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连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包括两组完全相同的连接管道,连接管道的一侧螺旋连接有连接管口,连接管口的内侧设置有防泄漏机构,防泄漏机构包括有垫圈、导流圈;连接管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软管,软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软环,软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管道,软管、软环以及内管道之间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侧设置有防形变机构,防形变机构包括有伸缩杆、抵块、固定板以及弹簧。通过一号螺纹、二号螺纹以及垫圈,可防止连接管道内部的水从缝隙中泄漏,大大提高了此组件的气密性,比较实用,通过伸缩杆、抵块以及弹簧,大大提高了此组件的韧性,更加实用。更加实用。更加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连接
,具体为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控制系统通过分析水轮机发电装置内部运行温度,判断水轮机发电装置运行状况,分别控制主管路调节阀和旁通管路调节阀的开闭,保证水轮机发电装置的正常运行,水轮发电机装置垂直安装于循环水回水主管路上,利用循环水回水余压进行发电,水轮机发电装置进出口均设置软连接,要使水轮机发电装置内部管道进行软连接,需要用到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
[0003]但是现有的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现有的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在进行连接管道的连接后,有时会有液体的泄漏,气密性不高,不利于使用,其次现有的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韧性较低,遇到折弯时难以恢复,会发生不可逆的形变,不利于使用,为此,我们提出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具备较高气密性以及提高韧性防止受力完全形变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包括两组完全相同的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一侧螺旋连接有连接管口,所述连接管口的内侧设置有防泄漏机构,所述防泄漏机构包括有垫圈、导流圈;所述连接管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软环,所述软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管道,所述软管、软环以及内管道之间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侧设置有防形变机构,所述防形变机构包括有伸缩杆、抵块、固定板以及弹簧。
[0007]所述连接管道的外侧刻有一号螺纹,所述连接管口的内侧刻有二号螺纹,且一号螺纹、二号螺纹之间相啮合,所述连接管道与连接管口之间通过一号螺纹、二号螺纹螺旋连接。
[0008]所述垫圈与连接管口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垫圈的截面呈L形并与连接管道之间相匹配,所述导流圈与垫圈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导流圈可起到导流作用。
[0009]所述软环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横向排布。
[0010]所述伸缩杆与内管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抵块与伸缩杆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抵块与软环的形状相匹配,所述伸缩杆、抵块的数量均为若干组并呈环形排布。
[0011]所述固定板与内管道、软管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与伸缩杆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数量均为若干组并呈环形排布,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排布。
[0012]有益效果:
[0013]1、该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通过一号螺纹、二号螺纹以及垫圈,在安装时,将连接管道对准垫圈内圈,然后通过一号螺纹以及二号螺纹啮合,即可将连接管道与连接管口将连接,而且垫圈可与连接管道内壁完全贴合,在使用时,通过导流圈可进行导流,再通过垫圈与连接管道内壁完全贴合,可防止连接管道内部的水从缝隙中泄漏,大大提高了此组件的气密性,比较实用。
[0014]2、该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通过伸缩杆、抵块以及弹簧,在软管以及软环受力后,会被弯曲,此时通过抵块挤压伸缩杆,固定板挤压弹簧,会较为轻松地进行弯曲,当受力小时候,伸缩杆以及弹簧会提供弹力,使软管以及软环恢复到原来的模样,不会发生不可逆的形变,大大提高了此组件的韧性,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正剖视图;
[0020]图6为图5中B的放大图;
[0021]图7为图5中C的放大图。
[0022]图中:1、连接管道;2、一号螺纹;3、连接管口;4、二号螺纹;5、垫圈;6、导流圈;7、软管;8、软环;9、内管道;10、空腔;11、伸缩杆;12、抵块;13、固定板;1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
[0025]请参阅图1
‑
7,本技术提出的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包括两组完全相同的连接管道1,连接管道1的一侧螺旋连接有连接管口3,连接管口3的内侧设置有防泄漏机构,防泄漏机构包括有垫圈5、导流圈6;连接管口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软管7,软管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软环8,软环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管道9,软管7、软环8以及内管道9之间开设有空腔10,空腔10的内侧设置有防形变机构,防形变机构包括有伸缩杆11、抵块12、固定板13以及弹簧14,连接管道1的外侧刻有一号螺纹2,连接管口3的内侧刻有二号螺纹4,且一号螺纹2、二号螺纹4之间相啮合,连接管道1与连接管口3之间通过一号螺纹2、二号螺纹4螺旋连接,垫圈5与连接管口3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垫圈5的截面呈L形并与连接管道1之间相匹配,导流圈6与垫圈5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导流圈6可起到导流作用。
[0026]基于实施例一的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号
螺纹2、二号螺纹4以及垫圈5,在安装时,将连接管道1对准垫圈5内圈,然后通过一号螺纹2以及二号螺纹4啮合,即可将连接管道1与连接管口3将连接,而且垫圈5可与连接管道1内壁完全贴合,在使用时,通过导流圈6可进行导流,再通过垫圈5与连接管道1内壁完全贴合,可防止连接管道1内部的水从缝隙中泄漏,大大提高了此组件的气密性,比较实用。
[0027]实施例二
[0028]请参阅图1
‑
7,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软环8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横向排布,伸缩杆11与内管道9之间为固定连接,抵块12与伸缩杆1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抵块12与软环8的形状相匹配,伸缩杆11、抵块12的数量均为若干组并呈环形排布,固定板13与内管道9、软管7之间均为固定连接,弹簧14与伸缩杆11之间为固定连接,固定板13的数量均为若干组并呈环形排布,弹簧14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排布。
[002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伸缩杆11、抵块12以及弹簧14,在软管7以及软环8受力后,会被弯曲,此时通过抵块12挤压伸缩杆11,固定板13挤压弹簧14,会较为轻松地进行弯曲,当受力小时候,伸缩杆11以及弹簧14会提供弹力,使软管7以及软环8恢复到原来的模样,不会发生不可逆的形变,大大提高了此组件的韧性,更加实用。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包括两组完全相同的连接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1)的一侧螺旋连接有连接管口(3),所述连接管口(3)的内侧设置有防泄漏机构,所述防泄漏机构包括有垫圈(5)、导流圈(6);所述连接管口(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软管(7),所述软管(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软环(8),所述软环(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管道(9),所述软管(7)、软环(8)以及内管道(9)之间开设有空腔(10),所述空腔(10)的内侧设置有防形变机构,所述防形变机构包括有伸缩杆(11)、抵块(12)、固定板(13)以及弹簧(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系统余压发电装置管道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1)的外侧刻有一号螺纹(2),所述连接管口(3)的内侧刻有二号螺纹(4),所述连接管道(1)与连接管口(3)之间通过一号螺纹(2)、二号螺纹(4)螺旋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文才,陈曦,荣小东,苏建瑜,黄连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伊塞科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