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受力的锁链衔接中继器及其衔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584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边受力的锁链衔接中继器及其衔接方法,该锁链衔接中继器包括第一半锁扣(1)、第二半锁扣(2)、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锁紧组件;第一半锁扣和第二半锁扣为U形结构,第一半锁扣和第二半锁扣开口端一侧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开口端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形成环形中继器;两根锁链(4)的端部链环穿设在第一半锁扣和第二半锁扣的封口端处,使两根锁链能通过环形中继器衔接;锁紧组件设置在环形中继器内并位于两根锁链的端部链环之间并顶紧在环形中继器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上,使第一半锁扣和第二半锁扣通过锁紧组件锁紧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双边受力,使环形中继器能衔接两根锁链,衔接节点稳定、可靠。可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边受力的锁链衔接中继器及其衔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链衔接机构及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双边受力的锁链衔接中继器及其衔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领域,进行吊装、拖拽、固定甚至是搜救行动等工作时,往往需要使用锁链作为连接和固定的机构。现有技术的锁链的长度在加工时已经确定,无法改变,使用时常发生由于锁链长度不足而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情况。
[0003]锁链长度不足的常规解决方式是:使用钩锁器、挂钩、挂扣等物品作为连接中间件,用于将锁链延长至所需的长度。但锁链往往需要携带大型荷载的构件,现有技术的连接中间件无法作为大型荷载承载部件,仅适用于临时小荷载承重部件,其拆装也较为不便。同时,现有技术的钩锁器、挂扣等部件,承载位置与锁链链环的双边承载方式不同,钩锁器、挂扣等部件为单边承载方式,更容易变形,增加了使用时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施工安全,甚至在应用于救援行动中时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便于连接的双边承载受力的锁链衔接中继器及其衔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双边受力的锁链衔接中继器,能双边受力,使环形中继器能衔接两根锁链,衔接节点稳定、可靠。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双边受力的锁链衔接中继器的衔接方法,组装和拆卸方便,实现两根锁链的快速衔接。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双边受力的锁链衔接中继器,包括第一半锁扣、第二半锁扣、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锁紧组件;第一半锁扣和第二半锁扣均为一端开口的U形结构,第一半锁扣和第二半锁扣的开口端一侧通过第一连接组件活动连接,第一半锁扣和第二半锁扣的开口端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组件活动连接,使第一半锁扣与第二半锁扣活动扣合形成环形中继器;两根锁链的端部链环分别穿设在第一半锁扣和第二半锁扣的封口端处,使两根锁链能通过环形中继器衔接;锁紧组件设置在环形中继器内并位于两根锁链的端部链环之间并顶紧在环形中继器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上,使第一半锁扣和第二半锁扣通过锁紧组件锁紧固定。
[0009]所述的锁紧组件包括内嵌件、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螺栓和锁紧螺母;内嵌件嵌装在环形中继器内且位于两根锁链的端部链环之间,内嵌件顶紧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一限位片设置在内嵌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顶面上,第二限位片设置在内嵌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底面上;螺栓贯穿内嵌件、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螺栓通过锁紧螺母旋接锁紧在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上。
[0010]所述的内嵌件由弹性金属制成,内嵌件的高度大于第一半锁扣的厚度和第二半锁
扣的厚度,内嵌件的宽度大于第一半锁扣的开口端宽度和第二半锁扣的开口端宽度,使内嵌件在高度方向上受到挤压后能从宽度方向上挤压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
[0011]所述的内嵌件包括双侧形变筒、顶板、底板和侧板;双侧形变筒呈中空类椭圆筒状结构,双侧形变筒的轴向与锁链的长度方向一致;顶板和底板分别对称设置在双侧形变筒的顶部和底部,一对侧板分别对称设置在双侧形变筒的两侧并顶紧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上;第一限位片压紧在顶板上,第二限位片压紧在底板上。
[0012]所述的第一半锁扣和第二半锁扣由弹性金属制成,环形中继器呈矩形环状结构,且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沿矩形环状结构的长边方向设置,使矩形环状结构长边受到锁紧组件的挤压后能沿长边方向发生形变;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关于环形中继器中心对称设置。
[0013]所述的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半锁扣的开口端一侧底部,且第一连接部的顶面上形成有咬合齿条;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半锁扣的开口端一侧顶部,且第二连接部的底面上形成有咬合齿条;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贴合连接并通过咬合齿条匹配咬合固定,使第一半锁扣的开口端一侧与第二半锁扣的开口端一侧活动连接。
[0014]所述的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半锁扣的开口端另一侧顶部,且第三连接部的底面上形成有咬合齿条;第四连接部位于第二半锁扣的开口端另一侧底部,且第四连接部的顶面上形成有咬合齿条;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贴合连接并通过咬合齿条匹配咬合固定,使第一半锁扣的开口端另一侧与第二半锁扣的开口端另一侧活动连接。
[0015]一种双边受力的锁链衔接中继器的衔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1:将一根锁链的端部链环扣接在第一半锁扣的封口端处,另一根锁链的端部链环扣接在第二半锁扣的封口端处;
[0017]步骤2:将第一半锁扣的开口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二半锁扣的开口端活动连接呈环形中继器;
