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安全生产的设备能耗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488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产设备损耗评估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安全生产的设备能耗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该设备能耗智能分析方法包括在每一个生产设备的电流通路上装配一电力监测元件,且所述生产设备和电力监测元件之间为串联,通过所述电力监测元件监测生产设备每一用电周期内的用电数据,在该用电周期结束后,对该用电周期内的用电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建立数据库,对每一用电周期内的用电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用电周期内的用电数据和生产数据进行计算,获取生产设备的相对损耗比和整体损耗比,便于客观地反映生产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和设备的老化程度,有利于生产安全,降低设备安全隐患。降低设备安全隐患。降低设备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安全生产的设备能耗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产设备损耗评估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安全生产的设备能耗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产设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人为操纵或智能操纵,直接改变原材料属性、性能、形态或增强外观价值所必需的劳动资料或器物。如高炉、机床、反应器、印染机等。生产设备的质量及其技术先进程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精度、产量和生产效率。生产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消耗逐渐转移到其产品中去。
[0003]生产设备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都会存在磨损,长期会用后,设备会逐渐产生损耗,其表现为:零件老化、转动间隙增大、摩擦力递增、耗能增加等,进而提高了生产成本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成本控制和安全生产,现有方式中,大多通过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停机、检修维保的方式,排查生产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问题,但是,生产设备在生产的过程中,产品加工量越大,生产设备磨损越快,尤其是短周期内进行加工大量的产品,会进一步加速生产设备的磨损,而定期的检修维保无法及时的发现并排除生产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隐患发生的几率,且生产设备内部大多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才能进行检修维保,进一步提高了检修维保的难度,更加不利于安全生产,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设备能耗智能分析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安全生产的设备能耗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通过对用电周期内的用电数据和生产数据进行计算,获取生产设备的相对损耗比和整体损耗比,便于客观地反映生产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和设备的老化程度,有利于生产安全,降低设备安全隐患。
[0005]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6]一种基于安全生产的设备能耗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07]获取生产设备在每一个电周期内的用电数据和生产数据,其中,所述用电数据包括:用电量W、负载时长T
PW
、待机时长T
PRE
以及加工时长T
RNG
,所述生产数据包括:合格产品数量Q
P
和不合格产品数量Q
N

[0008]根据第一用电周期的用电数据和第一用电周期的生产数据,对第一用电周期的效能比进行计算,得到第一用电周期生产设备的效能比,并记为标准效能比;
[0009]根据第N用电周期的用电数据和第N用电周期的生产数据,对第N用电周期的效能比进行计算,得到第N用电周期生产设备的效能比;
[0010]获取生产设备相对损耗标准值κ,通过相对损耗计算生产设备整体损耗标准值K;
[0011]根据第N

1用电周期的效能比、第N

1用电周期的用电数据、第N用电周期的效能比以及第N用电周期的用电数据,计算第N用电周期生产设备相对损耗比
[0012]若相对损耗比小于相对损耗标准值κ,生产设备进行正产生产;
[0013]若相对损耗比大于或等于相对损耗标准值κ,则反馈模块反馈检修信息至运维组,便于对生产设备及时进行检修;
[0014]根据标准效能比、第一用电周期的用电数据、第N用电周期的效能比以及第N用电周期的用电数据,计算第N用电周期生产设备整体损耗比
[0015]若整体损耗比小于整体损耗标准值K,生产设备进行正产生产;
[0016]若整体损耗比大于或等于整体损耗标准值K,则反馈模块反馈更换信息至运维组,便于对生产设备及时进行更换。
[0017]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效能比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0018]计算单个用电周期的工时比,所述工时比的计算公式为:
[0019]计算该用电周期内的性能工作比,所述性能工作比的计算公式为:其中,T
L
表示单个产品加工完毕的预估时长,T
D
表示单个产品加工完成的实际时长;
[0020]根据工时比和性能工作比计算该生产设备单一用电周期内的效能比,所述效能比的计算公式为:
[0021]在一种优选方案中,T
L
的具体数值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在第一用电周期之前,通过对多个生产设备以及多个生产人员加工完毕单个产品的时间进行记录,并取其平均值的方式获取,T
D
的计算公式为:
[0022]在一种优选方案中,计算第N用电周期生产设备相对损耗比的具体步骤如下:
[0023]根据第N

