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悬挂系统及履带工程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641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车辆悬挂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气悬挂系统及履带工程车,包括前悬挂油缸、中悬挂油缸、后悬挂油缸、前摆臂、中摆臂、后摆臂、缓冲油缸、张紧油缸、制动臂以及偏心轴;所述前悬挂油缸、中悬挂油缸、后悬挂油缸的一端与车架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前摆臂、中摆臂、后摆臂铰接;所述张紧油缸的缸筒后固定连接有张紧油缸缸筒座,所述缓冲油缸的缸筒置于张紧油缸缸筒座内,能够在张紧油缸缸筒座内摆动,缓冲油缸的缸杆端与制动臂铰接;所述张紧油缸的缸杆端与车架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大幅衰减整机高速行驶时产生的振动,提高整机舒适性且高速行驶时履带可实时张紧,不发生脱带、打滑,保证整机行走性及通过性。保证整机行走性及通过性。保证整机行走性及通过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悬挂系统及履带工程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车辆悬挂系统
,涉及一种油气悬挂系统及履带工程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履带行走机构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及军事车辆,如挖掘机、起重机、坦克等。悬挂系统是车辆重要的组成部分,悬挂系统连接车身与行走系统,起到衰减、吸收高速行驶时产生的振动冲击的作用,保证车辆高速行驶时的平稳性,提高驾驶舒适性。悬挂系统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车辆的作业性能及行走性能。
[0003]目前常见的履带工程车,其悬挂系统多采用弹簧减震的平衡台车或橡胶的半刚性悬挂,这些结构通常只能应用于速度较慢的履带车辆上。如果应用到高速履带工程车上,易造成履带脱带、打滑,无法调整整机姿态、刚性闭锁等。此外,虽然有些履带工程车上也设置有张紧油缸,但是张紧油缸的响应速度较慢,无法适用于高速履带工程车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气悬挂系统及履带工程车,适用于高速履带工程车,能够大幅衰减整机高速行驶时产生的振动,提高整机舒适性且高速行驶时履带可实时张紧,不发生脱带、打滑,保证整机行走性及通过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油气悬挂系统,包括前悬挂油缸、中悬挂油缸、后悬挂油缸、前摆臂、中摆臂、后摆臂、缓冲油缸、张紧油缸、制动臂以及偏心轴;所述前悬挂油缸、中悬挂油缸、后悬挂油缸的一端与车架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前摆臂、中摆臂、后摆臂铰接;所述张紧油缸的缸筒后固定连接有张紧油缸缸筒座,所述缓冲油缸的缸筒置于张紧油缸缸筒座内,能够在张紧油缸缸筒座内摆动,缓冲油缸的缸杆端与制动臂铰接;所述张紧油缸的缸杆端与车架铰接,所述制动臂通过与张紧油缸缸筒座铰接,能够绕铰接点摆动;所述偏心轴一端插入张紧油缸缸筒座内,并与张紧油缸缸筒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前摆臂连接,能够绕前摆臂旋转。
[0006]优选地,所述张紧油缸的缸筒焊接于张紧油缸缸筒座上。
[0007]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当所述悬挂系统工作时,张紧油缸与后悬挂油缸为连通状态,即当后悬挂油缸伸出时,张紧油缸缩回,装配有所述悬挂系统的车辆实现了履带的张紧;当张紧油缸伸出时,后悬挂油缸缩回,装配有所述悬挂系统的车辆依然能够实现履带的张紧。
[0008]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悬挂系统还包括闭锁阀组,所述闭锁阀组包括电磁闭锁阀和手动闭锁阀,所述电磁闭锁阀有两个,一个电磁闭锁阀的一端与张紧油缸连接,另一端通过手动闭锁阀与后悬挂油缸连接;另一个电磁闭锁阀的一端与前悬挂油缸的无杆腔连接,另一端与手动闭锁阀与前悬挂油缸无杆腔的第四蓄能器连接;所述后悬挂油缸与张紧油缸之间设置有第三充液阀28。
[0009]优选地,所述电磁闭锁阀为二位二通阀,手动闭锁阀为二位四通阀。
[0010]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悬挂系统还包括悬挂控制阀,所述悬挂控制阀与前悬挂油缸的有杆腔连接,所述悬挂控制阀还通过闭锁阀组的与前悬挂油缸的无杆腔连接;所述悬挂控制阀用于向前悬挂油缸充液,实现车姿的调整,以便适应不同的工况。
[0011]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前悬挂油缸的有杆腔还与第四充液阀连接,前悬挂油缸的无杆腔还与第五充液阀连接。
[0012]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油缸与第二充液阀连接。
[0013]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中悬挂油缸与第一充液阀连接。
[0014]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前悬挂油缸上设置有接触开关,接触开关起限位作用当整机姿态需要下降时,液压泵通过悬挂控制阀向前悬挂油缸的有杆腔充液,前悬挂油缸的无杆腔回油,姿态降低;当触碰接触开关时,悬挂控制阀停止向前悬挂油缸充液,下降过程结束;当整机姿态需要升高时,工作泵通过悬挂控制阀向前悬挂油缸的无杆腔充液,前悬挂油缸的缸杆伸出,整机姿态升高。
