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训练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08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康复训练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为硬质塑料材质,手套本体包括手掌部和连接在手掌部上的四个手指部;手指部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近节部、中节部和远节部;所述手掌部包括对应手掌手背的手背板和对应手掌手心的手心部,手背板和手心部一体成型设置,手背板呈板状,手心部呈弧形;所述近节部和中节部结构类似,其均为管状,其中开设有共手指穿过的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硬质的手套起到类似石膏夹板的作用,主体本身对指骨就有保护作用;该康复训练手套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廉、安全有效,患者本人单手即可进行把握训练。把握训练。把握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训练手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康复训练设备,具体是一种康复训练手套。

技术介绍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在骨折固定后初期,由于骨折端缺乏足够的稳定性,此阶段以肌肉的静力性收缩、舒张为主,主要使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促进肿胀消退,恢复骨折端供血,但是通常难以完全控制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主要原因是患肢不能进行正常负重;骨折在六周后相对稳定,此时应以抗阻力训练为主,通过使用弹力带或者沙袋,对肢体进行抗阻力训练,逐渐增加阻力,力图使肌肉力量和强度恢复至伤前的水平。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5229882U公开了一种康复训练手套,包括手套本体、线索支撑模块和控制线;手套本体包括内层布套和外层皮套,内层布套设置在外层皮套的内侧;线索支撑模块包括关节支撑块和指帽支撑块,关节支撑块设置在内层布套的外表面上对应手指的部位,指帽支撑块设置在内层布套的外表面上对应手指末端的部位;关节支撑块上设置有穿线孔,穿线孔沿手套本体的手指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手套本体的同一根手指的掌心一侧和/或手背一侧,控制线从手指根部向手指末端延伸并穿过穿线孔后固定在指帽支撑块上。上述康复训练手套的优点在于由于将控制线限制在内层布套和外层皮套之间,避免了控制线裸露在手套的外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操作的稳定性;但是其由于采用柔性的布套作为康复手套的主体,其手套主体对指骨缺乏支撑作用,容易对骨裂处造成二次损伤。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训练手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康复训练手套,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为硬质塑料材质,手套本体包括手掌部和连接在手掌部上的四个手指部;手指部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近节部、中节部和远节部;所述手掌部包括对应手掌手背的手背板和对应手掌手心的手心部,手背板和手心部一体成型设置,手背板呈板状,手心部呈弧形;所述近节部和中节部结构类似,其均为管状,其中开设有共手指穿过的通孔;远节部上开设有供手指末端插入的通槽;所述手掌部的手背板上还设有弹性带固定板,弹性带固定板上连接有五根弹性带的一端,弹性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手指部的远节部上。进一步的,所述手掌部和近节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近节部、中节部和远节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连接部和第二固定连接部,第一固定连
接部固定连接在手掌部上,第二固定连接部固定连接在近节部的一端;第一固定连接部和第二固定连接部之间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固定连接部和活动连接部,第三固定连接部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三固定连接部分别转动连接在活动连接部的两端,第三固定连接部固定连接在近节部、中节部和远节部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和第二固定连接部之间与第三固定连接部和活动连接部之间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再进一步的,所述手掌部的手背板以及近节部、中节部和远节部上固定安装有导向环,弹性带穿过导向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近节部、中节部和远节部与人体手掌的指骨一一对应,使得手套对应单节的指骨中间对应的部位不会发生转动,转动只能发生在指骨的关节处;硬质的手套起到类似石膏夹板的作用,相较于柔性的手套,其中起到支撑的部分其实是使用者的指骨,其中手套只是起到了垫子的作用,缺乏保护性;该康复训练手套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廉、安全有效,患者本人单手即可进行把握训练。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康复训练手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康复训练手套的背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康复训练手套的背部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

3,一种康复训练手套,包括手套本体1,所述手套本体1为硬质塑料材质,手套本体1包括手掌部101和连接在手掌部101上的四个手指部102;手指部102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近节部103、中节部104和远节部105;近节部103、中节部104和远节部105与人体手掌的指骨一一对应,使得手套对应单节的指骨中间对应的部位不会发生转动,转动只能发生在指骨的关节处;手套主体本身对指骨就有保护作用,相较于柔性的手套,其中起到支撑的部分其实是使用者的指骨,其中手套只是起到了垫子的作用,缺乏保护性。所述手掌部101包括对应手掌手背的手背板111和对应手掌手心的手心部112,手背板111和手心部112一体成型设置,手背板111呈板状,手心部112呈弧形;使用时,手掌从手背板111和手心部112之间穿过;所述近节部103和中节部104结构类似,其均为管状,其中开设有共手指穿过的通
孔;远节部105上开设有供手指末端插入的通槽;具体的,所述手掌部101和近节部10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120转动连接,近节部103、中节部104和远节部105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130转动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20包括第一固定连接部121和第二固定连接部122,第一固定连接部121固定连接在手掌部101上,第二固定连接部122固定连接在近节部103的一端;第一固定连接部121和第二固定连接部122之间转动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件130包括第三固定连接部131和活动连接部132,第三固定连接部131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三固定连接部131分别转动连接在活动连接部132的两端,第三固定连接部131固定连接在近节部103、中节部104和远节部105上;第一固定连接部121和第二固定连接部122之间与第三固定连接部131和活动连接部132之间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手掌部101的手背板111上还设有弹性带固定板2,弹性带固定板2上连接有五根弹性带201的一端,弹性带201的另一端固定在手指部102的远节部105上;再进一步的,为了规范弹性带201的运动路径,所述手掌部101的手背板111以及近节部103、中节部104和远节部105上固定安装有导向环202,弹性带201穿过导向环202;本方案的手套使用时,可以使患者先穿戴一个棉手套,然后再每个手指均穿进手指部102内,手掌穿过手掌部101;患者通过手部用力握紧收缩手指及手掌,再缓慢卸力后被弹性橡胶带7拉住张开,如此反复,就达到了锻炼手部肌肉的目的,在这个手指和手掌用力握紧的过程中,近节部103、中节部104和远节部105与人体手掌的指骨一一对应,使得手套对应单节的指骨中间对应的部位不会发生转动,转动只能发生在指骨的关节处;避免指骨用力时被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训练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本体为硬质塑料材质,手套本体包括手掌部和连接在手掌部上的四个手指部;手指部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近节部、中节部和远节部;所述手掌部包括对应手掌手背的手背板和对应手掌手心的手心部,手背板和手心部一体成型设置,手背板呈板状,手心部呈弧形;所述近节部和中节部结构类似,其均为管状,其中开设有共手指穿过的通孔;远节部上开设有供手指末端插入的通槽;所述手掌部的手背板上还设有弹性带固定板,弹性带固定板上连接有五根弹性带的一端,弹性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手指部的远节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掌部和近节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近节部、中节部和远节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手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祎张毅何继敏何俊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