1用电周期的用电数据和第N用电周期的用电数据,计算第N用电周期生产设备的相对损耗比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υ
N
表示第N用电周期内的效能比,W
N
表示第N用电周期内的用电量,υ
N
‑1表示第N

1用电周期内的效能比,W
N
‑1表示第N

1用电周期内的用电量。
[0024]在一种优选方案中,计算第N用电周期生产设备整体损耗比的具体步骤如下:
[0025]根据第一用电周期的用电数据和第N用电周期的用电数据,计算第N用电周期生产设备的整体损耗比其计算公式为:其中,υ
N
表示第N用电周期内的效能比,W
N
表示第N用电周期内的用电量,υ1表示第一用电周期内的效能比,W1表示第一用电周期内的用电量。
[0026]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相对损耗标准值κ和整体损耗标准值K的计算方法为:
[0027]计算多个生产设备第二用电周期的相对损耗比,再取多个第二用电周期的相对损
耗比的平均值,并记为相对损耗标准值κ;
[0028]所述整体损耗比的计算公式为:其中,N为用电周期序号,D为每一个用电周期的天数,为每一年中的用电周期数量,表示生产设备使用的年数。
[0029]一种基于安全生产的设备能耗智能分析系统,应用于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生产的设备能耗智能分析方法,包括:
[0030]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为电力监测元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每一个用电周期内的用电数据;
[0031]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用电数据和生产数据进行录入、筛选以及分类存储;
[0032]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对用电数据和生产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数据处理模块能够对每个用电周期的效能比、相对损耗比以及整体损耗比进行计算;
[0033]反馈模块,当相对损耗比大于或等于相对损耗标准值κ时,或/和整体损耗比大于或等于整体损耗标准值K时,所述反馈模块用于向运维组反馈检修信息或/和更换信息。
[0034]一种人机交互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人机交互模块、信息显示模块、通讯传输模块和数据库,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终端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终端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0035]一种人机交互终端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安全生产的设备能耗智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生产设备在每一个电周期内的用电数据和生产数据,其中,所述用电数据包括:用电量W、负载时长T
PW
、待机时长T
PRE
以及加工时长T
RNG
,所述生产数据包括:合格产品数量Q
P
和不合格产品数量Q
N
;根据第一用电周期的用电数据和第一用电周期的生产数据,对第一用电周期的效能比进行计算,得到第一用电周期生产设备的效能比,并记为标准效能比;根据第N用电周期的用电数据和第N用电周期的生产数据,对第N用电周期的效能比进行计算,得到第N用电周期生产设备的效能比;获取生产设备相对损耗标准值κ,通过相对损耗计算生产设备整体损耗标准值K;根据第N

1用电周期的效能比、第N

1用电周期的用电数据、第N用电周期的效能比以及第N用电周期的用电数据,计算第N用电周期生产设备相对损耗比若相对损耗比小于相对损耗标准值κ,生产设备进行正产生产;若相对损耗比大于或等于相对损耗标准值κ,则反馈模块反馈检修信息至运维组,便于对生产设备及时进行检修;St6、根据标准效能比、第一用电周期的用电数据、第N用电周期的效能比以及第N用电周期的用电数据,计算第N用电周期生产设备整体损耗比若整体损耗比小于整体损耗标准值K,生产设备进行正产生产;若整体损耗比大于或等于整体损耗标准值K,则反馈模块反馈更换信息至运维组,便于对生产设备及时进行更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生产的设备能耗智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效能比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计算单个用电周期的工时比,所述工时比的计算公式为:计算该用电周期内的性能工作比,所述性能工作比的计算公式为:其中,T
L
表示单个产品加工完毕的预估时长,T
D
表示单个产品加工完成的实际时长;根据工时比和性能工作比计算该生产设备单一用电周期内的效能比,所述效能比的计算公式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生产的设备能耗智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T
L
的具体数值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在第一用电周期之前,通过对多个生产设备以及多个生产人员加工完毕单个产品的时间进行记录,并取其平均值的方式获取,T
D
的计算公式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生产的设备能耗智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计
算第N用电周期生产设备相对损耗比的具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雨婷陆逸飞沈辉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