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双体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40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双体船,包括支撑单元、驱动单元、船体、监测单元,所述船体固定有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固定有监测单元,所述船体末端固定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设备、驱动螺旋桨、调节杆和调节组件,所述船体固定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调节杆相适配,所述调节杆末端固定有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固定有驱动螺旋桨,在第一状态时,所述调节杆沿水平方向放置,在第二状态时,所述调节杆沿竖直方向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节组件实现驱动螺旋桨在两个状态中切换,减小双体船在纵向方向的占用空间,同时起到保护驱动螺旋桨的作用。同时起到保护驱动螺旋桨的作用。同时起到保护驱动螺旋桨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双体船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
,特别是一种无人双体船。

技术介绍

[0002]典型的高速双体船由两个瘦长的单体船(称为片体)组成,上部用甲板桥连接,体内设置动力装置、电站等设备,甲板桥上部安置上层建筑。高速双体船由于把单一船体分成两个片体,使每个片体更瘦长,从而减小了兴波阻力,使其具有较高的航速,双体船可用于无人驾驶,在海上航行,对海上的水文状况,海洋情况,天气情况,地形等情况进行监测,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双体船的驱动设备设置于船尾,并且始终保持螺旋桨位于工作状态,在双体船不使用处于码头或岸边时,该螺旋桨处于水域内容易遭到撞击,处于岸边时不便于无人船保持直立状态;(2)在进行海况监测时,无法对检测单元的高度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无人双体船。包括支撑单元、驱动单元、船体、监测单元,所述船体固定有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固定有监测单元,所述船体末端固定有驱动单元;
[0004]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设备、驱动螺旋桨、调节杆和调节组件,所述船体固定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调节杆相适配,所述调节杆末端固定有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固定有驱动螺旋桨,在第一状态时,所述调节杆沿水平方向放置,在第二状态时,所述调节杆沿竖直方向放置。
[0005]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座、第二调节座、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转动件,所述第一调节座与船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座与所述第一调节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座固定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转动连接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端部固定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套设于所述调节杆。
[0006]进一步地,所述船体包括第一船体分部、第二船体分部和固定座,所述第一船体分部与所述第二船体分部并列设置,所述第一船体分部与所述第二船体分部通过固定座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基座、支撑臂以及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基座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基座沿所述固定座对称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支撑基座向上延伸有至少两组支撑臂,多个所述支撑臂并列设置并且多个支撑臂固定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单元用于固定所述监测单元。
[000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沿所述支撑基座设置有两个。
[0009]进一步地,所述监测单元包括固定部、第一分监测单元和第二分监测单元,所述固定部固定有第一分监测单元和第二分监测单元,所述第一分监测单元与所述第二分监测单元沿所述固定部的高度不同。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包括立柱、升降杆和液压缸,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所述立柱内底部固定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伸缩端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升降杆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侧壁对称固定有导向块,所述立柱侧壁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块可沿所述导向槽移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监测单元包括支撑杆、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转轴和第一连接杆,所述升降杆侧壁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端部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侧壁固定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转轴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有第一图像采集设备。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监测单元包括第二图像采集设备,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设备与所述升降杆固定连接。
[0014]利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无人双体船,达到的有益效果:
[0015](1)通过调节组件实现驱动螺旋桨在两个状态中切换,调节杆处于竖直状态时,驱动螺旋桨伸进水域内,为双体船前进提供动力,调节杆处于水平状态时,驱动螺旋桨不工作,双体船无动力,在码头停泊时,驱动螺旋桨脱离水域,避免水中的杂质对其磕碰从而影响寿命。双体船整体离开水域时,驱动螺旋桨被调节杆抬起,减小双体船在纵向方向的占用空间,同时起到保护驱动螺旋桨的作用。
[0016](2)立柱、升降杆和液压缸实现第一分监测单元与第二分监测单元在竖直高度上的移动,从而扩大监测范围。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无人双体船的侧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无人双体船的立体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无人双体船第一分监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无人双体船固定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支撑单元;11、支撑基座;12、支撑臂;13、支撑平台; 2、驱动单元;21、驱动设备;22、驱动螺旋桨;23、调节杆;24、调节组件;241、第一调节座;242、第二调节座;243、第一固定件;3、船体;31、第一船体分部;32、第二船体分部;33、固定座;4、监测单元;41、固定部;411、立柱;412、升降杆;413、液压缸;414、固定块; 415、导向槽;42、第一分监测单元;421、支撑杆;422、第一驱动电机; 423、第一转轴;424、第一连接杆;425、第一图像采集设备;43、第二分监测单元;431、第二图像采集设备;432、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

