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涉及水泥粉磨系统,包括皮带机与立式搅拌磨系统,其特征是:立式搅拌磨系统包括立式搅拌磨、斗式提升机C和空气输送斜槽B,立式搅拌磨的出料口与中间仓连通,中间仓与空气输送斜槽B连接,输出水泥成品,皮带机的卸料端与立式搅拌磨的入料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用立式搅拌磨代替传统的卧式球磨机,能够降低粉磨系统的总装机功率,显著降低当前水泥粉磨系统的电耗;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辊压机系统的成品粒度,有助于深挖辊压机这个主要设备的潜力,进一步增加系统产量和降低系统电耗。进一步增加系统产量和降低系统电耗。进一步增加系统产量和降低系统电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泥粉磨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水泥是建筑工业的三大基本材料之一,使用广,用量大,素有“建筑工业的粮食”之称。水泥作为重要的胶凝材料,其地位尚无一种材料可以替代,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水泥仍将是主要的建筑材料。
[0003]水泥的生产,能源消耗巨大,包括电能,原煤等能源。据统计,2020年水泥行业能耗消费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3.9%;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3.5%;而在水泥生产的全流程中,水泥粉磨的能耗占据的比重较大,其中电耗约占水泥综合电耗的60~70%。
[0004]目前国内水泥粉磨系统大多采用联合粉磨系统,相比于早期的单卧式球磨机系统,其具有较大的提产、节电优势;其中以带有辊压机、V形选粉级、动态选粉机、收尘器、卧式球磨机、O
‑
Sepa选粉机等的联合粉磨系统最为常见;该系统可简单分为辊压机系统和卧式球磨机系统,其中辊压机系统为闭路系统,辊压机系统可以有动态选粉机也可以取消动态选粉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生产出小部分水泥成品,也可以全部进入卧式球磨机系统;卧式球磨机系统可以分为开路和闭路系统,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当前的水泥粉磨技术较为成熟,流程变化较多,但从本质上来看变化不大,未出现较大的技术变革,能源利用率较低,电耗等指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水泥粉磨能源利用率低主要在于卧式球磨机能源利用率低,所做无用功较多;因此,提出一种解决现有水泥粉磨系统电耗较高、能源利用率低的水泥粉磨系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基本诉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
[0006]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包括皮带机与立式搅拌磨系统,立式搅拌磨系统包括立式搅拌磨、斗式提升机C和空气输送斜槽B,立式搅拌磨的出料口与中间仓连通,中间仓与空气输送斜槽B连接,输出水泥成品,皮带机的卸料端与立式搅拌磨的入料口连接。
[0007]一种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包括皮带机、斗式提升机B、辊压机、V形选粉机、动态选粉机和立式搅拌磨系统,斗式提升机B的入料口与皮带机连接,斗式提升机B的出料口与辊压机上部的缓冲仓连接,辊压机出料口与V形选粉机的入料口之间连接有斗式提升机A,V形选粉机的细粉出口与动态选粉机的入料口连接,水泥原料通过动态选粉机分选后通过旋风系统与立式搅拌磨系统连接;立式搅拌磨系统包括包括立
式搅拌磨、斗式提升机C和空气输送斜槽B,立式搅拌磨的出料口与中间仓连通,中间仓与空气输送斜槽B连接,输出水泥成品;旋风系统包括旋风筒、循环风机、收尘器A和收尘器风机A,动态选粉机的粗粉出口通过溜槽B与斗式提升机B的入料口连接,细粉出口通过旋风筒与立式搅拌磨的进料口连接;旋风筒的气体出口与循环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一路进入V形选粉机,与冷风组成V形选粉机的选粉风量,另一路与收尘器A的入口连接,收尘器A的出料口连接有收尘器风机A。
[0008]一种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包括皮带机、斗式提升机B、辊压机、V形选粉机、动态选粉机和立式搅拌磨系统,皮带机的卸料端与V形选粉机的入料口连接,V形选粉机的粗粉出口通过溜槽A与斗式提升机B的入料口连接,斗式提升机B的出料口与辊压机上部的缓冲仓连接,辊压机的出料口与V形选粉机的入料口之间连接有斗式提升机A,V形选粉机的细粉出口与动态选粉机的入料口连接,水泥原料通过动态选粉机分选后通过旋风系统与立式搅拌磨系统连接;立式搅拌磨系统包括包括立式搅拌磨、斗式提升机C和空气输送斜槽B,立式搅拌磨的出料口与中间仓连通,中间仓与空气输送斜槽B连接,输出水泥成品;旋风系统包括旋风筒、循环风机、收尘器A和收尘器风机A,动态选粉机的粗粉出口通过溜槽B与斗式提升机B的入料口连接,细粉出口通过旋风筒与立式搅拌磨的进料口连接;旋风筒的气体出口与循环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一路进入V形选粉机,与冷风组成V形选粉机的选粉风量,另一路与收尘器A的入口连接,收尘器A的出料口连接有收尘器风机A。
