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载量、重复性好的扣式全电池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6348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活性组分载量高、重复性好的扣式全电池及制备方法,将正负极活性物质分别与溶剂、黏结剂进行混合球磨、刮涂、干燥制备得到正负极极片;在手套箱的操作平台上水平依次放入正极壳、负极极片等,最后将负极壳扣上并用液压机压紧,得到扣式全电池一;活化完成后得到扣式全电池二;将活化好的扣式全电池二用于性能等测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加极片活性物质负载量,显著改善了电池制备过程的重复性,并且有效避免了金属锂电极引起的锂枝晶干扰问题;同时通过优化制备工艺,烘干后的电极极片可直接用于扣式全电池组装,无需辊压,可用于实验室或企业进行电极材料性能的快速筛选,缩短电池制作周期。缩短电池制作周期。缩短电池制作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载量、重复性好的扣式全电池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高载量、重复性好的扣式全电池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研究过程中,通常采用特定正负极材料,以金属锂片为另一电极,构成“半电池”进行新材料、新工艺的探索。然而,决定整个电池性能好坏的关键在于性能较差的电极,金属锂极片通常比较活泼,在循环过程中容易在表面形成锂枝晶,导致在评价电极材料性能时,很难区分是由于电极材料本身,还是金属锂电极导致的性能衰减。另外,一般研究中采用的“半电池”结构,研究电极的活性物质负载量比较低,而与之匹配的金属锂电极的理论容量远远过剩,正负极存在严重不匹配,与实际商业应用的电池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半电池”并不能很好地反应材料的真实性能。
[0003]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0004](1)现有的“半电池”中,金属锂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金属锂极片通常比较活泼,在循环过程中容易在表面形成锂枝晶,导致在评价电极材料性能时,金属锂电极会干扰电池性能评价,给电池材料性能评价带来误差,影响分析结果;
[0005](2)现有的“半电池”中,研究电极活性物质负载量一般较低,与金属锂电极相比,容量严重不匹配,导致性能评价与实际电池性能相差较大,不能真实反应电池材料的性能,同时电池性能的重复性也较差,给评价电池材料的实际性能带较大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载量、重复性好的扣式全电池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载量、重复性好的扣式全电池的制备方法,将正负极活性物质分别与溶剂、黏结剂进行混合球磨、刮涂、干燥制备得到正负极极片;在手套箱的操作平台上水平依次放入正极壳、负极极片、隔膜、电解液、正极极片、垫片和弹簧片,最后将负极壳扣上并用液压机压紧,得到扣式全电池一;将扣式全电池一在室温下静置不少于12h,随后在充放电仪上进行活化,活化完成后得到扣式全电池二;将活化好的扣式全电池二用于性能等测试。
[0008]进一步,所述正极极片由镍钴锰锂氧化物、导电剂和聚偏氟乙烯树脂按照90~95:2~8:1~4的比例与溶剂进行混合球磨、刮涂、烘干制备得到。
[0009]进一步,所述正极极片刮涂基底为铝箔。
[0010]进一步,所述正极极片采用的溶剂为氮甲基吡咯烷酮。
[0011]进一步,所述正极极片混合物中固含量为30~50%。
[0012]进一步,所述正极极片干燥条件为90~110℃下真空干燥。
[0013]进一步,所述正极极片直径为11~13mm。
[0014]进一步,所述正极极片中活性物质面密度为10~13mg cm
‑2。
[0015]进一步,所述负极极片由硅碳复合物、导电剂、羧甲基纤维素、聚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按照91~95:0.5~4:1~3:2~4的比例与溶剂进行混合球磨、刮涂、烘干制备得到。
[0016]进一步,所述负极极片刮涂基底为铜箔。
[0017]进一步,所述负极极片采用的溶剂为去离子水。
[0018]进一步,所述负极极片混合物中固含量为20~50%。
[0019]进一步,所述负极极片干燥条件为50~80℃下真空干燥。
[0020]进一步,所述负极极片直径为12~14mm。
[0021]进一步,所述负极极片中活性物质面密度为3~7mg cm
‑2。
[0022]进一步,所述中负极可逆容量与正极可逆容量的比值为1.08~1.2倍;所述中负极极片与正极极片的直径比值为1.08;所述中负极极片与正极极片烘干后,无需辊压,直接用于扣式全电池组装。
[0023]进一步,所述扣式全电池一的制备过程具体步骤为:
[0024]步骤一:将正极壳放在装配平台上,依次放入负极片、隔膜;
[0025]步骤二:向正极壳内加入电解液,使得电解液完全浸润隔膜和负极片;
[0026]步骤三:依次放入正极片、垫片和弹簧片,并盖上负极壳;
[0027]步骤四:将扣式电池进行液压封口机封口,静置,得到扣式全电池一;
[0028]进一步,所述扣式全电池一进行活化的具体步骤为:
[0029](1)将扣式全电池一在0.1~0.5C倍率下,恒流充电至3.6~3.8V,然后恒流恒压充电至4.2~4.5V,直到电流降低到0.05C,最后恒流放电至2.8~3.0V,上述过程视为完成一圈活化;
