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压机冷却水道自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504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道自清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压机冷却水道自清洁装置,包括贴合圆板、导水管和多个过滤单体,导水管和多个过滤单体沿着贴合圆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该空压机冷却水道自清洁装置,在不进行清洁工作时,通过导水管连接出水管和引水插管之间,不会对水循环造成阻碍,即,避免影响空压机的冷却过程。而需要对冷却水道进行清洁时,通过过滤单体与出水管和引水插管连接,对大于200μm的金属颗粒物进行过滤,并且过滤的时间较短,所需的时间仅是冷却液循环一圈,不会对空压机的冷却造成较大的负担。并且设置有多个过滤单体,在流量传感器感应到经过的水流量减少时,可将下一个过滤单体进行自动切换,避免影响水流。避免影响水流。避免影响水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压机冷却水道自清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道自清洁
,具体涉及一种空压机冷却水道自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空压机进行使用时,需要通过空压机内部的冷却水道和外接的水循环装置对空压机进行冷却。而长期使用的冷却水道中会产生水循环装置或者空压机产生的金属颗粒物,而0~200μm的金属颗粒物可忽略不计,而大于200μm的金属颗粒物则会对冷却水道造成影响,而通过在水循环装置中接入过滤装置对冷却液内的金属颗粒物进行过滤,势必会对冷却液的运动造成阻碍,而在空压机进行工作时,若水循环不及时、无法及时冷却,将会对其产生较大的负担。因此需要设置一种不会对空压机的冷却造成过多阻碍的自清洁过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压机冷却水道自清洁装置,不会对空压机的冷却造成过多阻碍的自清洁过滤。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压机冷却水道自清洁装置,包括贴合圆板、导水管和多个过滤单体,导水管和多个过滤单体沿着贴合圆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导水管和多个过滤单体的顶部与出水管的底部共平面设置,贴合圆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带动贴合圆板旋转的旋转机构,引水插管位于出水管正下方,用于插接于过滤单体或导水管底部的出水口,引水插管上设置有用于上下驱动的推升机构,出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引水插管上设置有流量传感器,未对冷却液清洁时,出水管与导水管连接,引水插管插接于导水管的底部,流量传感器处于未启动状态,对冷却液清洁时,出水管与过滤单体连接,引水插管插接于过滤单体的底部,流量传感器处于启动状态。
[0005]优选地,还包括滤芯自清洁装置包括双向拉近机构、送水管、蓄水管和往复挤压机构,送水管可竖直滑动的安装于过滤单体的正上方,送水管与供水机连接,蓄水管可竖直滑动的安装于过滤单体的正下方,双向拉近机构用于带动送水管和蓄水管夹持于过滤单体的两侧,往复挤压机构固定安装于蓄水管的底部,往复挤压机构用于往复挤压蓄水管内部,如图所示,过滤单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密封盖合的盖合圆板,盖合圆板外缘上固定设置有与可竖直滑动的延伸底架,蓄水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推动延伸底架的推条。
[0006]优选地,过滤单体包括烧结滤筒和容纳筒,烧结滤筒插设与容纳筒的内部,容纳筒的外缘上设置有供液体穿过的透水孔,容纳筒的底部设置有供盖合圆板盖合的圆形缺口,圆形缺口的外缘上开设有供延伸底架滑动的导槽,容纳筒设置有用于对盖合圆板底部限位的限位挡条,当对冷却液过滤清洁时,引水插管套设与容纳筒的外缘,引水插管的顶部与贴合圆板抵触,容纳筒的外缘与引水插管的内缘留有间隙,当对过滤单体进行清洁时,蓄水管套设于容纳筒的外缘,蓄水管的顶部与贴合圆板抵触。
[0007]优选地,容纳筒的外缘顶部设置有圆环,圆环与贴合圆板连接,圆环上设置有环形卡槽,在出水管压合于过滤单体的顶部,出水管的底部将与圆环接触,在送水管压合与过滤
单体的顶部,送水管的底部将卡设与环形卡槽内。
[0008]优选地,蓄水管的外缘上固定设置有与引水插管固定连接的连接弯板。
[0009]优选地,往复挤压机构包括位于蓄水管内部的活塞板和用于推动活塞板上下运动的直线推动机构,蓄水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液管,直线推动机构固定安装于蓄水管,在对蓄水管内的冷却液上下挤压时,活塞板在排液管上方往复运动,在需要将蓄水管内的冷却液排出时,活塞板位于排液管的下方。
[0010]优选地,双向拉近机构包括电动推杆、上铰接杆和下铰接杆,上铰接杆的一端与送水管铰接,上铰接杆的另一端与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铰接,下铰接杆的一端与蓄水管铰接,下铰接杆的另一端与电动推杆铰接,下铰接杆与电动推杆的轴线夹角小于上铰接杆与电动推杆的轴线。
[0011]优选地,送水管和蓄水管的外缘上均设置有导板,导板上滑动连接与导柱。
[0012]优选地,送水管顶部和引水插管底部的均设置有可收缩的波纹管。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空压机冷却水道自清洁装置,在不进行清洁工作时,通过导水管连接出水管和引水插管之间,不会对水循环造成阻碍,即,避免影响空压机的冷却过程。而需要对冷却水道进行清洁时,通过过滤单体与出水管和引水插管连接,对大于200μm的金属颗粒物进行过滤,并且过滤的时间较短,所需的时间仅是冷却液循环一圈,不会对空压机的冷却造成较大的负担。并且设置有多个过滤单体,在流量传感器感应到经过的水流量减少时,代表过滤单体被堵塞,可将下一个过滤单体进行自动切换,避免影响水流,进一步的避免对空压机的冷却造成影响。
[0014]为了减少对过滤单体的更换次数,通过滤芯自清洁装置,对过滤单体内部进行清洁,清洁时,蓄水管上的推条能够自动打开过滤单体底部的盖合圆板,再通过往复挤压机构的配合,使得水流能够沿着过滤单体的底部进入,且在过滤单体的内部上下运动,进而对过滤单体的侧壁进行冲洗,以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且清洁过程中,水流的运动能够带动金属颗粒物沿着过滤单体的底部自动排出。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5为图4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透视图。
[0022]图7为过滤单体打开前和打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过滤单体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5]图10为双向拉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双向拉近机构的主视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