[0009]所述的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立式搅拌磨系统空气输送斜槽B的输出端还可以连接选粉系统,选粉系统包括O
‑
Sepa选粉机、收尘器B和收尘器风机B,空气输送斜槽B的输出端与O
‑
Sepa选粉机的进料口连接,O
‑
Sepa选粉机的粗粉出口与立式搅拌磨的入料口连接,细粉出口与收尘器B中收集的尘粉制成水泥成品,O
‑
Sepa选粉机的出风口通过收尘器风机B排入大气。
[0010]所述的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缓冲仓的落料口与辊压机的进料口连通设置。
[0011]所述的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V形选粉机的细粉出口还可与旋风筒的物料进口连接,V形选粉机的粗粉出口与辊压机上部的缓冲仓连接;动态选粉机的粗粉出口还可与辊压机上部的缓冲仓连接,细粉出口与收尘器A连接;旋风筒的气体出口还可与收尘器A直接连接。
[0012]所述的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旋风筒的物料出口与立式搅拌磨之间连接有溜槽C,收尘器A的物料出口与立式搅拌磨之间依次连接有溜槽D和空气输送斜槽A。
[0013]所述的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在立式搅拌磨的筒体内做夹层结构,在夹层内布置循环水管通入冷却水,在筒体外部设置冷风机。
[0014]所述的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在O
‑
Sepa选粉机内通入冷空气,冷空气依次通过一次风阀门、二次风阀门、三次风阀门进入O
‑
Sepa选粉机,作为选粉风量。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通过用立式搅拌磨代替传统的卧式球磨机,能够降低粉磨系统的总装机功率,显著降低当前水泥粉磨系统的电耗;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辊压机系统的成品粒度,有助于深挖辊压机这个主要设备的潜力,进一步增加系统产量和降低系统电耗。
[0016]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水泥原料先进入V形选粉机,适用于水分高的水泥原料,利用V形选粉机对水泥原料进行烘干,有效提高了水泥原料的利用率,避免了直接进入斗式提升机B、缓冲仓、辊压机时对物料不完全利用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0018]图中:1、斗式提升机A;2、斗式提升机B;3、缓冲仓;4、辊压机;5、V形选粉机;6、动态选粉机;7、旋风筒;8、循环风机;9、收尘器A;10、收尘器风机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包括皮带机与立式搅拌磨系统,其特征是:立式搅拌磨系统包括立式搅拌磨、斗式提升机C和空气输送斜槽B,立式搅拌磨的出料口与中间仓连通,中间仓与空气输送斜槽B连接,输出水泥成品,皮带机的卸料端与立式搅拌磨的入料口连接。2.一种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包括皮带机、斗式提升机B、辊压机、V形选粉机、动态选粉机和立式搅拌磨系统,其特征是:斗式提升机B的入料口与皮带机连接,斗式提升机B的出料口与辊压机上部的缓冲仓连接,辊压机出料口与V形选粉机的入料口之间连接有斗式提升机A,V形选粉机的细粉出口与动态选粉机的入料口连接,水泥原料通过动态选粉机分选后通过旋风系统与立式搅拌磨系统连接;立式搅拌磨系统包括包括立式搅拌磨、斗式提升机C和空气输送斜槽B,立式搅拌磨的出料口与中间仓连通,中间仓与空气输送斜槽B连接,输出水泥成品;旋风系统包括旋风筒、循环风机、收尘器A和收尘器风机A,动态选粉机的粗粉出口通过溜槽B与斗式提升机B的入料口连接,细粉出口通过旋风筒与立式搅拌磨的进料口连接;旋风筒的气体出口与循环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一路进入V形选粉机,与冷风组成V形选粉机的选粉风量,另一路与收尘器A的入口连接,收尘器A的出料口连接有收尘器风机A。3.利用立式搅拌磨代替卧式球磨机的水泥粉磨系统,包括皮带机、斗式提升机B、辊压机、V形选粉机、动态选粉机和立式搅拌磨系统,其特征是:皮带机的卸料端与V形选粉机的入料口连接,V形选粉机的粗粉出口通过溜槽A与斗式提升机B的入料口连接,斗式提升机B的出料口与辊压机上部的缓冲仓连接,辊压机的出料口与V形选粉机的入料口之间连接有斗式提升机A,V形选粉机的细粉出口与动态选粉机的入料口连接,水泥原料通过动态选粉机分选后通过旋风系统与立式搅拌磨系统连接;立式搅拌磨系统包括包括立式搅拌磨、斗式提升机C和空气输送斜槽B,立式搅拌磨的出料口与中间仓连通,中间仓与空气输送斜槽B连接,输出水泥成品;旋风系统包括旋风筒、循环风机、收尘器A和收尘器风机A,动态选粉机的粗粉出口通过溜槽B与斗式提升机B的入料口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代伟林,乔利阳,苏华伟,王新博,程华民,赵晓翠,齐闯,董鲁闽,邵明凯,许勇,张北京,耿鹏浩,贾睿哲,周文慧,朱莹莹,田俊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重工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