱离中模。所以本技术自动完成了模具的对位装配及拆卸分离,减少了人工参与的过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的模具拆卸装置结构图;
[0016]图2为实施例的连接块与丝杆连接关系平面图;
[0017]图3为实施例的模具拆开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为一种制备橡胶堵头的模具,模具设于操作台4顶部,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上模21、中模22、下模23,上模21、中模22的连接处设有上起模口211,中模22、下模23的连接处设有下起模口212。
[00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拆卸装置,设于操作台4顶部,用于拆卸上述模具,拆卸装置包括对称设于模具两侧的一组升降组件1、三组夹持组件3。
[0020]具体的,如图2所示,三组夹持组件3在数量上从上到下分别为第一组夹持组件3a、第二组夹持组件3b、第三组夹持组件3c,第一组夹持组件3a用于从上起模口211处夹持上模21,第二组夹持组件3b用于从上起模口211和下起模口212处夹持中模22,第三组夹持组件3c用于从下起模口212处夹持下模23,第三组夹持组件3c的另一端设于操作台4,第一组夹持组件3a、第二组夹持组件3b的另一端连接于升降组件1,升降组件1用于将第一组夹持组件3a、第二组夹持组件3b升起,注意,两者并不是升起同等的高度,而是第一组夹持组件3a升起的高度大于第二组夹持组件3b升起高度,以使上模21、中模22分离,从而暴露出橡胶堵头。
[0021]使用时,先利用第三组夹持组件3c夹持下模23,利用第二组夹持组件3b、第三组夹持组件3c分别夹持中模22、上模21;再利用升降组件1将模具叠合在一起,夹持组件3不仅起到夹持作用,使模具快速对位,还在注胶硫化过程中,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模具发生移位;橡胶堵头制备完成后,如图3所示,利用升降组件1将第一组夹持组件3a、第二组夹持组件3b升起,且上模21、中模22分离一定间距,此时,从橡胶堵头底部进行敲击,使橡胶堵头脱离中模22。所以本实施例自动完成了模具的对位装配及拆卸分离,减少了人工参与的过程。
[0022]更具体的,如图2所示,每一个夹持组件3从结构上包括依次连接的夹板31、连杆32、连接块33,第一组夹持组件3a、第二组夹持组件3b的连接块33连接于升降组件1,第三组夹持组件3c的连接块33设于操作台4顶部,其中,第二组夹持组件3b、第三组夹持组件3c的连杆32为水平状,第一组夹持组件3a的连杆32为L状;夹板31属于常规结构,不再具体阐述,附图只是其中一种形式,需要说明的是:夹板31自身的开合间距可调,从而实现夹紧模具的目的。
[0023]更具体的,升降组件1包括电机11、丝杆12、限位框13,限位框13竖向设置,丝杆12转动配合于限位框13内,丝杆12的上段螺距大于下段螺距,电机11设于限位框13顶部,电机11底部输出轴连接丝杆12,第一组夹持组件3a、第二组夹持组件3b的连接块33分别螺纹连接于丝杆12的上段、下段,且第一组夹持组件3a、第二组夹持组件3b的连接块33上下滑动配
合于限位框13内。其中,设置两段螺距不同的丝杆12是为了实现在利用电机11驱动丝杆12时,第一组夹持组件3a的连接块33升起高度大于第二组夹持组件3b的连接块33的目的;如图3所示,第一组夹持组件3a的连杆32为L状是为了使第二组夹持组件3b的连接块33具有更大的移动范围,以此来保证在拆卸模具时,中模22与下模23具有一定间隔,从而留出更大空间,便于从橡胶堵头底部进行敲击。
[0024]更具体的,为了便于更换或维修夹持组件3,夹板31、连杆32、连接块33之间均通过螺钉连接。为了便于将夹持组件3移动至别处进行更换或维修,如图3所示,模具拆卸装置还设有一组伸缩件5,伸缩件5可以是气动伸缩杆,操作台4顶部对称设有两个滑槽41,伸缩件5设于对应的滑槽41内,伸缩件5一端连接L型滑板51的纵段面,滑板51与滑槽41滑动配合,限位框13设于对应的滑板51横段面。使用时,夹板31松开上模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于操作台(4)的一组升降组件(1)、三组夹持组件(3);模具设于操作台(4)顶部,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上模(21)、中模(22)、下模(23),上模(21)、中模(22)的连接处设有上起模口(211),中模(22)、下模(23)的连接处设有下起模口(212);第一组夹持组件(3a)用于从上起模口(211)处夹持上模(21),第二组夹持组件(3b)用于从上起模口(211)和下起模口(212)处夹持中模(22),第三组夹持组件(3c)用于从下起模口(212)处夹持下模(23);升降组件(1)用于将第一组夹持组件(3a)升起高度大于第二组夹持组件(3b)升起高度,以使上模(21)、中模(22)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夹持组件(3)包括依次连接的夹板(31)、连杆(32)、连接块(33),第一组夹持组件(3a)、第二组夹持组件(3b)的连接块(33)连接于升降组件(1),第三组夹持组件(3c)的连接块(33)设于操作台(4)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国,吴向东,赵继刚,刘明,杨载旭,杨春,王通军,王东,廖佳俊,郑苏华,冯旭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新为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