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挡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395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填挡墙,包括依次设置的框架层、网板层、内膜层,所述框架层包括均匀设置的横梁和均匀设置的竖梁垂直交叉形成的网格状的框架,在所述横梁和所述竖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顶在巷道端口的左右岩壁,所述竖梁的两端分别顶在所述巷道端口的上下岩壁,所述固定杆植入其临近的岩壁中;所述网板层包括覆盖并固定在所述框架上的网孔板,所述网孔板朝向所述巷道的充填侧;所述内膜层包括覆盖在所述网孔板上的透水布,所述透水布的周边与所述巷道端口的岩壁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渗水性好、成本低、可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填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矿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充填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方法或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方法,在充填前需要在采场巷道的端口施工充填挡墙,目前常用的充填挡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砌式挡墙,这两种档墙成本高、材料不能重复利用,施工工序多,滤水性较差;还有一种袋式挡墙,虽然柔性好、滤水性强,但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布袋充填和采场内充填的时间顺序很好的结合把控,施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填挡墙,渗水性好、成本低、可重复使用。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充填挡墙,包括依次设置的框架层、网板层、内膜层,其中,所述框架层包括均匀设置的横梁和均匀设置的竖梁垂直交叉形成的网格状的框架,在所述横梁和所述竖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顶在巷道端口的左右岩壁,所述竖梁的两端分别顶在所述巷道端口的上下岩壁,所述固定杆植入其临近的岩壁中;所述网板层包括覆盖并固定在所述框架上的网孔板,所述网孔板朝向所述巷道的充填侧;所述内膜层包括覆盖在所述网孔板上的透水布,所述透水布的周边与所述巷道端口的岩壁固定。
[0005]所述网孔板的网孔小于50mm
×
50mm。
[0006]所述网孔板通过均匀设置的钢丝捆绑在所述框架上。
[0007]所述横梁和所述竖梁均为槽钢,所述网孔板包括两层钢筋网,所述固定杆包括圆钢。
[0008]所述透水布包括两层土工布,在所述透水布的边缘均匀穿设有木锲,所述木锲与所述巷道端口的岩壁固定。
[0009]所述透水布通过均匀设置的钢丝捆绑在所述钢筋网上。
[0010]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充填挡墙施工方法,用于施工上述的充填挡墙,包括以下步骤:
[0011]加工框架层:根据所述巷道断面的尺寸和第一次充填的料浆高度,确定所述横梁之间的间距、所述竖梁之间的间距,将所述横梁和所述竖梁焊接在一起;
[0012]加工网板层:将所述网孔板覆盖在所述框架层朝向填充侧的一面,并与所述框架层捆绑在一起;
[0013]固定内膜层:将所述透水布的周边与所述巷道端口的岩壁固定;
[0014]固定框架层:在每个横梁的两端对应的岩壁处均水平植入所述固定杆,在所述竖梁的两端对应的岩壁处均竖向植入所述固定杆,每个横梁和竖梁的端部均与对应的固定杆焊接。
[0015]在所述加工网板层时,在所述网孔板的最上方设置有充填管穿口;在所述固定内
膜层时,在所述透水布上留有与所述充填管穿口重合的缺口。
[0016]当所述巷道断面的面积不大于设定面积,所述第一次充填的料浆高度不大于设定高度时,所述横梁、所述竖梁之间的间距均等于或大于设定间距;
[0017]当巷道断面的面积大于所述设定面积和/或所述第一次充填的料浆高度大于所述设定高度时,所述横梁、所述竖梁之间的间距均小于所述设定间距。
[0018]所述设定面积为3m
×
3m,所述设定高度为1.8m,所述设定间距为0.6m。
[0019]从上面的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充填挡墙及其施工方法,采用横梁和竖梁构成的框架层,在框架层上敷设有网孔板,在网孔板上敷设有透水布,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设置框架层的结构,框架层牢固地固定在巷道端口的岩壁上,框架层能够牢固地支撑网孔板和透水布,阻挡料浆的涌出,网孔板和透水布的透气性、渗水性好,有助于充填料浆的快速凝固,根据充填的实际情况增加横梁竖梁,提高抗侧压能力。本专利技术渗水性好、抗侧压的能力强、安全牢固、安装方便灵活、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0020]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充填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充填挡墙的侧视图;
[0023]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充填挡墙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24]其中,1

