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超探头消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580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超探头消毒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B超机本体,B超机本体的正面设置有导线,导线远离B超机本体的一端设置有B超探头本体,该装置通过消毒组件使医用消毒水喷洒至B超探头本体的表面,从而对B超探头本体进行消毒,且便于将与B超探头本体接触后的医用消毒水排出第一箱体,避免二次污染,保证消毒效果,通过恒温组件对B超探头本体进行加热,使B超探头本体表面达到常温,约人体正常体温37℃左右,避免B超探头本体与人体解接触后由于B超探头本体太凉,导致患者的不适,提高实用性,且便于将B超探头本体表面残留的医用消毒水烘干,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超探头消毒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B超探头
,尤其涉及一种B超探头消毒结构。

技术介绍

[0002]B超是由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的伊恩
·
唐纳德(Ian Donald)教授于1950年专利技术的,并首次应用于妇科检查。每秒振动2万

10亿次,人耳听不到的声波称为超声波。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影像学科,称为超声医学,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目前已成为现代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B型超声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年来发展很快,它已成为现代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各脏器及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像,由于图像富于实体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所以应用超声可以早期明确诊断。
[0003]B超机的B超探头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通常会进行消毒,避免B超探头在对不同人使用时发生交叉感染,但是现有的B超机用B超探头消毒装置在使用时易导致与B超探头接触后的消毒水再次与B超探头接触,造成二次感染,降低消毒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B超探头消毒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B超机本体,B超机本体的正面设置有导线,导线远离B超机本体的一端设置有B超探头本体,B超机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消毒组件,第二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消毒组件的背面设置有恒温组件,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二支撑板的右侧设置有阵列排布的限位组件;
[0005]所述消毒组件包括第一箱体、第一喷嘴、第一导水管、第二导水管、第三导水管、第一储水箱、第二储水箱和水泵,第一箱体的外壁与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储水箱的底部和第二储水箱的底部均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水泵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喷嘴呈环形阵列固定在第一箱体的内壁,且第一喷嘴的进水端延伸至第一箱体的侧壁内,第一箱体的侧壁呈中空形设计,第一导水管的进水端延伸至第一储水箱内,第一导水管的排水端与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水泵的排水端与第二导水管的进水端连接,第二导水管的排水端延伸至第一箱体的侧壁内,第三导水管的进水端位于第一箱体内,第三导水管的排水端延伸至第二储水箱内。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第一储水箱的内部储备有医用消毒水,所述第二储水箱的右侧下端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的顶部设置有电动阀门,电动阀门、水泵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箱体的右侧呈开口状设计。
[0007]优选的,所述恒温组件包括第二箱体、第二喷嘴、温度传感器、导气管和热风机,第二箱体的外壁与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喷嘴呈环形阵列固定在第二箱体的内壁,且第二喷嘴的进气端延伸至第二箱体的侧壁内,第二箱体的侧壁呈中空性设计,热风机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热风机的排气端与导气管的进气端连接,导气管的
排气端延伸至第二箱体的侧壁内,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箱体的左侧内壁。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箱体的右侧呈开口状,所述热风机、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电动推杆和橡胶圈,电动推杆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且电动推杆位于第二支撑板的右侧,橡胶圈的内壁固定套设在电动推杆的输出轴的外壁,电动推杆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1]1、该装置通过消毒组件使医用消毒水喷洒至B超探头本体的表面,从而对B超探头本体进行消毒,且通过喷嘴呈环形阵列排布,保证B超探头本体与医用消毒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消毒的效果,且便于将与B超探头本体接触后的医用消毒水排出第一箱体,避免二次污染,保证消毒效果。
[0012]2、该装置通过恒温组件对B超探头本体进行加热,使B超探头本体表面达到常温,约人体正常体温37℃左右,避免B超探头本体与人体解接触后由于B超探头本体太凉,导致患者的不适,提高实用性,且便于将B超探头本体表面残留的医用消毒水烘干,便于使用。
[0013]3、该装置通过限位组件对B超探头本体的进行限位,避免B超探头本体从第一箱体内脱落,保证B超探头本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B超探头消毒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B超探头消毒结构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B超探头消毒结构的第一支撑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支撑板;3、B超机本体;4、消毒组件;401、第一箱体;402、第一喷嘴;403、第一导水管;404、第一储水箱;405、第二储水箱;406、第三导水管;407、第二导水管;408、水泵;5、恒温组件;501、第二箱体;502、温度传感器;503、第二喷嘴;504、导气管;505、热风机;6、限位组件;601、橡胶圈;602、电动推杆;7、B超探头本体;8、导线;9、第二支撑板;10、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B超探头消毒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B超机本体3,B超机本体3的正面设置有导线8,导线8远离B超机本体3的一端设置有B超探头本体7,B超机本体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9的顶部设置有消毒组件4,通过消毒组件4使医用消毒水喷洒至B超探头本体7的表面,从而对B超探头本体7进行消毒,且通过喷嘴呈环形阵列排布,保证B超探头本体7与医用消毒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消毒的效果,且便于将与B超探头本体7接触后的医用消毒水排出第一箱体401,避免二次污染,保证消毒效果,第二支撑板9的顶部且位于消毒
组件4的背面设置有恒温组件5,通过恒温组件5对B超探头本体7进行加热,使B超探头本体7表面达到常温,约人体正常体温37℃左右,避免B超探头本体7与人体解接触后由于B超探头本体7太凉,导致患者的不适,提高实用性,且便于将B超探头本体7表面残留的医用消毒水烘干,便于使用,第一支撑板2的顶部且位于第二支撑板9的右侧设置有阵列排布的限位组件6,通过限位组件6对B超探头本体7的进行限位,避免B超探头本体7从第一箱体401内脱落,保证B超探头本体7的稳定性。
[0020]如图1

3所示,消毒组件4包括第一箱体401、第一喷嘴402、第一导水管403、第二导水管407、第三导水管406、第一储水箱404、第二储水箱405和水泵408,第一箱体401的外壁与第二支撑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储水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超探头消毒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B超机本体(3),B超机本体(3)的正面设置有导线(8),导线(8)远离B超机本体(3)的一端设置有B超探头本体(7),B超机本体(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9)的顶部设置有消毒组件(4),第二支撑板(9)的顶部且位于消毒组件(4)的背面设置有恒温组件(5),第一支撑板(2)的顶部且位于第二支撑板(9)的右侧设置有阵列排布的限位组件(6);所述消毒组件(4)包括第一箱体(401)、第一喷嘴(402)、第一导水管(403)、第二导水管(407)、第三导水管(406)、第一储水箱(404)、第二储水箱(405)和水泵(408),第一箱体(401)的外壁与第二支撑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储水箱(404)的底部和第二储水箱(405)的底部均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水泵(408)的顶部与第一支撑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喷嘴(402)呈环形阵列固定在第一箱体(401)的内壁,且第一喷嘴(402)的进水端延伸至第一箱体(401)的侧壁内,第一箱体(401)的侧壁呈中空形设计,第一导水管(403)的进水端延伸至第一储水箱(404)内,第一导水管(403)的排水端与水泵(408)的进水端连接,水泵(408)的排水端与第二导水管(407)的进水端连接,第二导水管(407)的排水端延伸至第一箱体(401)的侧壁内,第三导水管(406)的进水端位于第一箱体(401)内,第三导水管(406)的排水端延伸至第二储水箱(40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铭新王聪朱长富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