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建群专利>正文

一种丘陵履带拖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542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丘陵履带拖拉机。所述丘陵履带拖拉机包括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柴油机、离合器、变速器、调速器和农机动力箱;所述变速器包括依次设置双向腔、桥腔和变速腔;所述双向腔远离桥腔的一端与所述柴油机的壳体固连,所述变速器的后端设于与所述变速腔相邻设置的所述调速器,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后端固连所述农机动力箱;所述离合器包括离合轴齿;所述双向腔包括正向齿、反向齿、联齿;所述变速腔包括一轴、带齿二轴、档位齿、取力轴齿、动力齿、动力轴、动力滑齿、前轴、空心轴、功能齿、匹配齿、转位齿、固定齿和取力轴齿。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产品的缺陷,化解了丘陵山地丘陵履带拖拉机难于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弊端。拖拉机难于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弊端。拖拉机难于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丘陵履带拖拉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用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丘陵履带拖拉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农机现代化的深入,农机和农艺结合的要求更趋迫切。现有丘陵履带拖拉机的技术弊端如下:(一)液压传动效率低,大马力机干小马力机的活;(二)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双高;(三)丘陵履带拖拉机全年利用率低。这些缺陷有勃于节能降耗减排的政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丘陵履带拖拉机,力争提高丘陵履带拖拉机的性价比和全年利用率,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增加生产企业和使用者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丘陵履带拖拉机,包括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柴油机、离合器、变速器、调速器和农机动力箱;所述离合器包括离合轴齿;所述变速器包括依次设置的双向腔、桥腔和变速腔;所述双向腔远离桥腔的一端与所述柴油机的壳体固连,所述变速器的后端设于与所述变速腔相邻设置的所述调速器,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后端固连所述农机动力箱;所述调速器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齿圈和齿圈架;所述变速器的双向腔包括正向齿、反向齿、联齿;所述变速器的变速腔包括一轴、带齿二轴、档位齿、取力轴齿、动力齿、动力轴、动力滑齿、前轴、空心轴、功能齿、匹配齿、转位齿和固定齿;所述离合器的离合轴齿的前端与柴油机的动力输出接口啮合,所述离合轴齿的后端分别与正向齿和联齿啮合,所述正向齿滑动设置在一轴的前端并与反向齿滑动外啮合;所述联齿与反向齿外啮合;所述变速器的变速腔的一轴后端通过连接套与带齿二轴的前端连接,所述带齿二轴上的齿轮与档位齿滑动啮合,所述档位齿滑动装设在空心轴上;所述变速器的变速腔的空心轴外伸端与所述调速器的太阳轮驱动连接,调速器的行星架固装在变速腔的墙体上,所述空心轴通过轴承组安装在变速腔的墙体上;所述变速器的变速腔的带齿二轴后端固装有动力齿,所述动力滑齿为内外齿结构,所述动力齿与动力滑齿外啮合,所述动力滑齿与取力轴齿后端齿轮内啮合;所述动力轴的前端转动装设在取力轴齿后端齿轮中,所述动力滑齿滑动装设在所述动力轴上;所述动力轴的后端固装有转位齿,所述功能齿滑动在装设在农机动力箱的输入轴上,使所述功能齿向前滑动过程中分别转位齿、匹配齿、功能齿和固定齿啮合,所述固定齿固装在变速腔的内墙上;所述调速器的行星架沿分度圆均布有多根第二行星轴,所述第二行星轴上转动装设所述行星轮;所述太阳轮与行星轮外啮合;所述行星轮与齿圈内啮合,所述齿圈与齿圈架
固定连接;所述齿圈架前端转动装设在轴承组的外部;所述行星架的后轴伸转动装设在变速腔的内隔板上;所述行星架后轴伸内孔与连接器前端驱动连接。所述连接器后端与匹配齿固定连接;变速腔的前轴转动装设在空心轴内,所述前轴的一端与连接器驱动连接,另一端与桥腔的大锥齿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桥腔内的行走系动作。
[0005]优选的,所述变速器的桥腔还包括大锥齿、主动齿、被动齿、制动齿、半轴、制动器和差速器;所述前轴的前端设有与大锥齿啮合的小锥齿,所述大锥齿与差速器壳体同轴线固装;所述差速器内设有横轴,所述主动齿转动装设在横轴的左右两端;所述主动齿同时与被动齿和制动齿啮合;所述被动齿能带动与其固装的行走系输出行走动力;所述制动齿与制动器的轴连接;所述半轴左右对称设置,每侧的所述半轴上均固装一所述被动齿,所述半轴的外伸端与行走系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桥腔还包括具有输入齿和输出齿的转向锥齿副,所述取力轴齿的前端固装有所述输入齿,位于右侧的所述制动器的轴上连接所述输出齿;所述制动器固定在桥腔的外壳上。
[0007]优选的,所述桥腔的差速器包括差齿、第一行星轴和行星齿,所述行星齿转动装设在第一行星轴上并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行星轴固装在差速器的壳体上,所述差齿在左右方向上各设有一个,所述差齿转动装设在横轴上,所述差齿与行星齿啮合。
[0008]优选的,所述桥腔的主动齿与所述差齿的尾端实现端面键啮合。
