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压釜蒸汽节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4389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压釜蒸汽节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包括主蒸汽管道、中压蒸汽管道、低压蒸汽管道、四个蒸发釜、换热器、澄清池、闪蒸罐、储气罐和两个蒸汽喷射泵。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蒸汽喷射泵将釜内余汽增压后用于待蒸釜增温使得蒸汽得到了最大的利用,减小了能量浪费。蒸压釜凝水通入闪蒸罐闪蒸出的蒸汽由蒸汽喷射泵增压后用于待蒸釜的预进汽,闪蒸后的凝水进入换热器罐体用于加热生活用水;从换热器流出的凝水进入澄清池经澄清后再经炉前水处理进入锅炉中再次循环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最大程度利用蒸压釜排汽,能够充分利用釜内凝水所含有的余能,可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达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压釜蒸汽节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节能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蒸压釜蒸汽节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蒸压釜又称蒸养釜、压蒸釜,其作用是对釜内的产品进行高温养护,是制造灰砂砖等硅酸盐建筑制品的主要设备,同时,也广泛用于橡胶硫化、重金属冶炼、耐火砖浸油渗碳、复合玻璃蒸养、木材干燥和防腐处理、化纤产品高压处理、食品罐头高温高压处理、纸浆蒸煮、电缆硫化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
[0003]在现有技术中,蒸压釜保温结束后,釜内蒸汽和凝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然而釜内排出的蒸汽温度和压力还比较高,具有较大的能量利用价值。另外,工作后的釜内凝水也具有较高的温度也具有一定的利用前景,同时凝水中会含有较多的杂质,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损害。综上,现有蒸压釜运行中能耗大、污染环境。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利用蒸压釜排汽和凝水如何循环利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蒸压釜蒸汽节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能有效解决上述蒸压釜排汽和凝水未得到循环利用、直接排放损害环境等不足之处。
[0005]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蒸压釜蒸汽节能系统,包括主蒸汽管道、中压蒸汽管道、低压蒸汽管道、第一蒸发釜、第二蒸发釜、第三蒸发釜、第四蒸发釜、换热器、澄清池、闪蒸罐、储气罐、第一蒸汽喷射泵和第二蒸汽喷射泵,所述低压蒸汽管道分别通过支管与第一蒸发釜的第一进出气口、第二蒸发釜的第一进出气口、第三蒸发釜的第一进出气口、第四蒸发釜的第一进出气口和储气罐的出气口连接,所述中压蒸汽管道分别通过支管与第一蒸发釜的第二进出气口、第二蒸发釜的第二进出气口、第三蒸发釜的第二进出气口、第四蒸发釜的第二进出气口和第一蒸汽喷射泵的出气口连接,所述主蒸汽管道分别通过支管与第一蒸发釜的第三进出气口、第二蒸发釜的第三进出气口、第三蒸发釜的第三进出气口、第四蒸发釜的第三进出气口、第一蒸汽喷射泵的进气口和第二蒸汽喷射泵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釜的第四进出气口、第二蒸发釜的第四进出气口、第三蒸发釜的第四进出气口和第四蒸发釜的第四进出气口均与第一蒸汽喷射泵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釜的冷凝水出口、第二蒸发釜的冷凝水出口、第三蒸发釜的冷凝水出口和第四蒸发釜的冷凝水出口均与闪蒸罐的进水口连接,所述闪蒸罐的出气口与第二蒸汽喷射泵的进口连接,所述闪蒸罐的凝水依次经过换热器和澄清池后进入锅炉,所述第二蒸汽喷射泵的出口
与储气罐的进气口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与生活用水系统连接,且以生活用水作为冷流体。
[0007]优选的,所述澄清池中的水经过滤软化后进入锅炉。
[0008]优选的,所述闪蒸罐和换热器的底部均为可拆卸底部。
[0009]优选的,所述低压蒸汽管道与第一蒸发釜的第一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一阀门,与第二蒸发釜的第一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六阀门,与第三蒸发釜的第一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二阀门,与第四蒸发釜的第一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七阀门,与储气罐的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三十阀门,所述中压蒸汽管道与第一蒸发釜的第二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阀门,与第二蒸发釜的第二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七阀门,与第三蒸发釜的第二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十九阀门,与第四蒸发釜的第二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四阀门,所述主蒸汽管道与第一蒸发釜的第三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三阀门,与第二蒸发釜的第三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八阀