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指示灯,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发光组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接线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与接线组件电连接,还包括一与壳体可拆卸安装的抗干扰附件,所述抗干扰附件具有可导电的插接件,所述接线组件电连接有接触件,当抗干扰附件安装在壳体上时,所述插接件与接触件相配合形成导电接触,以将抗干扰附件通过插接件电连接在接触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非抗干扰型指示灯切换至抗干扰指示灯,以减少用户金钱成本。少用户金钱成本。少用户金钱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指示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指示灯具,具体为指示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指示灯本体分为抗干扰型与非抗干扰型2种,当用户的使用环境较差,电磁干扰较为严重时,即使指示灯电路已经断开,在指示灯两端还是会形成感应电压,由于指示灯使用的都是LED发光元件,点亮电压阈值一般只有5V作用,只要产生5V以上的感应电压,非抗干扰型指示灯就会微微点亮,会误导用户。因此这部分用户需要选择抗干扰型指示灯。
[0003]抗干扰型指示灯相比非抗干扰型指示灯,在产品内部电路中额外并联了1个电阻,可以提升指示灯的点亮电压阈值,如20V、30V、40V等,实现抗干扰的作用。
[0004]但是部分用户不清楚自己的使用环境是否会产生感应电压,因此选用了非抗干扰型产品,安装使用后才发现指示灯因为感应电压而点亮的问题。这时就只能拆掉非抗干扰型指示灯,重新购买抗干扰型指示灯并换上,此时容易造成成本浪费,并且对于灯具的选型也需要耽误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示灯,能够将非抗干扰型指示灯切换至抗干扰指示灯,以减少用户金钱成本。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指示灯,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发光组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接线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与接线组件电连接,还包括一与壳体可拆卸安装的抗干扰附件,所述抗干扰附件具有可导电的插接件,所述接线组件电连接有接触件,当抗干扰附件安装在壳体上时,所述插接件与接触件相配合形成导电接触,以将抗干扰附件通过插接件电连接在接触件上。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线组件包括两个分别用于连接火线和零线或正极和负极的接线端子,所述发光组件与两个接线端子电连接,以获取电源;两个所述接线端子上均具有接触件,且抗干扰附件上对应两个接触件的位置均具有插接件,当发光组件安装在壳体上时,所述插接件与对应的接触件接触导电,以将抗干扰附件并联在两个接线端子上。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件呈夹子结构,且用于供插接件插入夹紧。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件由导电金属件弯折形成夹子结构,且该夹子结构对应抗干扰附件的一端翘起后形成供插接件插入的开口,该开口通过夹子结构的翘起形成导向斜面,以引导插接件插入到夹子结构中夹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组件位于壳体的一端,所述接线组件位于壳体对应发光组件的另一端,且所述抗干扰附件可拆卸安装在壳体对应接线组件的端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干扰附件的侧面边缘形状与壳体对应抗干扰附件一端相对应。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干扰附件通过卡接结构可拆卸的卡接在壳体上。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干扰附件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壳体上对应卡扣的位置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与卡槽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可拆卸的卡接结构。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干扰附件具有用于装入电阻的开口,该开口通过灌胶密封;所述电阻与插接件电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干扰附件内的电阻与插接件焊接后,插接件穿透抗干扰附件后伸出,并与电阻通过灌胶密封在抗干扰附件的开口中。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本方案能够单独使用未安装抗干扰附件的指示灯本身,能够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0018]2.本方案的抗干扰附件是可拆卸的安装在壳体上的,且可以通过后装的方式进行安装,不需要对已经完成安装的指示灯进行拆卸再重新更换,替换的效率高,消耗的时间成本低。
[0019]3.具有灵活切换的作用,能够在抗干扰状态和非抗干扰状态下切换。
[0020]4.借助接线组件本身具备的导电作用将抗干扰附件接入到电路中实现抗干扰作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抗干扰附件与壳体装配状态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插接件与接触件配合结构状态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抗干扰附件与壳体装配状态示剖面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接线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接线组件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抗干扰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抗干扰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号:1、壳体;2、发光组件;3、接线组件;31、接线端子;4、抗干扰附件;41、插接件;42、电阻;5、接触件;51、导向斜面;6、卡扣;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
[0030]参照图1
‑
7所示,
[0031]参照图1、2、3、4、5所示,一种指示灯,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发光组件2、壳体1内设置有接线组件3、发光组件2与接线组件3电连接,还包括一与壳体1可拆卸安装的抗干扰附件4,抗干扰附件4具有可导电的插接件41,接线组件3电连接有接触件5,当抗干扰附件4安装在壳体1上时,插接件41与接触件5相配合形成导电接触,以将抗干扰附件4通过插接件41电连接在接触件5上。
[0032]本方案中,抗干扰附件4是可拆卸的连接在壳体1上的,因此在售卖时一开始可以不购买抗干扰附件4,能够根据需求降低采购成本,而在用户购置使用时,发现使用环境本
身处于电磁干扰环境时,能够继续采购抗干扰附件4,通过该附件与壳体1之间的安装来实现抗干扰,避免工作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导致指示灯出现发光误导的问题。
[0033]在抗干扰附件4与壳体1之间进行安装时,首先将插接件41与接线组件3上的接触件5对准,再将抗干扰附件4安装在壳体1上,此时随着抗干扰附件4的安装,插接件41也会与接触件5进行配合接触,实现导电,进而将抗干扰附件4连接在接触件5上,实现抗干扰作用。
[0034]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发光组件2和接线组件3位于壳体1的两端位置,接线组件3本身具有导电功能,且用于连接外部的供电电路或控制电路,该方案中的抗干扰附件4是与接线组件3进行配合的,能够通过抗干扰附件4上的插接件41和接线组件3上的接触件5进行配合,在抗干扰附件4安装在壳体1上时,能够让接触件5与插接件41之间进行接触,实现电连接,进而让抗干扰附件4接入到接线组件3上。明显的区别是,本方案中的接线组件3设置有接触件5,能够与抗干扰附件4进行配合实现电连接。
[0035]其中抗干扰附件4与壳体1之间的可拆卸安装可以使用螺钉将抗干扰附件4安装在壳体1上。
[0036]一般的,现有技术中的指示灯的壳体1底部具有两个通孔,用于对壳体1内部的接线组件3进行操作,而接线组件3一般是具有螺钉和夹片构成的接线端子31,壳体1底部的通孔用于对内部的螺钉进行操作,而导线从壳体1的侧面对应接线端子31的位置伸入,并通过接线端子31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示灯,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发光组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接线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与接线组件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与壳体可拆卸安装的抗干扰附件,所述抗干扰附件具有可导电的插接件,所述接线组件电连接有接触件,当抗干扰附件安装在壳体上时,所述插接件与接触件相配合形成导电接触,以将抗干扰附件通过插接件电连接在接触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组件包括两个分别用于连接火线和零线或正极和负极的接线端子,所述发光组件与两个接线端子电连接,以获取电源;两个所述接线端子上均具有接触件,且抗干扰附件上对应两个接触件的位置均具有插接件,当发光组件安装在壳体上时,所述插接件与对应的接触件接触导电,以将抗干扰附件并联在两个接线端子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呈夹子结构,且用于供插接件插入夹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由导电金属件弯折形成夹子结构,且该夹子结构对应抗干扰附件的一端翘起后形成供插接件插入的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嫣然,李新叶,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