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AS连接器公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532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SAS连接器公头,包括绝缘本体、接地片和多个金属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公头插块、接地片槽、多个第一端子槽和多个第二端子槽,所述公头插块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前端,所述接地片槽和第一端子槽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左后端,所述第二端子槽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右后端;金属端子包含接地金属端子、信号金属端子和电源金属端子,所述接地金属端子和信号金属端子插设于对应的第一端子槽中,所述电源金属端子插设于对应的第二端子槽中;所述接地片插设于接地片槽中,接地片一体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片,连接片与接地金属端子相接触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抗干扰、抗串扰能力强,信号的防串扰性、防损耗性、稳定性和完整性好。稳定性和完整性好。稳定性和完整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AS连接器公头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SAS连接器公头。

技术介绍

[0002]串行 SCSI (SAS) 连接器是主流的企业存储应用互连设备。这些小尺寸 (SFF) 标准连接器专为支持差分信号和推动性能提升而设计。SAS的接口技术可以向下兼容SATA。SAS系统的背板(Backplane)既可以连接具有双端口、高性能的SAS驱动器,也可以连接高容量、低成本的SATA驱动器。SAS可以和SATA以及部分SCSI设备无缝结合,目前的SAS4.0带宽在16Gb/s以上,最大可达到24Gb/s,用于服务器和存储设备、HDD硬盘、HDD托架和SSD固态驱动器。目前一部分SAS连接器要求满足SAS4.0的传输标准。
[0003]在现有技术中,SAS连接器的结构可参见中国专利文件CN 205680817U、CN208284706U及CN204376132U,其结构包括绝缘本体、多个电源金属端子、多个接地金属端子和多个信号金属端子,绝缘本体之内设有多个端子槽,电源金属端子、接地金属端子和信号金属端子分别插设于对应的端子槽中。然而,现有的SAS连接器,在高速传输信号时,传输信号的信号金属端子容易受到外界信号干扰,金属端子之间也容易相互发生串扰,容易出现信号损耗、不完整、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干扰、抗串扰能力强的SAS连接器公头,信号的防串扰性、防损耗性、稳定性和完整性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SAS连接器公头,包括绝缘本体、接地片和多个金属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公头插块、接地片槽、多个第一端子槽和多个第二端子槽,所述公头插块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前端,所述接地片槽和第一端子槽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左后端,第一端子槽从绝缘本体的左后端延伸至公头插块的左前端下侧,所述第二端子槽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右后端,第二端子槽从绝缘本体的右后端延伸至公头插块的右前端下侧;在多个金属端子中,包含有若干个用于接地的接地金属端子、若干个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金属端子和若干个用于供电的电源金属端子,所述接地金属端子和信号金属端子插设于对应的第一端子槽中,所述电源金属端子插设于对应的第二端子槽中;所述接地片插设于接地片槽中,接地片一体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片,连接片与接地金属端子相接触配合。
[0006]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左前端和右前端分别设有连接臂,两连接臂的相对侧分别设有滑槽,两滑槽之间用于插入SAS连接器母头,所述公头插块位于两滑槽之间的中部,公头插块的前端悬空,公头插块的后端与绝缘本体一体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槽后端的两侧侧壁设有前后延伸的第一限位卡槽,所述接地金属端子和信号金属端子的后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往外突出的第一限位卡头,所述第一限位卡头卡入至对应的第一限位卡槽之内;所述第二端子槽后端的两侧侧壁设有前后延伸的第
二限位卡槽,所述电源金属端子的后端的两侧设有往外突出的第二限位卡头,所述第二限位卡头卡入至对应的第二限位卡槽之内。
[0008]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左后端设有腔体,所述接地片槽位于腔体的上端,所述第一端子槽的后端位于腔体的下端。所述腔体之内的上端塞有上绝缘塞体,腔体之内的下端塞有下绝缘塞体;所述上绝缘塞体的前端设有第一塞体部,上绝缘塞体的下端设有第二塞体部,第一塞体部塞入至接地片槽之内并卡紧所述的接地片,第二塞体部塞入至第一端子槽的后端上侧并卡紧所述的接地金属端子和信号金属端子的后端上侧;所述下绝缘塞体的上端设有第三塞体部,第三塞体部塞入至第一端子槽的后端下侧并卡紧所述的接地金属端子和信号金属端子的后端下侧。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槽并列设有7个,所述接地金属端子包括第一接地金属端子、第二接地金属端子和第三接地金属端子,所述信号金属端子包括第一信号金属端子、第二信号金属端子、第三信号金属端子和第四信号金属端子;在7个第一端子槽中,从左至右依次插设所述的第一接地金属端子、第一信号金属端子、第二信号金属端子、第二接地金属端子、第三信号金属端子、第四信号金属端子、第三接地金属端子。
[0010]优选地所述接地片一体连接有三组连接片,分别与第一接地金属端子、第二接地金属端子和第三接地金属端子相接触配合;每组连接片均包括前连接片和后连接片,所述前连接片一体连接于接地片的前端,所述后连接片一体连接于接地片的后端,前连接片和后连接片分别往下折弯并弹性抵顶于接地金属端子之上。
[0011]优选地,第二端子槽并列设有15个,每一个第二端子槽内分别插设一根电源金属端子。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设置有接地片,接地片插设于绝缘本体的接地片槽中,接地片一体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片,连接片与接地金属端子相接触配合,因此,一方面,接地片本身能够对信号金属端子起到良好的屏蔽作用,另一方面接地片能够通过连接片将金属端子的各个接地金属端子连接成一体,从而使得SAS连接器公头的整体抗干扰、抗串扰能力强,在高速传输信号时,信号的防串扰性、防损耗性、稳定性和完整性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之一。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之二。
[0015]图3为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图。
[0016]图4为沿图1中B