[0015]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悬挂系统还包括第一蓄能器、第二蓄能器以及第三蓄能器,所述第一蓄能器与缓冲油缸连接,所述第二蓄能器与中悬挂油缸连接,所述第三蓄能器与张紧油缸、后悬挂油缸连接,这些蓄能器起到减振作用。
[0016]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包括第四蓄能器和第五蓄能器,所述第四蓄能器与前悬挂油缸的无杆腔连接,所述第五蓄能器与前悬挂油缸的有杆腔连接,这样设置能够在整机升降的过程中提供设定的背压,增强整机姿态调整的稳定性。
[0017]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蓄能器、第五蓄能器以及第二蓄能器均为活塞式蓄能器;所述张紧油缸与后悬挂油缸共用的第三蓄能器为囊式蓄能器;所述第一蓄能器也为囊式蓄能器。
[0018]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前悬挂油缸、中悬挂油缸以及后悬挂油缸三者的轴线汇交于一点,这样前中后油缸上端呈纵向中心区域附近排列,以便在穿越不规则地形时保持整车稳定性。
[0019]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后悬挂油缸和张紧油缸的活塞上设有若干阻尼孔,此处阻尼孔的设置使两个油缸的有杆腔与无杆腔相连通,吸收车身振动产生的能量,起到减震作用,相比外置管路连通而言,其阻尼较小。
[0020]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油缸和中悬挂油缸的活塞上也设有若干阻尼孔,作用与上述相同。
[0021]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张紧油缸为柱塞缸,其缸筒和缸杆设置为相互匹配的台阶形结构,其缸杆为空心结构且其上设有阻尼孔,张紧油缸缸筒和张紧油缸缸杆设置为相互匹配的台阶形结构,此处阻尼孔的设置以及缸杆为空心结构也能够使张紧油缸大小腔相通,当张紧油缸运动时,吸收车身振动产生的能量,起到减震作用。
[0022]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张紧油缸缸筒座上依次设置有缓冲油缸安装座、偏心轴安装孔以及制动臂安装孔,所述缓冲油缸安装座与缓冲油缸的缸筒连接,所述偏心轴与偏心轴安装孔匹配设置,所述制动臂安装孔与制动臂上的铰点铰接。
[0023]本专利技术的张紧油缸的结构设置能够胜任高速行驶时对履带的张紧力。
[002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履带工程车,包括上述的悬挂系统、履带、引导轮、驱
动轮以及第五负重轮;所述驱动轮通过履带驱动整车行走,所述制动器安装于制动臂上,所述制动器两侧安装有引导轮,因整机是摩擦驱动的,制动器制动引导轮实现整车制动;还包括两组负重轮支架,即第一负重轮支架和第二负重轮支架,所述第一负重轮支架与制动臂、缓冲油缸的缸杆端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负重支架通过中摆臂与中悬挂油缸连接;所述第五负重轮通过后摆臂与后悬挂油缸连接。
[0025]结合第二方面,进步一地,每组负重轮支架是独立的,每组负重轮支架的两侧各设置有2个负重轮,共4个负重轮,例如第一负重轮支架的两侧各设置有1个第一负重轮和1个第二负重轮,第二负重轮支架的两侧各设置有1个第三负重轮和1个第四负重轮;所述第一负重轮至第五负重轮皆为随动轮。
[0026]结合第二方面,进步一地,所述履带为橡胶履带。
[0027]本专利技术的悬挂系统适用于履带工程车辆领域,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悬挂油缸、中悬挂油缸、后悬挂油缸、前摆臂、中摆臂、后摆臂、缓冲油缸、张紧油缸、制动臂以及偏心轴;所述前悬挂油缸、中悬挂油缸、后悬挂油缸的一端与车架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前摆臂、中摆臂、后摆臂铰接;所述张紧油缸的缸筒后固定连接有张紧油缸缸筒座,所述缓冲油缸的缸筒置于张紧油缸缸筒座内,能够在张紧油缸缸筒座内摆动,缓冲油缸的缸杆端与制动臂铰接;所述张紧油缸的缸杆端与车架铰接,所述制动臂通过与张紧油缸缸筒座铰接,能够绕铰接点摆动;所述偏心轴一端插入张紧油缸缸筒座内,并与张紧油缸缸筒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前摆臂连接,能够绕前摆臂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装配有所述悬挂系统的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所述张紧油缸与后悬挂油缸为连通状态,即当后悬挂油缸伸出时,张紧油缸缩回,装配有所述悬挂系统的车辆实现了履带的张紧;当张紧油缸伸出时,后悬挂油缸缩回,装配有所述悬挂系统的车辆依然能够实现履带的张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气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闭锁阀组,所述闭锁阀组包括电磁闭锁阀和手动闭锁阀,所述电磁闭锁阀有两个,一个电磁闭锁阀的一端与张紧油缸连接,另一端通过手动闭锁阀与后悬挂油缸连接;另一个电磁闭锁阀的一端与前悬挂油缸的无杆腔连接,另一端与手动闭锁阀连接;所述后悬挂油缸与张紧油缸之间设置有第三充液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气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挂控制阀,所述悬挂控制阀与前悬挂油缸的有杆腔连接,所述悬挂控制阀还通过闭锁阀组的与前悬挂油缸的无杆腔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悬挂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然赵明安袁亮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