[0018]步骤3:将锁紧组件置于环形中继器内并锁紧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使环形中继器形成稳定的闭环结构。
[0019]所述的步骤2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带有咬合齿条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包括带有咬合齿条的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
[0020]将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部通过咬合齿条与第二连接部的咬合齿条匹配咬合,将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三连接部通过咬合齿条与第四连接部的咬合齿条匹配咬合,使第一半锁扣与第二半锁扣连接构成环形中继器。
[0021]所述的步骤3包括以下分步骤:
[0022]锁紧组件包括内嵌件、第一限位片、第二限位片、螺栓和锁紧螺母,内嵌件包括双侧形变筒、顶板、底板和侧板;
[0023]步骤3.1:将内嵌件置于环形中继器内,使一对侧板分别贴合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内壁上;
[0024]步骤3.2:将第一限位片设置在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顶板上,将第二限位片设置在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底板上;
[0025]步骤3.3:螺栓贯穿内嵌件、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螺栓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在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上,使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从上方和下方压紧内嵌件;
[0026]步骤3.4:内嵌件向两侧发生形变,并通过一对侧板沿环形中继器的短边方向挤压环形中继器的长边;
[0027]步骤3.5:环形中继器沿长边方向发生形变,环形中继器的长边方向通过咬合齿条咬合,使环形中继器锁紧成稳定的闭环结构并衔接两根锁链。
[002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1、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弹性金属制成的内嵌件和环形中继器,内嵌件呈类椭圆筒状结构,环形中继器呈圆角矩形环状结构,使内嵌件在截面短轴方向受到螺栓和锁紧螺母的锁紧力时向长轴方向发生形变并挤压环形中继器的长边,从而使环形中继器沿长边方向发生形变,并利用机械咬合实现环形中继器的长边锁紧,进而实现环形中继器对两根锁链的锁紧衔接,满足锁链的使用长度需求。
[0030]2、本专利技术由于设有第一半锁扣和第二半锁扣,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U形结构的第一半锁扣和第二半锁扣的开口端,形成圆角矩形环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边受力的锁链衔接中继器,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半锁扣(1)、第二半锁扣(2)、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锁紧组件;第一半锁扣(1)和第二半锁扣(2)均为一端开口的U形结构,第一半锁扣(1)和第二半锁扣(2)的开口端一侧通过第一连接组件活动连接,第一半锁扣(1)和第二半锁扣(2)的开口端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组件活动连接,使第一半锁扣(1)与第二半锁扣(2)活动扣合形成环形中继器;两根锁链(4)的端部链环(41)分别穿设在第一半锁扣(1)和第二半锁扣(2)的封口端处,使两根锁链(4)能通过环形中继器衔接;锁紧组件设置在环形中继器内并位于两根锁链(4)的端部链环(41)之间并顶紧在环形中继器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上,使第一半锁扣(1)和第二半锁扣(2)通过锁紧组件锁紧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边受力的锁链衔接中继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锁紧组件包括内嵌件(31)、第一限位片(32)、第二限位片(33)、螺栓(34)和锁紧螺母(35);内嵌件(31)嵌装在环形中继器内且位于两根锁链(4)的端部链环(41)之间,内嵌件(31)顶紧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一限位片(32)设置在内嵌件(31)、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顶面上,第二限位片(33)设置在内嵌件(31)、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底面上;螺栓(34)贯穿内嵌件(31)、第一限位片(32)和第二限位片(33),螺栓(34)通过锁紧螺母(35)旋接锁紧在第一限位片(32)和第二限位片(3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边受力的锁链衔接中继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嵌件(31)由弹性金属制成,内嵌件(31)的高度大于第一半锁扣(1)的厚度和第二半锁扣(2)的厚度,内嵌件(31)的宽度大于第一半锁扣(1)的开口端宽度和第二半锁扣(2)的开口端宽度,使内嵌件(31)在高度方向上受到挤压后能从宽度方向上挤压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边受力的锁链衔接中继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嵌件(31)包括双侧形变筒(311)、顶板(312)、底板(313)和侧板(314);双侧形变筒(311)呈中空类椭圆筒状结构,双侧形变筒(311)的轴向与锁链(4)的长度方向一致;顶板(312)和底板(313)分别对称设置在双侧形变筒(311)的顶部和底部,一对侧板(314)分别对称设置在双侧形变筒(311)的两侧并顶紧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上;第一限位片(32)压紧在顶板(312)上,第二限位片(33)压紧在底板(313)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边受力的锁链衔接中继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半锁扣(1)和第二半锁扣(2)由弹性金属制成,环形中继器呈矩形环状结构,且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沿矩形环状结构的长边方向设置,使矩形环状结构长边受到锁紧组件的挤压后能沿长边方向发生形变;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关于环形中继器中心对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边受力的锁链衔接中继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第一连接部(11)位于第一半锁扣(1)的开口端一侧底部,且第一连接部(11)的顶面上形成有咬合齿条(5);第二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景怡陈继雨戎建波傅维佳高扬扣刘坤洪旭黄浩霍泽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