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板预留洞浇筑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6798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楼板预留洞浇筑管固定装置,包括支座组件、夹臂组件和联动组件,所述支座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楼板预留洞的上端两侧,所述夹臂组件设置于所述支座组件上,所述夹臂组件的两个夹臂之间通过所述联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夹臂组件的夹持端位于浇筑管的两侧,且所述浇筑管穿过楼板预留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自动临时固定穿过楼板预留洞的浇筑管,不影响浇筑管的上提,同时又能够防止浇筑管下落,安装、拆卸方便,减轻施工难度,使用方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板预留洞浇筑管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楼板预留洞浇筑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时,会在楼板的一个位置预留一个洞口,用于浇筑管穿过,便于浇筑施工,待浇筑完成、施工完成后拆除浇筑管,再封住预留洞,然而,浇筑管若不固定,则容易掉落,导致施工麻烦,如果固定浇筑管,则拆除时非常费时费力,因此,需要一种临时便于固定穿过预留洞的浇筑管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楼板预留洞浇筑管固定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本专利技术包括支座组件、夹臂组件和联动组件,所述支座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楼板预留洞的上端两侧,所述夹臂组件设置于所述支座组件上,所述夹臂组件的两个夹臂之间通过所述联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夹臂组件的夹持端位于浇筑管的两侧,且所述浇筑管穿过楼板预留洞。进一步,所述支座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底座、第二安装底座,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为相互镜像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的下端通过螺孔与楼板预留洞的两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底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的上端与所述夹臂组件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夹臂组件包括第一夹臂转轴、第二夹臂转轴、第一转动夹臂和第二转动夹臂,所述第一夹臂转轴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臂转轴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臂转轴和所述第二夹臂转轴的两端之间通过联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夹臂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夹臂转轴的中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夹臂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夹臂转轴的中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夹臂和所述第二转动夹臂的上端内侧与所述浇筑管的两侧接触。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夹臂转轴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之间、所述第二夹臂转轴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之间均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夹臂与所述第一夹臂转轴之间、所述第二转动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转轴之间均通过夹臂固定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夹臂和所述第二转动夹臂的上端内侧均设置有浇筑管接触槽,所述浇筑管两侧位于所述第一转动夹臂和所述第二转动夹臂的所述浇筑管接触槽中。所述第一转动夹臂和所述第二转动夹臂的上端内侧均设置有浇筑管摩擦齿,所述浇筑管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夹臂和所述第二转动夹臂的浇筑管摩擦齿接触。进一步,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夹臂连杆、第二夹臂连杆、第一连杆连接器、第二连杆连接器和联动连杆,所述第一夹臂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臂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臂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连接器
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连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夹臂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臂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臂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连接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连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夹臂连杆和所述第二夹臂连杆的安装方向相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楼板预留洞浇筑管固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自动临时固定穿过楼板预留洞的浇筑管,不影响浇筑管的上提,同时又能够防止浇筑管下落,安装、拆卸方便,减轻施工难度,使用方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侧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夹持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安装底座1、第二安装底座2、第一夹臂转轴3、第二夹臂转轴4、第一转动夹臂5、第二转动夹臂6、第一夹臂连杆7、第二夹臂连杆8、第一连杆连接器9、第二连杆连接器10、联动连杆11、转动轴承12、夹臂固定连杆13、浇筑管接触槽14、浇筑管摩擦齿15、浇筑管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支座组件、夹臂组件和联动组件,所述支座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楼板预留洞的上端两侧,所述夹臂组件设置于所述支座组件上,所述夹臂组件的两个夹臂之间通过所述联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夹臂组件的夹持端位于浇筑管16的两侧,且所述浇筑管16穿过楼板预留洞。进一步,所述支座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底座1、第二安装底座2,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2为相互镜像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2的下端通过螺孔与楼板预留洞的两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2的上端与所述夹臂组件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夹臂组件包括第一夹臂转轴3、第二夹臂转轴4、第一转动夹臂5和第二转动夹臂6,所述第一夹臂转轴3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臂转轴4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2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臂转轴3和所述第二夹臂转轴4的两端之间通过联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夹臂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夹臂转轴3的中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夹臂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夹臂转轴4的中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夹臂5和所述第二转动夹臂6的上端内侧与所述浇筑管16的两侧接触。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夹臂转轴3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之间、所述第二夹臂转轴4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2之间均通过转动轴承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夹臂5与所述第一夹臂转轴3之间、所述第二转动夹臂6与所述第二夹臂转轴4之间均通过夹臂固定连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夹臂5和所述第二转动夹臂6的上端内侧均设置有浇筑管接触槽14,所述
浇筑管16两侧位于所述第一转动夹臂5和所述第二转动夹臂6的所述浇筑管接触槽14中。所述第一转动夹臂5和所述第二转动夹臂6的上端内侧均设置有浇筑管摩擦齿15,所述浇筑管16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夹臂5和所述第二转动夹臂6的浇筑管摩擦齿15接触。进一步,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夹臂连杆7、第二夹臂连杆8、第一连杆连接器9、第二连杆连接器10和联动连杆11,所述第一夹臂连杆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臂转轴3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臂连杆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器9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连接器9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连杆1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夹臂连杆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臂转轴4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臂连杆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器10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连接器10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连杆11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夹臂连杆7和所述第二夹臂连杆8的安装方向相反。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浇筑管16从预留洞穿过,首先拆除联动连杆11,将第一安装底座1和第二安装底座2固定于楼板设有预留洞的两侧,再将联动连杆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连接器9和第二连杆连接器10连接,将第一转动夹臂5和第二转动夹臂6的上端两侧与浇筑管16的两侧接触,浇筑管接触槽14和浇筑管摩擦齿15用于与浇筑管16之间提高摩擦力,浇筑管16由于重力原因,会向下下垂,浇筑管16的重量越大,则第一转动夹臂5和第二转动夹臂6的夹持力越大,浇筑管16向上提时,第一转动夹臂5和第二转动夹臂6自动失去夹持力,不影响浇筑管16的上提,当不需要固定时,拆除联动连杆11或整个设备拆除即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板预留洞浇筑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组件、夹臂组件和联动组件,所述支座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楼板预留洞的上端两侧,所述夹臂组件设置于所述支座组件上,所述夹臂组件的两个夹臂之间通过所述联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夹臂组件的夹持端位于浇筑管(16)的两侧,且所述浇筑管(16)穿过楼板预留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预留洞浇筑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底座(1)、第二安装底座(2),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2)为相互镜像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2)的下端通过螺孔与楼板预留洞的两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和所述第二安装底座(2)的上端与所述夹臂组件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板预留洞浇筑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臂组件包括第一夹臂转轴(3)、第二夹臂转轴(4)、第一转动夹臂(5)和第二转动夹臂(6),所述第一夹臂转轴(3)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臂转轴(4)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2)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臂转轴(3)和所述第二夹臂转轴(4)的两端之间通过联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夹臂(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夹臂转轴(3)的中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夹臂(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夹臂转轴(4)的中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夹臂(5)和所述第二转动夹臂(6)的上端内侧与所述浇筑管(16)的两侧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板预留洞浇筑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转轴(3)与所述第一安装底座(1)之间、所述第二夹臂转轴(4)与所述第二安装底座(2)之间均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聪钟硕涂敏祥曾俊锟谢虎张方燕俞畅谭奇策张洪林王成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