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393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其结构包括:三角架、梯形横向杆、电动机、伸缩机构、夹取组件,三角架与梯形横向杆的左右两侧进行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伸缩机构进一步改进后,通过所装有的多颗小型齿轮以及转轮的辅助伸缩轴的相互搭配下,能在延伸杆带动夹取组件伸缩位移过程中利用小型齿轮的齿槽、齿牙的限定与辅助伸缩轴的高强度韧性相互配合来提高延伸杆的承重性,从而延伸杆下降过程幅度与速度均会被小型齿轮与辅助伸缩轴所控制,使之达成缓慢下降的特点,并且在延伸杆停止运动时,小型齿轮将会与高韧性的辅助伸缩轴在原点进行静止卡住,防止单一的转轮被夹取组件的材料重量再次拉扯而产生的自主下滑情况。料重量再次拉扯而产生的自主下滑情况。料重量再次拉扯而产生的自主下滑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建造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材料输送装置名副其实为代替人工将特定材料从特定区域输送到相应的建筑区域当中,以自动化代替人工搬运的特点,提高材料的输送速度,从而在市政井道修建时,输送装置则能将相应的弧形钢筋、水泥、管材等特定井道修建材料进行自动化运输,从而能够保证材料输送的稳定性,防止因井道处于地下而产生的材料搬运的不便性,间接提高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系数,断绝高度影响产生的材料掉落情况;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输送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钢筋、水泥、管材等材料均借助输送装置的夹取升降特点来逐一送入井道内部进行使用,但输送装置的夹取升降组件承重能力有限,从而在钢筋、水泥或管材某一部分的材料被夹取输送过程中,因自身重量结合井道的悬空离心力影响下会加倍增加夹取升降组件的高度控制难度,最终再因下降惯性的冲击影响则容易使夹取升降组件直接造成失控,而直接与材料一同直线高速下降,从而影响材料的正常输送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其结构包括:三角架、梯形横向杆、电动机、伸缩机构、夹取组件,所述三角架与梯形横向杆的左右两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机嵌入于梯形横向杆的中段部位,所述伸缩机构与电动机进行通电连接,所述夹取组件与伸缩机构下端进行固定连接并进行伸缩活动。
[000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机构设有小型齿轮、转轮、辅助伸缩轴、延伸杆、衔接组件,所述小型齿轮与转轮为同一圆心,所述转轮与辅助伸缩轴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延伸杆贯穿于辅助延伸轴的中段部位并进行活动配合,所述衔接组件固定于延伸杆的下端部位,所述衔接组件与夹取组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小型齿轮为碳钢材质所制成,所述转轮数量与小型齿轮数量为一致并且均匀的分布在辅助伸缩轴的左右两侧,所述辅助伸缩轴内含有相应的高韧性弹簧,所述延伸杆为垂直布置。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衔接组件设有卡槽、滑块、活动装置、间距槽、阻挡块,所述卡槽与滑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滑块两侧与活动装置相贴合,所述间距槽与活动装置相通,所述组装块通过间距槽与活动装置相通,所述阻挡块焊接于滑块的两侧终端,所述活动装置通过间距槽与夹取组件进行活动连接,所述滑块通过卡槽与延伸杆相连接;所述卡槽为方形凹陷形态,所述滑块表层为精抛光形态,所述活动装置形状与滑块为一致,所述阻挡块在滑块两侧各设有一块。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装置设有滑槽、移动块、实心板、提升器,所述滑槽贯穿于移动块的中心部位,所述移动块下端与实心板进行焊接连接,所述提升器与实
心板侧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提升器通过移动块、滑槽与滑块进行活动配合;所述滑槽为方形抛光形态,所述移动块为金属制品,所述实心板与移动块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升器设有触发钮、收缩组件、弹力块、空腔、限定槽、框体,所述触发钮嵌入于收缩组件的中心部位,所述弹力块安装于收缩组件的左右两侧并通过触发钮与收缩组件进行活动连接,所述空腔与弹力块、收缩组件相通,所述限定槽通过空腔与弹力块相通,所述框体与限定槽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框体侧端与实心板进行定位连接;所述触发钮为圆形形状,所述收缩组件为长方形形状并且内部含有相应的收纳槽,所述弹力块底部包含有弹簧,所述限定槽形状与弹力块为一致。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取组件设有锁定组件、垂直杆、支撑杆、接触块、夹块,所述锁定组件贯穿于垂直杆的中上部位,所述垂直杆两侧与支撑杆进行焊接连接,所述接触块通过支撑杆与接触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夹块与接触块边缘进行焊接连接,所述垂直杆通过锁定组件衔接组件进行卡合连接;所述垂直杆两侧各设有一根倾斜支撑杆并形成对称形态,所述接触块为长方形实心形态,所述夹块在接触块上一共设有六块并且形成三三对称的特点。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组件设有凸杆、装配环、穿插槽,所述凸杆与装配环外层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穿插槽贯穿于装配环的圆心部位,所述装配环通过凸杆固定于垂直杆的中上部位,所述穿插槽贯穿于垂直杆的中上部位;所述凸杆在装配环上一共设有六根,所述装配环圆心部位的穿插槽为六角空心形状。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由伸缩机构进一步改进后,通过所装有的多颗小型齿轮以及转轮的辅助伸缩轴的相互搭配下,能在延伸杆带动夹取组件伸缩位移过程中利用小型齿轮的齿槽、齿牙的限定与辅助伸缩轴的高强度韧性相互配合来提高延伸杆的承重性,从而延伸杆下降过程幅度与速度均会被小型齿轮与辅助伸缩轴所控制,使之达成缓慢下降的特点,并且在延伸杆停止运动时,小型齿轮将会与高韧性的辅助伸缩轴在原点进行静止卡住,防止单一的转轮被夹取组件的材料重量再次拉扯而产生的自主下滑情况,从而能有效的解决因离心力与材料重量的影响产生的伸缩输送失控情况的产生,进一步加强输送装置的稳定性。
[0011]2.本专利技术由衔接组件的活动装置进一步改进后,通过两组移动块与滑槽在滑块上的装配特点下,其能够通过实心板将提升器与夹取组件进行衔接,以至于提升器能与夹取组件进行一同活动,从而根据提升器内部的弹力块与限定槽形状的搭配卡合效果下能依据材料的长度特点来控制夹取组件的夹取范围,进而弹力块卡入限定槽内部后则能够防止材料输送过程产生的反弹倾斜情况,防止两侧受力不均匀而影响了小型齿轮与辅助伸缩轴的静置牢固性。
[0012]3.本专利技术由夹取组件进一步改进后,通过接触块上的多块对称夹块能有效的将相应材料边缘进行限定在原点,使材料边缘可与接触块表层实现完全贴合,防止输送过产生的两侧松动而造成的脱落,同时依据垂直杆上的锁定组件内部的六角穿插槽特点下,其能与特殊定制的六角插块进行衔接装配卡合,进而提高自身与衔接组件的衔接性能,保证材料的稳定输送。
附图说明
[0013]图1属于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属于一种伸缩机构改进后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属于一种衔接组件改进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属于一种活动装置改进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属于一种提升器改进后内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属于一种夹取组件改进后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属于一种锁定组件改进后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三角架