[0030](2)重复步骤(1)2~5次,得到活化好的扣式全电池二,用于后续性能测试。
[003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载量、重复性好的扣式全电池的制备方法。
[003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材料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材料性能评价装置包含上述高载量、重复性好的扣式全电池。
[0033]结合上述的技术方案和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0034]针对现有“半电池”中金属锂电极在循环过程中容易形成锂枝晶,影响电池材料的性能评估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金属锂电极替换为硅碳复合物负极材料,并优化正负极极片的工艺配比,在手套箱中依次将正极壳、负极极片、隔膜、电解液、正极极片、垫片、弹簧片和负极壳组装成扣式全电池一,并依次经过静置、充放电活化制备得到可用于后续性能测试的扣式全电池二。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扣式全电池有效避免了锂枝晶的问题,其各项性能指标与软包或方形电池相近,可用于电池材料的性能评价和快速筛选。
[0035]针对现有“半电池”中活性物质负载量低、与金属锂电极容量严重不匹配,从而导致制备的电池重复性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将金属锂电极替换为硅碳复合物负极的基础上,提高正负极活性物质负载量,降低粘结剂、导电剂的使用量,精确控制正负极容量配比,从而显著提高了电池制备过程的重复性,同时制备得到的扣式全电池循环性能优异,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36]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扣式全电池制备工艺改良,优化浆料配方并精确控制容量配比,提
供的扣式全电池及制备方法具有活性组分载量高、重复性好和稳定性高的优点,有效避免了金属锂电极引起的锂枝晶干扰问题,同时显著改善了电池制备过程的重复性,制备得到的扣式全电池各项性能指标与软包电池相近,可用于实验室或企业进行电极材料性能的快速筛选,缩短电池制作周期,提高研发效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003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否解决了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的技术难题: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一方面,现有的“半电池”中活性物质负载量一般较低、正负极容量不匹配、重复性差,另一方面,制作大型软包电池周期较长,不适合对电池材料进行快速评估和筛选。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活性组分载量高、重复性好和稳定性高等优点的扣式全电池的制备方法,可以大大缩短电池制作周期,显著提高实验室或公司研发新型电池材料的效率,具有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载量、重复性好的扣式全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正负极活性物质与溶剂、黏结剂进行混合球磨、刮涂、干燥制备得到正负极极片;(2)在手套箱的操作平台上水平依次放入正极壳、负极极片、隔膜、电解液、正极极片、垫片和弹簧片,最后将负极壳扣上并用液压机压紧,得到扣式全电池一;(3)将扣式全电池一在室温下静置不少于12h,随后在充放电仪上进行活化,活化完成后得到扣式全电池二;(4)将活化好的扣式全电池二用于性能等测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载量、重复性好的扣式全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的制备过程包括:将镍钴锰锂氧化物、导电剂、黏结剂1按照90~95:2~8:1~4的比例加入到球磨罐中,加入氮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溶剂,转移至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将混合均匀的浆料用刮刀均匀涂在铝箔上,放入真空烘箱90~110℃下干燥后得到正极极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载量、重复性好的扣式全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的制备过程包括:将硅碳复合物、导电剂、黏结剂2和黏结剂3按照91~95:0.5~4:1~3:2~4的比例加入到球磨罐中,加入去离子水作为溶剂,转移至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将混合均匀的浆料均匀涂在铜箔上,将涂好的铜箔放入干燥箱,在50~80℃下干燥后得到负极极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载量、重复性好的扣式全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邦为陈思耿芹盛剑平于洋洋董帆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