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仿生螃蟹救护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475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仿生螃蟹救护床,包括固定主板、救护床板、驱动机构、多个蟹腿爬行机构、底板和升降机构,底板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固定主板下方,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控制底板进行升降,底板下方设置有轮状滑移机构,救护床板设置在固定主板上方,驱动机构与多个蟹腿爬行机构驱动连接,驱动机构设置在固定主板上,多个蟹腿爬行机构分别设置在固定主板的两侧,多个蟹腿爬行机构互相协调配合进行爬行移动,进而带动救护床板进行移动同时使得救护床板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崎岖不平的路面或平坦的路面上都能执行救援任务,实现对病人的快速、高效、安全运输。安全运输。安全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螃蟹救护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仿生螃蟹救护床。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救护床,如公开号为CN215273968U所公开的一种可实现快速转移的医疗救护床和公开号为CN112790916A所公开的一种急诊科用救护床,其都是通过轮子等轮状滑移机构来进行移动运输,其只方便在较为光滑平整的路面上进行快速运输,当其在草原、戈壁或乡村泥路等崎岖不平的路面进行移动运输时很难保证平稳性,容易发生颠簸从而造成病人的二次重伤,因此,现有技术的救护床在崎岖不平的路面条件下无法实现对病人的快速、高效、安全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仿生螃蟹救护床,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仿生螃蟹救护床,包括固定主板、救护床板、驱动机构、多个蟹腿爬行机构、底板和升降机构,底板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固定主板下方,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控制底板进行升降,底板下方设置有轮状滑移机构,救护床板设置在固定主板上方,驱动机构与多个蟹腿爬行机构驱动连接,驱动机构设置在固定主板上,多个蟹腿爬行机构分别设置在固定主板的两侧,多个蟹腿爬行机构互相协调配合进行爬行移动,进而带动救护床板进行移动同时使得救护床板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0005]优选地,轮状滑移机构包括两个万向轮和两个滑轮,两个万向轮设置在底板下方的后侧,两个滑轮设置在底板下方的前侧,滑轮还驱动连接有直流小电机,用于控制滑轮进行前后或者转弯运动。
[0006]优选地,驱动机构、升降机构、直流小电机分别远程通过蓝牙连接有操控终端,用于实现远程模式以及功能控制。
[0007]优选地,固定主板的前后两侧分别竖立设置有支撑板组,支撑板组包括互相平行的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组之间贯穿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中部设置有第一齿轮,驱动机构与第一齿轮传动配合,位于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之间的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蟹腿爬行机构与第二齿轮传动配合。
[0008]优选地,蟹腿爬行机构为四个,每两个蟹腿爬行机构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二齿轮的两侧并与其传动配合。
[0009]优选地,每个蟹腿爬行机构包括两个连杆组件,第一转轴两侧分别设置有传动组件,两个连杆组件分别对称设置在传动组件两侧。
[0010]优选地,传动组件包括均贯穿于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设置的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第二转轴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第二转轴的两端固定有圆盘,每个连杆组件包括触地脚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触地脚杆通过第一连
杆与第三转轴连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圆盘和触地脚杆连接,第二连杆的中部通过第三连杆第四转轴连接。
[0011]优选地,定义左下角的触地脚杆为1号触地脚杆,则按照逆时针顺序依序为2号触地脚杆、3号触地脚杆、4号触地脚杆、5号触地脚杆、6号触地脚杆、7号触地脚杆、8号触地脚杆,定义触地脚杆的动作分别为抬起与下放,则1号触地脚杆、3号触地脚杆、6号触地脚杆、 8号触地脚杆为动作同步的第一组触地脚杆,2号触地脚杆、4号触地脚杆、5号触地脚杆、7 号触地脚杆为动作同步的第二组触地脚杆,且第一组触地脚杆与第二组触地脚杆交替进行抬起与下放动作以实现爬行移动。
