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和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20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7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和电池模组,电芯包括芯包、连接片、顶盖组件和绝缘片,芯包的顶部设有极耳;连接片位于芯包上方,极耳与连接片连接,连接片背离芯包的一侧凸设有连接凸起;顶盖组件包括极柱和盖体组件,盖体组件位于连接片背离芯包的一侧,盖体组件开设有安装孔,极柱对应安装孔设置,连接凸起伸入安装孔与极柱的底部连接;绝缘片盖设于盖体组件,绝缘片对应极柱的位置开设有过孔,以漏出极柱的顶部。本申请提供的电芯避免在盖压组件的表面与极柱之间形成电气间隙,在芯包发生异常情况出现高压放电时,可大大降低电芯内部短路的风险,提高电芯的安全系数,同时保证了电芯的绝缘效果,有效避免在使用电芯时发生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在使用电芯时发生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在使用电芯时发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和电池模组


[0001]本申请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和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电芯通常包括芯包和设于芯包上面的顶盖组件,顶盖组件通常包括极柱、用以安装极柱的安装件等。极柱的一端用以连接芯包上的极耳,另一端裸露于电芯外部,作为电芯放电时的接触点。然而,现有的电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电芯的绝缘效果较差,容易引起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和车辆,以解决现有的电芯绝缘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包括:
[0005]芯包,所述芯包的顶部设有极耳;
[0006]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位于所述芯包上方,所述极耳与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连接片背离所述芯包的一侧凸设有连接凸起;
[0007]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包括极柱和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位于所述连接片背离所述芯包的一侧,所述盖体组件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极柱对应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连接凸起伸入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极柱的底部连接;
[0008]绝缘片,所述绝缘片盖设于所述盖体组件,所述绝缘片对应所述极柱的位置开设有过孔,以漏出所述极柱的顶部。
[0009]可选地,所述盖体组件对应所述安装孔的位置具有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开设有挤压孔,所述挤压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极柱安装于所述挤压孔;
[0010]所述绝缘片朝背离所述盖体组件的方向凹陷形成有盖设凸起,所述过孔开设于所述盖设凸起,所述盖设凸起罩设于所述安装凸起。/>[0011]可选地,所述盖体组件包括:
[0012]绝缘安装件,所述安装孔开设于所述绝缘安装件,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绝缘安装件的厚度方向相背两侧;
[0013]光铝片,所述光铝片位于所述绝缘安装件背离所述连接片的一侧,所述光铝片的底壁与所述绝缘安装件的上壁连接,所述光铝片设有贯穿所述光铝片的厚度方向相对两侧的连接孔;
[0014]挤压件,所述挤压件的底部安装于所述连接孔,所述挤压件的顶部凸出于所述光铝片背离所述绝缘安装件的一侧,所述挤压孔开设于所述挤压件。
[0015]可选地,所述光铝片面向所述绝缘片的一侧具有第一贴合面,所述绝缘片面向所述光铝片的一侧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贴合;和/或,
[0016]所述挤压件的顶面包括第二贴合面,围合形成所述过孔的内壁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贴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贴合。
[0017]可选地,所述连接片上形成有安装台阶,所述安装台阶具有相互并行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连接凸起凸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
[0018]所述盖体组件具有面向所述连接片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内表面抵接,以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内表面之间形成有容纳间隙,所述极耳自所述芯包的顶部绕过所述连接片的边缘插入所述容纳间隙,并与所述第一安装面连接。
[0019]可选地,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极柱紧固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内表面紧密抵接;和/或,
[0020]围合形成所述安装孔的孔壁抵接所述极柱的底部。
[0021]可选地,所述容纳间隙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极耳插入所述容纳间隙的部分的厚度;和/或,
[0022]所述极耳呈弯折状。
[0023]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面包括安装区和延伸区,所述连接凸起设于所述安装区,所述延伸区围绕所述安装区的周向呈环状设置,并且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一侧延伸至所述连接片的边缘;和/或,
[0024]所述安装台阶由所述连接片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和/或,
[0025]所述安装台阶包括熔断部,所述熔断部开设有保护孔,所述保护孔贯穿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方向相对两侧,所述保护孔开设于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连接凸起的区域。
[0026]可选地,所述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凸台,所述第一进风凸台与所述连接片位于所述盖体组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进风凸台呈中空设置,以与所述内表面围合形成第一进风腔;
[0027]所述盖体组件上对应所述进风腔的位置,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盖体组件的防爆孔,所述防爆孔内设置有防爆片;
[0028]所述第一进风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以使气流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孔进入所述第一进风腔并作用于所述防爆片。
[0029]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气孔包括第一进风孔和第二进风孔,所述第一进风凸台临近所述连接片的腔壁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进风孔,所述第一进风凸台临近所述芯包的腔壁上形成有所述第二进风孔;和/或,