B线的剖视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分散结构图之一。
[0018]图6为本技术的分散结构图之二。
[0019]图7为本技术的分散结构图之三。
[0020]图8为沿图1中A

A线的绝缘本体剖视图。
[0021]图9为沿图1中B

B线的绝缘本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前端”指的是具有公头插块的一端,“后端”指的是具有绝缘塞体的一端,“左端”指的是具有第一端子槽的一端,“右端”指的是具有第二端子槽的一端;上述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

图9所示,本技术为一种SAS连接器公头,包括绝缘本体1、接地片2和多个金属端子;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公头插块11、接地片槽12、多个第一端子槽13和多个第二端子槽14,所述公头插块11设置于绝缘本体1的前端,所述接地片槽12和第一端子槽13设置于绝缘本体1的左后端,第一端子槽13从绝缘本体1的左后端延伸至公头插块11的左前端下侧,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AS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接地片和多个金属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公头插块、接地片槽、多个第一端子槽和多个第二端子槽,所述公头插块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前端,所述接地片槽和第一端子槽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左后端,第一端子槽从绝缘本体的左后端延伸至公头插块的左前端下侧,所述第二端子槽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右后端,第二端子槽从绝缘本体的右后端延伸至公头插块的右前端下侧;在多个金属端子中,包含有若干个用于接地的接地金属端子、若干个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金属端子和若干个用于供电的电源金属端子,所述接地金属端子和信号金属端子插设于对应的第一端子槽中,所述电源金属端子插设于对应的第二端子槽中;所述接地片插设于接地片槽中,接地片一体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片,连接片与接地金属端子相接触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AS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左前端和右前端分别设有连接臂,两连接臂的相对侧分别设有滑槽,两滑槽之间用于插入SAS连接器母头,所述公头插块位于两滑槽之间的中部,公头插块的前端悬空,公头插块的后端与绝缘本体一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AS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后端的两侧侧壁设有前后延伸的第一限位卡槽,所述接地金属端子和信号金属端子的后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往外突出的第一限位卡头,所述第一限位卡头卡入至对应的第一限位卡槽之内;所述第二端子槽后端的两侧侧壁设有前后延伸的第二限位卡槽,所述电源金属端子的后端的两侧设有往外突出的第二限位卡头,所述第二限位卡头卡入至对应的第二限位卡槽之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AS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左后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双叕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