空压机;1a

进水管;1b

出水管;1c

电磁阀;2

贴合圆板;3

过滤单体;3a

盖合圆板;3b

延伸底架;3c

烧结滤筒;3d

容纳筒;3e

圆形缺口;3f

导槽;3h

限位挡条;3j

环形卡槽;4

导水管;6

流量传感器;7

引水插管;8

滤芯自清洁装置;8a

双向拉近机构;8a1

电动推杆;8a2

上铰接杆;8a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压机冷却水道自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贴合圆板(2)、导水管(4)和多个过滤单体(3),导水管(4)和多个过滤单体(3)沿着贴合圆板(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导水管(4)和多个过滤单体(3)的顶部与出水管(1b)的底部共平面设置,贴合圆板(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带动贴合圆板(2)旋转的旋转机构,引水插管(7)位于出水管(1b)正下方,用于插接于过滤单体(3)或导水管(4)底部的出水口,引水插管(7)上设置有用于上下驱动的推升机构,出水管(1b)上设置有电磁阀(1c),引水插管(7)上设置有流量传感器(6);未对冷却液清洁时,出水管(1b)与导水管(4)连接,引水插管(7)插接于导水管(4)的底部,流量传感器(6)处于未启动状态;对冷却液清洁时,出水管(1b)与过滤单体(3)连接,引水插管(7)插接于过滤单体(3)的底部,流量传感器(6)处于启动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冷却水道自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芯自清洁装置(8)包括双向拉近机构(8a)、送水管(8b)、蓄水管(8c)和往复挤压机构(8d),送水管(8b)可竖直滑动的安装于过滤单体(3)的正上方,送水管(8b)与供水机连接,蓄水管(8c)可竖直滑动的安装于过滤单体(3)的正下方,双向拉近机构(8a)用于带动送水管(8b)和蓄水管(8c)夹持于过滤单体(3)的两侧,往复挤压机构(8d)固定安装于蓄水管(8c)的底部,往复挤压机构(8d)用于往复挤压蓄水管(8c)内部,过滤单体(3)底部设置有用于密封盖合的盖合圆板(3a),盖合圆板(3a)外缘上固定设置有与可竖直滑动的延伸底架(3b),蓄水管(8c)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推动延伸底架(3b)的推条(8c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压机冷却水道自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单体(3)包括烧结滤筒(3c)和容纳筒(3d),烧结滤筒(3c)插设与容纳筒(3d)的内部,容纳筒(3d)的外缘上设置有供液体穿过的透水孔,容纳筒(3d)的底部设置有供盖合圆板(3a)盖合的圆形缺口(3e),圆形缺口(3e)的外缘上开设有供延伸底架(3b)滑动的导槽(3f),容纳筒(3d)设置有用于对盖合圆板(3a)底部限位的限位挡条(3h);当对冷却液过滤清洁时,引水插管(7)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永赵振东赵小玉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