[0009]优选的,所述调速器还调速轮和电动马达,所述齿圈与所述调速轮外啮合,所述调速轮与电动马达驱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农机动力箱包括输入齿、输出齿、固定轴、联齿和动力输出轴,所述输入齿固装在输入轴上,所述固定轴两端固装在农机动力箱内,所述联齿的前端与输入齿啮合,所述联齿的后端与输出齿啮合,所述输出齿的轴伸端安装在农机动力箱的壳体上,所述输出齿的轴伸孔内固装所述动力输出轴。
[0011]优选的,所述变速腔的功能齿为内外齿结构,其外齿在滑动时分别与转位齿、匹配齿、功能齿外啮合,内齿与所述固定齿内啮合。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本专利技术传动系统,打破丘陵履带拖拉机传统设计禁锢,用汽车标准变速箱+功能单元组合成型,实现多类型底盘布局。化解了丘陵丘陵履带拖拉机和自走式农机底盘需求差异大,批量小、产品标准短缺等情况下,企业难以规模化组织生产,导致制造成本使用成本双高的现象。
[0012]二、本专利技术的后置动力汇流无极变速技术,采用小功率动力流调节大功率流输出的节能提质思路,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动力变速机型成本高,而工作效率低的尴尬;和置汇流动力扭矩小,不能满足丘陵履带拖拉机传动系统终端大扭矩输出的技术冲突。在提效降费的同时,使丘陵履带拖拉机行走速度和农机具工作转速均可采用电动或其他动力源无极变速。
[0013]三、本专利技术采用侧驱原地转向技术,相比液压系统双马达驱动原地转向技术,不但直接高效,还大幅降低丘陵履带拖拉机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
[0014]四、本专利技术双向行驶功能,提高了丘陵履带拖拉机适应农艺需求的能力:
五、以上技术的实施,赋予丘陵履带拖拉机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能力,大幅提升农机装备的年度利用率。本专利技术技术全过程注重节能降耗减排,到丘陵履带拖拉机使用高效低耗,全寿命周期注入绿色。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丘陵履带拖拉机的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调速器4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1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丘陵履带拖拉机包括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柴油机1、离合器2、变速器3、调速器4和农机动力箱5。
[0018]所述离合器2包括离合轴齿21。
[0019]所述变速器3包括依次设置双向腔33、桥腔31和变速腔32。所述双向腔33远离桥腔31的一端与所述柴油机1的壳体固连,所述变速器3的后端设于与所述变速腔32相邻设置的所述调速器4,所述变速器3壳体的后端固连所述农机动力箱5。
[0020]所述变速器3的双向腔33包括正向齿331、反向齿332、联齿333,所述正向齿331为内外齿结构。所述变速器3的变速腔32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丘陵履带拖拉机,包括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包括柴油机(1)、离合器(2)、变速器(3)、调速器(4)和农机动力箱(5);所述离合器(2)包括离合轴齿(21);所述变速器(3)包括依次设置的双向腔(33)、桥腔(31)和变速腔(32);所述双向腔(33)远离桥腔(31)的一端与所述柴油机(1)的壳体固连,所述变速器(3)的后端设于与所述变速腔(32)相邻设置的所述调速器(4),所述变速器(3)壳体的后端固连所述农机动力箱(5);所述调速器(4)包括太阳轮(41)、行星轮(42)、行星架(43)、齿圈(44)和齿圈架(45);所述变速器(3)的双向腔(33)包括正向齿(331)、反向齿(332)、联齿(333);所述变速器(3)的变速腔(32)包括一轴(321)、带齿二轴(322)、档位齿(323)、取力轴齿(324)、动力齿(325)、动力轴(326)、动力滑齿(327)、前轴(328)、空心轴(329)、轴承组(3210)、连接器(3211)、功能齿(3212)、匹配齿(3213)、转位齿(3214)和固定齿(3215);所述离合器(2)的离合轴齿(21)的前端与柴油机(1)的动力输出接口啮合,所述离合轴齿(21)的后端分别与正向齿(331)和联齿(333)啮合,所述正向齿(331)滑动设置在一轴(321)的前端并与反向齿(332)滑动外啮合;所述联齿(333)与反向齿(332)外啮合;所述变速器(3)的变速腔(32)的一轴(321)后端通过连接套(3111)与带齿二轴(322)的前端连接,所述带齿二轴(322)上的齿轮与档位齿(323)滑动啮合,所述档位齿(323)滑动装设在空心轴(329)上;所述变速器(3)的变速腔(32)的空心轴(329)外伸端与所述调速器(4)的太阳轮(41)驱动连接,所述调速器(4)的行星架(43)固装在变速腔(32)的墙体上,所述空心轴(329)通过轴承组(3210)安装在变速腔(32)的墙体上;所述变速器(3)的变速腔(32)的带齿二轴(322)后端固装有动力齿(325),所述动力滑齿(327)为内外齿结构,所述动力齿(325)与动力滑齿(327)外啮合,所述动力滑齿(327)与取力轴齿(324)后端齿轮内啮合;所述动力轴(326)的前端转动装设在取力轴齿(324)后端齿轮中,所述动力滑齿(327)滑动装设在所述动力轴(326)上;所述动力轴(326)的后端固装有转位齿(3214),所述功能齿(3212)滑动在装设在农机动力箱(5)的输入轴(51)上,使所述功能齿(3212)向前滑动过程中分别转位齿(3214)、匹配齿(3213)、功能齿(3212)和固定齿(3215)啮合,所述固定齿(3215)固装在变速腔(32)的内墙上;所述调速器(4)的行星架(43)沿分度圆均布有多根第二行星轴(431),所述第二行星轴(431)上转动装设所述行星轮(42);所述太阳轮(41)与行星轮(42)外啮合;所述行星轮(42)与齿圈(44)内啮合,所述齿圈(44)与齿圈架(45)固定连接;所述齿圈架(45)前端转动装设在轴承组(3210)的外部;所述行星架(43)的后轴伸转动装设在变速腔(32)的内隔板上;所述行星架(43)后轴伸内孔与连接器(32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钦林廖建群周宁吴漾罗春艳唐刚
申请(专利权)人:廖建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