[0012]优选地,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在圆盘外侧面的边缘。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当在草原、戈壁或乡村泥路等恶劣路面环境下执行救援任务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多个蟹腿爬行机构进行互相协调配合模仿螃蟹行走时腿部的状态进行爬行移动,即通过抬腿换腿的方式进行爬行移动,能够在草原、戈壁或乡村泥路等崎岖不平的路面下实现平稳爬行移动,从而保证救护床板在移动运输病人时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平稳性更好,防止在病人在崎岖不平的路面进行转移途中发生颠簸从而造成病人的二次重伤,当仿生螃蟹救护床来到公路上时可以快速切换成车轮模式,即通过升降机构驱动控制底板进行下降,然后通过底板下方的轮状滑移机构对病人进行快速输送,本技术在崎岖不平的路面或平坦的路面上都能执行救援任务,实现对病人的快速、高效、安全运输。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去掉救护床板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底侧视角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去掉救护床板下的俯视图。
[0019]附图标注:1固定主板,2救护床板,3底板,4驱动机构,41减速直流电机,42驱动齿轮, 5蟹腿爬行机构,51连杆组件,511触地脚杆,512第一连杆,513第二连杆,514第三连杆,52 传动组件,521第二转轴,522第三转轴,523第四转轴,524第三齿轮,525圆盘,6内支撑板,7外支撑板,8第一转轴,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升降机构,12万向轮,13滑轮, 14直流小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1]参阅图1

4所示,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仿生螃蟹救护床,包括固定主板1、救护床板2、驱动机构4、多个蟹腿爬行机构5,还包括底板3和升降机构11,底板3通过升降机构11连接在固定主板1下方,升降机构11用于驱动控制底板3进行升降,底板3下方设置有轮状滑移机构,轮状滑移机构包括两个万向轮12和两个滑轮13,两个万向轮12设置在
底板3下方的后侧,两个滑轮12设置在底板3下方的前侧,滑轮13还驱动连接有直流小电机14,用于控制滑轮12进行前后或者转弯运动,救护床板2设置在固定主板1上方,驱动机构4与多个蟹腿爬行机构5驱动连接,驱动机构4设置在固定主板1上,多个蟹腿爬行机构5分别设置在固定主板1的两侧,多个蟹腿爬行机构5互相协调配合进行爬行移动,进而带动救护床板2进行移动同时使得救护床板2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水平状态;驱动机构4、升降机构11、直流小电机14分别远程通过蓝牙连接有操控终端,用于实现远程模式以及功能控制,固定主板1上还设置有驱动电源。
[0022]上述技术方案,救护床板2用于装载病人,升降机构11用于根据不同的地形来实现蟹腿爬行机构5和轮状滑移机构的自动切换调整运输;当遇到崎岖不平的路面时,通过操作手机等操控终端远程操控驱动机构4,使得驱动机构4驱动多个蟹腿爬行机构5进行互相协调配合模仿螃蟹行走时腿部的状态进行爬行移动,从而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下实现平稳爬行运输,同时,蟹腿爬行机构5也可以进行不同尺寸类型的更换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对应的,救护床板2也可以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螃蟹救护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主板、救护床板、驱动机构、多个蟹腿爬行机构、底板和升降机构,底板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固定主板下方,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控制底板进行升降,底板下方设置有轮状滑移机构,救护床板设置在固定主板上方,驱动机构与多个蟹腿爬行机构驱动连接,驱动机构设置在固定主板上,多个蟹腿爬行机构分别设置在固定主板的两侧,多个蟹腿爬行机构互相协调配合进行爬行移动,进而带动救护床板进行移动同时使得救护床板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水平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螃蟹救护床,其特征在于:轮状滑移机构包括两个万向轮和两个滑轮,两个万向轮设置在底板下方的后侧,两个滑轮设置在底板下方的前侧,滑轮还驱动连接有直流小电机,用于控制滑轮进行前后或者转弯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螃蟹救护床,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升降机构、直流小电机分别远程通过蓝牙连接有操控终端,用于实现远程模式以及功能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螃蟹救护床,其特征在于:固定主板的前后两侧分别竖立设置有支撑板组,支撑板组包括互相平行的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组之间贯穿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中部设置有第一齿轮,驱动机构与第一齿轮传动配合,位于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之间的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蟹腿爬行机构与第二齿轮传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螃蟹救护床,其特征在于:蟹腿爬行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玉红穆雨涵许可王江宋金航廖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