5所示,一种无人双体船,包括支撑单元1、驱动单元2、船体3、监测单元4,所述船体3 固定有支撑单元1,所述支撑单元1固定有监测单元4,所述船体3末端固定有驱动单元2;所述驱动单元2包括驱动设备21、驱动螺旋桨22、调节杆23和调节组件24,所述船体3固定有调节组件24,所述调节组件24与所述调节杆23相适配,所述调节杆23末端固定有驱动设备21,所述驱动设备21固定有驱动螺旋桨22,在第一状态时,所述调节杆23沿水平方向放置,在第二状态时,所述调节杆23沿竖直方
向放置。
[0024]如图5所示,所述调节组件24包括第一调节座241、第二调节座242、第一固定件243、第二固定件244和转动件245,所述第一调节座241与船体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座242与所述第一调节座2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座242固定有第一固定件243,所述第一固定件243转动连接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245端部固定有第二固定件244,所述第二固定件244 固定套设于所述调节杆23。通过调节组件24实现驱动螺旋桨22在两个状态中切换,调节杆23处于竖直状态时,驱动螺旋桨22伸进水域内,为双体船前进提供动力,调节杆23处于水平状态时,驱动螺旋桨22不工作,双体船无动力,在码头停泊时,驱动螺旋桨22脱离水域,避免水中的杂质对其磕碰从而影响寿命。双体船整体离开水域时,驱动螺旋桨22被调节杆 23抬起,减小双体船在纵向方向的占用空间,同时起到保护驱动螺旋桨22 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座241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可容纳调节杆23在两个第二调节座242之间。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双体船,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单元(1)、驱动单元(2)、船体(3)、监测单元(4),所述船体(3)固定有支撑单元(1),所述支撑单元(1)固定有监测单元(4),所述船体(3)末端固定有驱动单元(2);所述驱动单元(2)包括驱动设备(21)、驱动螺旋桨(22)、调节杆(23)和调节组件(24),所述船体(3)固定有调节组件(24),所述调节组件(24)与所述调节杆(23)相适配,所述调节杆(23)末端固定有驱动设备(21),所述驱动设备(21)固定有驱动螺旋桨(22),在第一状态时,所述调节杆(23)沿水平方向放置,在第二状态时,所述调节杆(23)沿竖直方向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4)包括第一调节座(241)、第二调节座(242)、第一固定件(243)、第二固定件(244)和转动件(245),所述第一调节座(241)与船体(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座(242)与所述第一调节座(2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座(242)固定有第一固定件(243),所述第一固定件(243)转动连接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245)端部固定有第二固定件(244),所述第二固定件(244)固定套设于所述调节杆(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3)包括第一船体分部(31)、第二船体分部(32)和固定座(33),所述第一船体分部(31)与所述第二船体分部(32)并列设置,所述第一船体分部(31)与所述第二船体分部(32)通过固定座(33)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1)包括支撑基座(11)、支撑臂(12)以及支撑平台(13),所述支撑基座(11)与所述固定座(3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基座(11)沿所述固定座(33)对称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支撑基座(11)向上延伸有至少两组支撑臂(12),多个所述支撑臂(12)并列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海陈禹涵崔笙宸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宏宇天翔航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