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S-EDNR+MBR脱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520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有一种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S

EDNR+MBR脱氮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污水处理系统领域,具体公开一种DS

EDNR+MBR脱氮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与社会各领域的生产运行、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
[0003]现有污水处理厂,通过采用常规的AO、多级AO等分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反系统和BAF、EDNR极限脱氮反应器(专利号:ZL202020587526.5)等同步硝化反硝系统,作为生化段的主要处理系统来实现总氮的去除。但由于我国南方及中部地区市政污水的进水COD普遍偏低,或多或少需要投加碳源来实现总氮的高效去除,而系统中的潜在养分又没有得到的充分利用。投资、运营成本都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DS

EDNR+MBR脱氮系统,该脱氮系统包括DS脱氧池、进水管、选择池、EDNR生化池、MBR膜池、出水管、排泥阀、污泥回流泵,所述MBR膜池的污泥经污泥回流泵回流到DS脱氧池,脱氧后的污泥和从进水管进入的污水一同进入选择池,与污泥预混合后的污水进入EDNR生化池,经EDNR生化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MBR膜池,经过MBR膜的过滤后的清水经出水管外排,经MBR膜分离的活性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回流到生化处理系统,剩余污泥经排泥阀外排到污泥池。
[0005]优选的,从所述MBR膜池回流到DS脱氧池的污泥,回流比为0.8
‑<br/>1.0。
[0006]优选的,所述DS脱氧池中溶解氧为0.2

0.5mg/L。
[0007]优选的,所述DS脱氧池设置在EDNR生化池前端。
[0008]有益效果:
[0009]该一种DS

EDNR+MBR脱氮系统,本技术DS脱氧池可以与生化池或者MBR膜池合建,最大限度的利用建设用地。池容积小、池形简单、隔墙少,节约大量建设成本,有效地利用了活性污泥中的潜在碳源,为进水提供COD补充。有效解决了传统多级AO+深度反硝化系统的流程长、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1]图1为本技术DS

EDNR+MBR脱氮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

DS脱氧池、2

进水管、3

选择池、4

EDNR生化池、5

MBR膜池、6

出水管、7

排泥阀、8

污泥回流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14]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图中不同种类的剖面线不是按照国标进行标注的,也不对元件的材料进行要求,是对图中元件的剖视图进行区分。
[0015]请参阅图1,一种DS

EDNR+MBR脱氮系统,包括DS脱氧池1、进水管2、选择池3、EDNR生化池4、MBR膜池5、出水管6、排泥阀7、污泥回流泵8,实现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0016](a)MBR膜池5的污泥经污泥回流泵8回流到DS脱氧池1,在DS脱氧池1中停留1.5hr进行脱氧,其中设有搅拌机防止污泥沉淀;
[0017](b)脱氧后的污泥和从进水管2进入的污水一同进入选择池3,在选择池3中通过水力混合或机械搅拌20min后达到充分混合;
[0018](c)与污泥预混合后的污水进入EDNR生化池4,在池中完成氨氮、总氮、COD、总磷的大部分去除;
[0019](d)经EDNR生化池4处理后的污水进入MBR膜池5,经过MBR膜的过滤后的清水经出水管6外排;
[0020](e)经MBR膜分离的活性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8回流到生化处理系统,剩余污泥经排泥阀7外排到污泥池,进行后续处理。
[0021]其中,从所述MBR膜池5回流到DS脱氧池1的污泥,回流比为0.8

1.0。
[0022]其中,所述DS脱氧池1中溶解氧为0.2

0.5mg/L,活性污泥在DS脱氧池1中消耗氧的同时释放细胞内部的碳源。
[0023]其中,所述DS脱氧池1设置在EDNR生化池4前端,活性污泥中含有丰富C、N、P等元素,可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充足的养分,达到补充进水碳源的目的。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5]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专利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专利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S

EDNR+MBR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脱氮系统包括DS脱氧池(1)、进水管(2)、选择池(3)、EDNR生化池(4)、MBR膜池(5)、出水管(6)、排泥阀(7)、污泥回流泵(8),所述MBR膜池(5)的污泥经污泥回流泵(8)回流到DS脱氧池(1),脱氧后的污泥和从进水管(2)进入的污水一同进入选择池(3),与污泥预混合后的污水进入EDNR生化池(4),经EDNR生化池(4)处理后的污水进入MBR膜池(5),经过MBR膜的过滤后的清水经出水管(6)外排,经MBR膜分离的活性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8)回流到生化处理系统,剩余污泥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扶志远关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麒水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