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6495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膜电极的封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采用微孔吸盘吸附膜电极边框材料,即使膜电极边框材料再薄也能保证材料完全展平,并搭配滚压的方法实现第一膜电极边框与第二膜电极边框之间的贴合,同时能完全将第一膜电极边框与第二膜电极边框之间的空气完全排出,杜绝了气泡的产生,不仅能提高膜电极封装质量,还能生产效率高,可实现规模化连续生产。模化连续生产。模化连续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膜电极的封装
,特别涉及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膜电极是燃料电池的关键核心部件,是燃料电池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场所,是传递电子和质子的介质,并为反应气体、尾气和液态水的进出提供通道;目前,膜电极的加工流程普遍为:在质子交换膜的两面分别涂覆催化剂(也称CCM),然后将CCM用膜电极边框封边,然后在两面分别贴合气体扩散层。由于质子交换膜很薄,厚度仅有0.015mm,在加工过程中很难定位,且质子交换膜容易脱水产生褶皱,这些都给CCM的封边带来挑战;目前,边框的制作材料主要有PET、PI及PEN等,两层边框之间有热熔胶,将CCM与两层膜电极边框放入治具中(见图2),通过热压将两层边框材料粘合。这种热压的工艺,在压合时由于无法将两层边框材料之间的空气完全排出,因此可能造成热压过程中部分的空气被封在边框内,形成气泡(如图3)。气泡的存在给膜电极的密封带来较大的隐患,不仅可能造成边框膜与边框膜或质子膜的粘合不良;同时还可能会对电堆的装配造成影响,尤其是在密封圈投影面积之内的气泡,密封圈的压力会导致气泡受压后内部压强增加而造成两层边框的剥离。
[0003]伴随着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不断提升,膜电极的边框材料也越来越薄(单层边框的材料厚度大概在0.05mm

0.20mm)。如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CCM与膜电极边框的定位难度很大,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减薄导致材料很难展平(不展平膜电极压制后,边框上会有褶皱),或者质子交换膜脱水也会导致CCM褶皱(由于本专利的质子交换膜是在喷涂催化剂之前进行封装,因此不存在质子交换膜褶皱的现象),这都给膜电极封边工艺的加工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采用热熔胶压制的方法,不仅生产效率较低,而且产品工艺质量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能够完全将两层边框中的空气完全排出,不产生气泡,这样生产的膜电极及产品品质好,而且生产效率高,可实现规模化连续生产。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剥去第一膜电极边框靠近压敏胶层一侧的离型膜,并通过第一定位工装将带有离型膜的第一膜电极边框的另一面放在第一吸附平台上,对第一吸附平台进行抽真空操作,在第一膜电极边框被吸附在第一吸附平台之后,移走第一定位工装;
[0008]S2、剥去质子交换膜一侧的离型膜,并通过第二定位工装将带有离型膜的质子交换膜的另一面放在第二吸附平台上,对第二吸附平台进行抽真空操作,在质子交换膜被吸附在第二吸附平台之后,移走第二定位工装;
[0009]S3、将步骤S2中的第二吸附平台倒扣在步骤S1中的第一吸附平台上,维持第一吸附平台的抽真空操作,关闭第二吸附平台的抽真空操作,并移走第二吸附平台;
[0010]S4、去除质子交换膜的另一面的离型膜;
[0011]S5、通过辅助定位工装,将第二膜电极边框带有离型膜的一端与第一吸附平台紧贴,并对其施加正向力以使第二膜电极边框完全被第一吸附平台吸附,移走辅助定位工装;
[0012]S6、将滚压装置置于第一吸附平台上,并将第二膜电极边框带有离型膜的一端定位在滚压装置的吸附头上;
[0013]S7、控制滚压装置匀速向前运动,在滚压操作完毕之后,移走滚压装置,关闭第一吸附平台的抽真空操作,并接通大气,得到封装后的膜电极。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微孔吸盘吸附膜电极边框材料,即使膜电极边框材料再薄也能保证材料完全展平,并搭配滚压的方法实现第一膜电极边框与第二膜电极边框之间的贴合,同时能完全将第一膜电极边框与第二膜电极边框之间的空气完全排出,杜绝了气泡的产生,能极大提高膜电极的封边质量,而且生产效率高,可实现规模化连续生产;与传统的加工工艺比较,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是膜电极封边完成后再进行催化剂喷涂,可以杜绝膜电极在封边过程中被污染或操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0017]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的膜电极边框热压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的膜电极边框气泡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的膜电极边框气泡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的传统吸盘吸附膜电极边框示意图;
[0021]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的传统吸盘吸附CCM示意图;
[0022]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的步骤S1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的步骤S2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的步骤S3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的步骤S3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的步骤S4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的步骤S5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的步骤S5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的第一膜电极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的质子交换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的滚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标号说明:
[0033]1、第一膜电极边框;2、第一定位工装;3、第一吸附平台;4、质子交换膜;5、第二定位工装;6、第二吸附平台;7、辅助定位工装;8、第二膜电极边框;9、滚压装置;91、胶轮;92、齿轮;93、齿条;94、胶辊;95、吸附头;96、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
图予以说明。
[0035]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
[0036]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S1、剥去第一膜电极边框靠近压敏胶层一侧的离型膜,并通过第一定位工装将带有离型膜的第一膜电极边框的另一面放在第一吸附平台上,对第一吸附平台进行抽真空操作,在第一膜电极边框被吸附在第一吸附平台之后,移走第一定位工装;
[0038]S2、剥去质子交换膜一侧的离型膜,并通过第二定位工装将带有离型膜的质子交换膜的另一面放在第二吸附平台上,对第二吸附平台进行抽真空操作,在质子交换膜被吸附在第二吸附平台之后,移走第二定位工装;
[0039]S3、将步骤S2中的第二吸附平台倒扣在步骤S1中的第一吸附平台上,维持第一吸附平台的抽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电极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剥去第一膜电极边框靠近压敏胶层一侧的离型膜,并通过第一定位工装将带有离型膜的第一膜电极边框的另一面放在第一吸附平台上,对第一吸附平台进行抽真空操作,在第一膜电极边框被吸附在第一吸附平台之后,移走第一定位工装;S2、剥去质子交换膜一侧的离型膜,并通过第二定位工装将带有离型膜的质子交换膜的另一面放在第二吸附平台上,对第二吸附平台进行抽真空操作,在质子交换膜被吸附在第二吸附平台之后,移走第二定位工装;S3、将步骤S2中的第二吸附平台倒扣在步骤S1中的第一吸附平台上,维持第一吸附平台的抽真空操作,关闭第二吸附平台的抽真空操作,并移走第二吸附平台;S4、去除质子交换膜的另一面的离型膜;S5、通过辅助定位工装,将第二膜电极边框带有离型膜的一端与第一吸附平台紧贴,并对其施加正向力以使第二膜电极边框完全被第一吸附平台吸附,移走辅助定位工装;S6、将滚压装置置于第一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思宏郭韦苇谢义淳林玉祥郭玮翔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福安闽东亚南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