[0030]所述第一进风凸台临近所述芯包的腔壁与所述芯包之间具有进风间隙。
[0031]可选地,所述内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进风凸台,所述第二进风凸台与所述第一进风凸台位于所述盖体组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二进风凸台呈中空设置,以与所述内表面围合形成第二进风腔;
[0032]所述第二进风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孔,以使气流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孔进入所述第二进风腔,所述第二进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连通。
[0033]可选地,所述盖体组件包括:
[0034]绝缘安装件,所述绝缘安装件面向所述芯包设置,所述内表面形成于所述绝缘安装件,所述绝缘安装件开设有所述安装孔;
[0035]盖压件,所述盖压件安装于所述绝缘安装件背离所述芯包的一侧上,所述盖压件形成有挤压孔,所述挤压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极柱插设于所述挤压孔;
[0036]所述盖压件朝面向所述绝缘安装件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加强凸筋,所述绝缘安装件朝面向所述连接片的方向凹陷形成配合凸筋,所述配合凸筋与所述加强凸筋对应,所述配合凸筋位于所述容纳间隙,并避让于所述极耳。
[0037]可选地,所述加强凸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凸筋沿所述盖压件的周向分布,所述配合凸筋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加强凸筋的数量和位置对应,所述极耳伸入所述容纳间隙的部分位于多个所述配合凸筋围合形成的区域内。
[0038]可选地,所述极耳包括连接段、抵接段和弹性弯折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抵接段相对设置,所述弹性弯折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段和抵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芯包连接,所述抵接段具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或,
[0039]所述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连接片的数量为两个,包括间隔设置的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所述正极耳连接于所述正极连接片的第一安装面,所述负极耳连接于所述负极连接片的第一安装面。
[004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004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绝缘片,且绝缘片盖设于盖体组件,一方面,避免在盖压组件的表面与极柱之间形成电气间隙,在芯包发生异常情况出现高压放电时,可大大降低电芯内部短路的风险,提高电芯的安全系数;另一方面,由于盖体组件的表面被绝缘片遮盖,保证了电芯的绝缘效果,有效避免在使用电芯时发生安全隐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包,所述芯包的顶部设有极耳;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位于所述芯包上方,所述极耳与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连接片背离所述芯包的一侧凸设有连接凸起;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包括极柱和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位于所述连接片背离所述芯包的一侧,所述盖体组件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极柱对应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连接凸起伸入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极柱的底部连接;绝缘片,所述绝缘片盖设于所述盖体组件,所述绝缘片对应所述极柱的位置开设有过孔,以漏出所述极柱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对应所述安装孔的位置具有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开设有挤压孔,所述挤压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极柱安装于所述挤压孔;所述绝缘片朝背离所述盖体组件的方向凹陷形成有盖设凸起,所述过孔开设于所述盖设凸起,所述盖设凸起罩设于所述安装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绝缘安装件,所述安装孔开设于所述绝缘安装件,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绝缘安装件的厚度方向相背两侧;光铝片,所述光铝片位于所述绝缘安装件背离所述连接片的一侧,所述光铝片的底壁与所述绝缘安装件的上壁连接,所述光铝片设有贯穿所述光铝片的厚度方向相对两侧的连接孔;挤压件,所述挤压件的底部安装于所述连接孔,所述挤压件的顶部凸出于所述光铝片背离所述绝缘安装件的一侧,所述挤压孔开设于所述挤压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铝片面向所述绝缘片的一侧具有第一贴合面,所述绝缘片面向所述光铝片的一侧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贴合;和/或,所述挤压件的顶面包括第二贴合面,围合形成所述过孔的内壁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贴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上形成有安装台阶,所述安装台阶具有相互并行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连接凸起凸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所述盖体组件具有面向所述连接片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内表面抵接,以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内表面之间形成有容纳间隙,所述极耳自所述芯包的顶部绕过所述连接片的边缘插入所述容纳间隙,并与所述第一安装面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极柱紧固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内表面紧密抵接;和/或,围合形成所述安装孔的孔壁抵接所述极柱的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间隙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极耳插入所述容纳间隙的部分的厚度;和/或,所述极耳呈弯折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面包括安装区和延伸区,所述连接凸起设于所述安装区,所述延伸区围绕所述安装区的周向呈环状设置,并且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一侧延伸至所述连接片的边缘;和/或,所述安装台阶由所述连接片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和/或,所述安装台阶包括熔断部,所述熔断部开设有保护孔,所述保护孔贯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孝武郑旭邓振王俊敏舒宽金贾艳丽安苏礼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