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环照航行灯的角度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4896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环照航行灯的角度测量方法,一种非环照航行灯的角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指挥员携带一个对讲机在被测船驾驶室;测量X波段雷达到各航行灯之间的距离;校验员携带另一个对讲机位于拖轮,X波段雷达能探测到拖轮,拖轮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绕被测船缓慢航行;当断光点A出现时,校验员通过对讲机报告试验指挥员,试验指挥员立即记录拖轮所在各断光点的相对位置;试验所得数据在试验后返航,根据三角函数计算实际环照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拖轮观测断光点,雷达定位测量相对位置,为航行灯测量提供可能。为航行灯测量提供可能。为航行灯测量提供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环照航行灯的角度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非环照航行灯的角度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根据规范要求,不同的航行灯有不同的发光角度,如艉灯发光角度为135
°
,前桅灯和后桅灯发光角度为225
°
,尽管灯的发光角度在厂家生产时已固定,但在安装灯具过程中的偏差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目前较多船东提出了对航行灯发光角度的实际测量检验,以验证发光角度是否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航行避碰公约要求,由于航行灯在船上的特殊位置,大多数灯无法在本船上进行发光角度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非环照航行灯的角度测量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拖轮观测断光点,雷达定位测量相对位置,为航行灯测量提供可能。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非环照航行灯的角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试验指挥员携带一个对讲机位于被测船驾驶室X波段雷达操作站位置,X波段雷达操作站作为指挥点。
[0005]步骤二、前桅灯、X波段雷达、后桅灯和艉灯设置在船中线上,测量X波段雷达与各航行灯之间的距离L;步骤三、校验员携带一个对讲机及望远镜位于拖轮,试验指挥员喊开始,拖轮即从船舷边向船艏作远离被测船的航行,直到X波段雷达能探测到拖轮后,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绕被测船缓慢航行;步骤四、校验员密切观测实际断光点A的出现,当拖轮进入光线变暗区间时,拖轮速度减慢,此时需通知驾驶室准备记录数据,当断光点A出现时,校验员通过对讲机报告试验指挥员,试验指挥员立即记录拖轮所在断光点的相对位置;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将试验航行轨迹上每个航行灯断光点的相对位置记录下来;步骤六、试验所得数据在试验后返航,根据勾股定理、三角函数计算实际环照角度。
[0006]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试验航行轨迹上的各个点X波段雷达均能探测到。
[0007]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相对位置包括X波段雷达到断光点的距离R

、R

在水面的投影R与船中线之间的夹角B。
[0008]优选的,一个航行灯在试验航行轨迹上设有两个断光点,分别设置在船的左右两侧。
[0009]优选的,前桅灯的断光点记为A1和A2,后桅灯的断光点记为A3和A4,艉灯的断光点记为A5和A6。
[0010]优选的,在测量前,待测船需停留在锚地或相对静止状态,且周围有开阔区域,此
时读取下船舶吃水高度,用于计算X波段雷达至水面的高度H。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拖轮观测断光点,雷达定位测量相对位置,为航行灯测量提供可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前桅灯)。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后桅灯)。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平面示意图(艉灯)。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X波段雷达与拖轮在垂直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见图1

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环照航行灯的角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试验指挥员携带一个对讲机位于被测船驾驶室X波段雷达操作站位置,X波段雷达操作站作为指挥点。
[0017]步骤二、前桅灯、X波段雷达、后桅灯和艉灯设置在船中线上,测量X波段雷达与各航行灯之间的距离L,调整X波段雷达量程,用于测量目标拖轮。
[0018]步骤三、校验员携带一个对讲机及望远镜位于拖轮,试验指挥员喊开始,拖轮即从船舷边向船艏作远离被测船的航行,直到X波段雷达能探测到拖轮后,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绕被测船缓慢航行,试验航行轨迹上的各个点X波段雷达均能探测到。
[0019]步骤四、校验员密切观测实际断光点A的出现,当拖轮进入光线变暗区间时,拖轮速度减慢,此时需通知驾驶室准备记录数据,当断光点A出现时,校验员通过对讲机报告试验指挥员,试验指挥员立即记录拖轮所在断光点的相对位置,相对位置包括X波段雷达到断光点的距离R

、R

在水面的投影R与船中线之间的夹角B。这里前桅灯的断光点记为A1和A2,后桅灯的断光点记为A3和A4,艉灯的断光点记为A5和A6。
[0020]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将试验航行轨迹上每个航行灯断光点的相对位置记录下来。
[0021]步骤六、试验所得数据在试验后返航,根据勾股定理、三角函数计算实际环照角度。
[0022]一个航行灯在试验航行轨迹上设有两个断光点,分别设置在船的左右两侧。
[0023]在测量前,待测船需停留在锚地或相对静止状态,且周围有开阔区域,此时读取下船舶吃水高度,用于计算X波段雷达至水面的高度H。
[0024]X波段雷达与实际断光点A在垂直面上形成直角三角形结构,已知H和R

,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R。
[0025]对于前桅灯实际环照角度的计算,根据正余弦定理计算航行灯的背光角度a1和a2,前桅灯实际环照角度=360
°
-a1-a2。
[0026]对于后桅灯实际环照角度的计算,根据正余弦定理计算航行灯的背光角度a3和a4,前桅灯实际环照角度=360
°
-a3-a4。
[0027]对于艉灯实际环照角度的计算,根据正余弦定理计算航行灯的背光角度a5和a6,前桅灯实际环照角度=360
°
-a5-a6。
[0028]比较航行灯实际发光角度与理论发光角度,允许偏差在
±5°
以内,超出范围的航行灯需要进行安装角度调整。
[0029]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环照航行灯的角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试验指挥员携带一个对讲机位于被测船驾驶室X波段雷达操作站位置,X波段雷达操作站作为指挥点;步骤二、前桅灯、X波段雷达、后桅灯和艉灯设置在船中线上,测量X波段雷达与各航行灯之间的距离L;步骤三、校验员携带一个对讲机及望远镜位于拖轮,试验指挥员喊开始,拖轮即从船舷边向船艏作远离被测船的航行,直到X波段雷达能探测到拖轮后,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绕被测船缓慢航行;步骤四、校验员密切观测实际断光点A的出现,当拖轮进入光线变暗区间时,拖轮速度减慢,此时需通知驾驶室准备记录数据,当断光点A出现时,校验员通过对讲机报告试验指挥员,试验指挥员立即记录拖轮所在断光点的相对位置;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将试验航行轨迹上每个航行灯断光点的相对位置记录下来;步骤六、试验所得数据在试验后返航,根据勾股定理、三角函数计算实际环照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佳常松银张明海王肇林王桥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