1、梯形横向杆

2、电动机

3、伸缩机构

4、夹取组件

5、小型齿轮

41、转轮

42、辅助伸缩轴

43、延伸杆

44、衔接组件

45、卡槽

451、滑块...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其结构包括:三角架(1)、梯形横向杆(2)、电动机(3)、伸缩机构(4)、夹取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架(1)与梯形横向杆(2)的左右两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机(3)嵌入于梯形横向杆(2)的中段部位,所述伸缩机构(4)与电动机(3)进行通电连接,所述夹取组件(5)与伸缩机构(4)下端进行固定连接并进行伸缩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4)设有小型齿轮(41)、转轮(42)、辅助伸缩轴(43)、延伸杆(44)、衔接组件(45),所述小型齿轮(41)与转轮(42)为同一圆心,所述转轮(42)与辅助伸缩轴(43)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延伸杆(44)贯穿于辅助延伸轴(43)的中段部位并进行活动配合,所述衔接组件(45)固定于延伸杆(44)的下端部位,所述衔接组件(45)与夹取组件(5)进行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组件(45)设有卡槽(451)、滑块(452)、活动装置(453)、间距槽(454)、阻挡块(455),所述卡槽(451)与滑块(45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滑块(452)两侧与活动装置(453)相贴合,所述间距槽(454)与活动装置(453)相通,所述组装块(455)通过间距槽(454)与活动装置(453)相通,所述阻挡块(455)焊接于滑块(452)的两侧终端,所述活动装置(453)通过间距槽(454)与夹取组件(5)进行活动连接,所述滑块(452)通过卡槽(451)与延伸杆(44)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井道修建用材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装置(453)设有滑槽(a1)、移动块(a2)、实心板(a3)、提升器(a4),所述滑槽(a1)贯穿于移动块(a2)的中心部位,所述移动块(a2)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璐丁天盛易逊张羽陈树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