门,与第三蒸发釜的第三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阀门,与第四蒸发釜的第三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五阀门,与第一蒸汽喷射泵的进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三十一阀门,与第二蒸汽喷射泵的进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十三阀门,所述第一蒸发釜的第四进出气口与第一蒸汽喷射泵的进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二蒸发釜的第四进出气口与第一蒸汽喷射泵的进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九阀门,所述第四阀门和第九阀门均通过设有第十二阀门的支管与第一蒸汽喷射泵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三蒸发釜的第四进出气口与第一蒸汽喷射泵的进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一阀门,所述第四蒸发釜的第四进出气口与第一蒸汽喷射泵的进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六阀门,所述第二十一阀门和第二十六阀门均通过设有第十八阀门的支管与第一蒸汽喷射泵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釜的冷凝水出口与闪蒸罐的进水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二蒸发釜的冷凝水出口与闪蒸罐的进水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十阀门,所述第五阀门和第十阀门均通过设有第十五阀门的支管与闪蒸罐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三蒸发釜的冷凝水出口与闪蒸罐的进水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三阀门,所述第四蒸发釜的冷凝水出口与闪蒸罐的进水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八阀门,所述第二十三阀门和第二十八阀门均通过设有第十七阀门的支管与闪蒸罐的进水口连接,所述闪蒸罐的出气口与第二蒸汽喷射泵的进口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十四阀门,所述闪蒸罐与换热器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十六阀门,所述换热器与澄清池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十一阀门;所述第二蒸汽喷射泵的出口与储气罐的进气口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二十九阀门。
[00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蒸压釜蒸汽节能系统的工作方法,当第一蒸发釜和第二蒸发釜作为保温釜,第三蒸发釜和第四蒸发釜作为待蒸釜时,所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打开第三十阀门、第二十二阀门和第二十七阀门,使储气罐内的蒸汽分别进入第三蒸发釜和第四蒸发釜预热釜体,预热完毕后关闭第三十阀门、第一阀门和第六阀门;第一蒸发釜和第二蒸发釜保温结束,开启第二阀门、第七阀门、第十九阀门和第二十四阀门,第一蒸发釜和第二蒸发釜内的高压蒸汽导入第三蒸发釜和第四蒸发釜,压力平衡后,关闭第二阀门和第七阀门;开启第四阀门、第九阀门、第十二阀门和第三十一阀门,第一蒸汽喷射泵开始工作,
将第一蒸发釜和第二蒸发釜内的余汽导入第三蒸发釜和第四蒸发釜,结束后依次关闭第三十一阀门、第十二阀门、第十九阀门和第二十四阀门;开启第二十阀门和第二十五阀门为第三蒸发釜和第四蒸发釜补汽,达到工作压力后关闭第二十阀门和第二十五阀门,第三蒸发釜和第四蒸发釜开始保温;打开第五阀门、第十阀门和第十五阀门,第一蒸发釜和第二蒸发釜内的冷凝水进入闪蒸罐闪蒸出蒸汽,打开第十三阀门、第十四阀门和第二十九阀门,第二蒸汽喷射泵将蒸汽提升压力后导入储气罐,同时打开第十一阀门和第十六阀门,闪蒸罐产生的冷凝水流入换热器与生活用水进行换热,换热后排入澄清池,经沉淀软化处理后进入锅炉;待第一蒸发釜和第二蒸发釜内的凝水排空后,依次关闭第五阀门、第十阀门、第十三阀门和第二十九阀门;此时第一蒸发釜和第二蒸发釜成为待蒸釜,打开第三十阀门、第一阀门和第六阀门使储气罐内的蒸汽分别进入第一蒸发釜和第二蒸发釜预热釜体,压力平衡后关闭第三十阀门、第一阀门和第六阀门;开启第十九阀门、第二十四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七阀门,将第三蒸发釜和第四蒸发釜内的高压蒸汽导入第一蒸发釜和第二蒸发釜,当压力平衡后,关闭第十九阀门和第二十四阀门;开启第二十六阀门、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压釜蒸汽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蒸汽管道、中压蒸汽管道、低压蒸汽管道、第一蒸发釜(100)、第二蒸发釜(200)、第三蒸发釜(300)、第四蒸发釜(400)、换热器(500)、澄清池(600)、闪蒸罐(700)、储气罐(800)、第一蒸汽喷射泵(900)和第二蒸汽喷射泵(901),所述低压蒸汽管道分别通过支管与第一蒸发釜(100)的第一进出气口、第二蒸发釜(200)的第一进出气口、第三蒸发釜(300)的第一进出气口、第四蒸发釜(400)的第一进出气口和储气罐(800)的出气口连接,所述中压蒸汽管道分别通过支管与第一蒸发釜(100)的第二进出气口、第二蒸发釜(200)的第二进出气口、第三蒸发釜(300)的第二进出气口、第四蒸发釜(400)的第二进出气口和第一蒸汽喷射泵(900)的出气口连接,所述主蒸汽管道分别通过支管与第一蒸发釜(100)的第三进出气口、第二蒸发釜(200)的第三进出气口、第三蒸发釜(300)的第三进出气口、第四蒸发釜(400)的第三进出气口、第一蒸汽喷射泵(900)的进气口和第二蒸汽喷射泵(901)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釜(100)的第四进出气口、第二蒸发釜(200)的第四进出气口、第三蒸发釜(300