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黑茶中特定结构茶褐素含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677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胁迫作用干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升黑茶中特定结构茶褐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对经过预处理的黑茶进行提取得到黑茶提取液;将黑茶提取液冷却至3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黑茶中特定结构茶褐素含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胁迫作用干预
,具体涉及一种提升黑茶中特定结构茶褐素含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褐素是一大类溶于水具有酚类性质的结构复杂的高聚物,其相对分子量在1000

20000 Da之间。它主要存在于黑茶和普洱茶等熟茶中。大量研究发现,茶褐素具有抗癌、抗疲劳、抗高脂血症和调节肠道菌群等活性功能。茶褐素的分子量化学结构不仅与茶树原料有关,也与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转化密切关联。前期研究发现相对分子量范围5000

6000 Da的茶褐素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所以如何能提高黑茶中相对分子量范围5000

6000 Da的茶褐素含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黑茶中特定结构的茶褐素含量无法有效提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力耦合芽孢杆菌发酵技术提升黑茶中茶褐素含量的方法,通过适当工艺,促进芽孢杆菌发酵过程中,增加相对分子量范围在5000

6000 Da的茶褐素的含量。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升黑茶中特定结构茶褐素含量的方法,特定结构茶褐素为相对分子量在5000

6000 Da的茶褐素,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对经过预处理的黑茶进行提取得到黑茶提取液;将黑茶提取液冷却至33

35 ℃,接入微生物,控制无菌空气的压力进行液体发酵得到发酵液;以及将发酵液过滤得到发酵上清液,向发酵上清液中加入有机溶剂进行沉淀,经干燥得到相对分子量为5000

6000 Da的茶褐素粗品,含量30%以上。
[0005]优选的,所述预处理为对黑茶原料进行粉碎;对经过预处理的黑茶进行热提取。
[0006]优选的,所述微生物为芽孢杆菌,接种量为2

5%。
[0007]优选的,所述芽孢杆菌包含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环形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
[0008]优选的,所述无菌空气的压力为0.2

0.6 Mpa。
[0009]优选的,所述液体发酵的温度控制为,第 0

24 h时,温度33

35 ℃;第24 h

发酵结束时,温度30

31 ℃;发酵总时间为48

72小时。
[0010]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发酵上清液与乙醇的体积比(1

2):5。
[0011]优选的,所述黑茶选自雅安地区产的小叶种茶叶,经过传统工艺制成,其总多酚含量为5

7%。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通过在黑茶提取物发酵过程中控制无菌空气压力为0.2

0.6 Mpa,能够使黑茶中茶褐素物质富集以及聚合酶活性提高,经验证,压力耦合芽孢杆菌的胁迫作用能起到富集相对分子量为5000

6000 Da的茶褐素的作用,提高了黑茶在抗高脂血症和调节肠道菌群等生物活性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14]本专利技术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部分微生物来源信息如下: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存编号:CCTCC NO . M2015483;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存编号:CGMCC NO:3289;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存编号:CGMCC No .21344;环形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存编号:CGMCC1.0153;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存编号:CCTCC No:M2011422;胶冻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存编号:CCTCC No:A1.122;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存编号:CCTCC No: 1.8589;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存编号:CGMCC No:24271。
[0015]实施例1提升黑茶中相对分子量为5000

6000 Da的茶褐素含量的方法:(1)称取100 Kg的粉碎成20目的黑茶原料(总多酚含量为5.0%),放入1立方米的发酵罐中,加入500 L纯净水,发酵罐夹套通蒸汽至纯净水沸腾15 min进行黑茶加热提取;提取后,趁热离心分离;弃去茶渣,得到黑茶液态培养基,冷却至35度用于液态发酵。
[0016](2)接入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用接种环取一环枯草芽孢杆菌斜面培养物接种于100 mL L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6℃摇床振荡培养24 h,将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离心,5000 r/min,10 min,沉淀物用无菌水洗涤2遍,再用等体积无菌水重悬,得枯草芽孢杆菌悬液。所述的LB液体培养基,其配方按照质量分数计算: 1 .2%胰蛋白胨、0 .5%酵母提取物、1 .0%氯化钠,其余为纯化水。按照5%接种量接种至上述发酵罐中的液体培养基,进行过程控制发酵。
[0017](3)发酵过程中,通入高压无菌空气,压力控制为0.2MPa,处理时间为72小时。
[0018](4)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温度控制程序为0

24 h,35 ℃;24

72 h,30 ℃。
[0019](5)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进行过滤,得到发酵上清液。在发酵上清液中,按照发酵液:乙醇=1:5体积比例,加入乙醇进行沉淀,经过离心得到沉淀物,将该沉淀物干燥后经测定得到相对分子量为5000

6000 Da的茶褐素粗品。
[0020]实施例2提升黑茶中相对分子量为5000

6000 Da的茶褐素含量的方法:(1)称取100 Kg的粉碎成20目的黑茶原料(总多酚含量为4.0%),放入1立方米的发酵罐中,加入500 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黑茶中特定结构茶褐素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特定结构茶褐素为相对分子量在5000

6000 Da的茶褐素,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对经过预处理的黑茶进行提取得到黑茶提取液;将黑茶提取液冷却至33

35 ℃,接入微生物,控制无菌空气的压力进行液体发酵得到发酵液;以及将发酵液过滤得到发酵上清液,向发酵上清液中加入有机溶剂进行沉淀,经干燥得到相对分子量为5000

6000 Da的茶褐素粗品,含量30%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为对黑茶原料进行粉碎;对经过预处理的黑茶进行热提取。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为芽孢杆菌,接种量为2

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孢杆菌包含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贝莱斯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凝莫钐祝辉吴韬周小莉兰朝华徐柯伟李林蔓张镨予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轻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