横梁、2

竖梁、3

固定杆、4

网孔板、5

透水布、6

充填管穿口。
[0025]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专利技术可施加各种变更并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将特定实施例示例于附图并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非限定于该特定实施方式,涵盖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及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等同物以及替代物,应理解为都包括在内。
[002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8]实施例1
[0029]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充填挡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充填挡墙的侧视图;
[0030]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充填挡墙,为适用于进路式充填法采场的挡墙,也可适用于其他场合充填物料时,阻挡物料涌出。
[0031]本充填挡墙包括依次设置的框架层、网板层、内膜层,框架层用于竖向固定在整个巷道端口,起到牢固支撑的作用,网板层用于铺设在框架层的内侧,起到支撑内膜层的作用,内膜层起到阻挡巷道内充填的浆料涌出的作用。浆料涌在内膜层上,对内膜层产生侧压力,内膜层紧贴在网板层上,网板层竖直平整的支撑着内膜层,使浆料的冲击不会使内膜层弯曲变形,网板层通过与岩壁固定的框架层的支撑,在浆料的冲击下也不会位移和变形,框架层、网板层、内膜层形成牢固严实的浆料阻挡墙体。
[0032]框架层可包括均匀设置的横梁1和均匀设置的竖梁2垂直交叉形成的网格状的框
架,框架安装在巷道端口处,横梁1的两端分别顶在巷道端口的左右岩壁,竖梁2的两端分别顶在巷道端口的上下岩壁。框架竖向覆盖整个巷道端口,框架的四周根据巷道端口的形状确定,巷道端口的形状往往不规则,每根横梁1、每根竖梁2的长度根据其对应的位置确定,横梁1的间距、竖梁2的间距均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和巷道断面的情况确定。横梁1和竖梁2均可采用[14a槽钢。
[0033]框架的固定可为,在横梁1和竖梁2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杆3,固定杆3植入其临近的岩壁中。固定杆3可采用圆钢切割而成,切割长度可为0.6m。切割相应数量的固定杆3,在横梁1、竖梁2两端对应的岩壁位置钻孔,固定杆3植入孔中,连接横梁1的固定杆3基本水平植入,连接竖梁2的固定杆3基本竖向植入。固定杆3固定好后,将横梁1、竖梁2与之焊接。
[0034]网板层可包括覆盖并固定在框架上的网孔板4,网孔板4朝向巷道的充填侧,网孔板4的边缘与岩壁严密接触。为了有效的支撑内膜层,增强内膜层的抗压能力,网孔板4的网孔不大于50mm
×
50mm。网孔板4可采用钢筋网,为了进一步增强抗压能力,可采用两层钢筋网重叠。钢筋网通过均匀设置的钢丝捆绑在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填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框架层、网板层、内膜层,其中,所述框架层包括均匀设置的横梁和均匀设置的竖梁垂直交叉形成的网格状的框架,在所述横梁和所述竖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顶在巷道端口的左右岩壁,所述竖梁的两端分别顶在所述巷道端口的上下岩壁,所述固定杆植入其临近的岩壁中;所述网板层包括覆盖并固定在所述框架上的网孔板,所述网孔板朝向所述巷道的充填侧;所述内膜层包括覆盖在所述网孔板上的透水布,所述透水布的周边与所述巷道端口的岩壁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板的网孔小于50mm
×
5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板通过均匀设置的钢丝捆绑在所述框架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和所述竖梁均为槽钢,所述网孔板包括两层钢筋网,所述固定杆包括圆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布包括两层土工布,在所述透水布的边缘均匀穿设有木锲,所述木锲与所述巷道端口的岩壁固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填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布通过均匀设置的钢丝捆绑在所述钢筋网上。7.一种充填挡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施工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