)的第四进出气口和第四蒸发釜(400)的第四进出气口均与第一蒸汽喷射泵(900)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釜(100)的冷凝水出口、第二蒸发釜(200)的冷凝水出口、第三蒸发釜(300)的冷凝水出口和第四蒸发釜(400)的冷凝水出口均与闪蒸罐(700)的进水口连接,所述闪蒸罐(700)的出气口与第二蒸汽喷射泵(901)的进口连接,所述闪蒸罐(700)的凝水依次经过换热器(500)和澄清池(600)后进入锅炉,所述第二蒸汽喷射泵(901)的出口与储气罐(800)的进气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压釜蒸汽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500)与生活用水系统连接,且以生活用水作为冷流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压釜蒸汽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600)中的水经过滤软化后进入锅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压釜蒸汽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罐(700)和换热器(500)的底部均为可拆卸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压釜蒸汽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蒸汽管道与第一蒸发釜(100)的第一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一阀门(1),与第二蒸发釜(200)的第一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六阀门(6),与第三蒸发釜(300)的第一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二阀门(22),与第四蒸发釜(400)的第一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七阀门(27),与储气罐(800)的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三十阀门(30),所述中压蒸汽管道与第一蒸发釜(100)的第二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阀门(2),与第二蒸发釜(200)的第二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七阀门(7),与第三蒸发釜(300)的第二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十九阀门(19),与第四蒸发釜(400)的第二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四阀门(24),所述主蒸汽管道与第一蒸发釜(100)的第三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三阀门(3),与第二蒸发釜(200)的第三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八阀门(8),与第三蒸发釜(300)的第三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阀门(20),与第四蒸发釜(400)的第三进出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五阀门(25),与第一蒸汽喷射泵(900)的进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
有第三十一阀门(31),与第二蒸汽喷射泵(901)的进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十三阀门(13),所述第一蒸发釜(100)的第四进出气口与第一蒸汽喷射泵(900)的进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四阀门(4),所述第二蒸发釜(200)的第四进出气口与第一蒸汽喷射泵(900)的进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九阀门(9),所述第四阀门(4)和第九阀门(9)均通过设有第十二阀门(12)的支管与第一蒸汽喷射泵(900)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三蒸发釜(300)的第四进出气口与第一蒸汽喷射泵(900)的进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一阀门(21),所述第四蒸发釜(400)的第四进出气口与第一蒸汽喷射泵(900)的进气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六阀门(26),所述第二十一阀门(21)和第二十六阀门(26)均通过设有第十八阀门(18)的支管与第一蒸汽喷射泵(900)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釜(100)的冷凝水出口与闪蒸罐(700)的进水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五阀门(5),所述第二蒸发釜(200)的冷凝水出口与闪蒸罐(700)的进水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十阀门(10),所述第五阀门(5)和第十阀门(10)均通过设有第十五阀门(15)的支管与闪蒸罐(700)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三蒸发釜(300)的冷凝水出口与闪蒸罐(700)的进水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第二十三阀门(23),所述第四蒸发釜(400)的冷凝水出口与闪蒸罐(700)的进水口连接的支管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林徐茂淯郭成龙霍宇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