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329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其包括基质段和过滤段;所述过滤段包括透气性过滤单元和包裹在透气性过滤单元外侧的包裹层;所述透气性过滤单元包括远唇段和近唇段,所述远唇段和近唇段均为棒状结构,所述远唇段的外径小于所述近唇段的外径,所述远唇段的侧壁与所述包裹层的侧壁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具有制造简单、工艺流程简洁、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且通过利用在气溶胶生成制品中设置过滤单元,基质段受热后产生的气溶胶在经过过滤单元后能有效降低气溶胶温度和有害物质,并且能改善气溶胶透过均匀性和抽吸流畅度。吸流畅度。吸流畅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加热不燃烧卷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

技术介绍

[0002]加热不燃烧(Heat

not

burn,HNB)烟制品(气溶胶生成制品)是通过特殊的加热源对烟丝进行加热,加热时烟丝中的尼古丁及香味等物质通过挥发产生烟气来满足吸烟者需求的一种新型烟草制品。加热不燃烧烟制品在低温条件下,通常为300℃左右被加热,与传统卷烟相比,大幅度降低烟气中的焦油和有害物质的释放,因此在市场上越发受关注,成为烟草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0003]目前常见的气溶胶生成制品由四个节段组成,从远唇端到近唇端分别是气溶胶基质段、空心段、降温段、过滤段。加工制备方法目前多采用改装卷烟机制备气溶胶基质,滤棒成型机分别将各段制备好,最终通过复合滤棒机进行设计组合按照四元复合形式制备成加热不燃烧发烟制品。该方法对滤棒复合机的要求较高,且需改装卷烟机,复合程度复杂,生产成本高、制备工序也繁琐。
[000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其包括基质段1和过滤段2;
[0006]所述过滤段2包括透气性过滤单元21和包裹在透气性过滤单元21外侧的包裹层22;
[0007]所述透气性过滤单元21包括远唇段211和近唇段212,所述远唇段211和近唇段212均为棒状结构,所述远唇段211的外径小于所述近唇段212的外径,所述远唇段211的侧壁与所述包裹层22的侧壁之间形成气流通道24。
[0008]其中,所述基质段1内填充有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透气性过滤单元21由淀粉、硅胶、橡胶、聚酯类高分子纤维、丙纤纤维、聚乙烯纤维、醋酸纤维等高分子纤维通过注塑、挤压、膨化、聚拢成形等方式形成的变径状棒体。所述透气性过滤单元21的孔隙率为0.3

0.8。
[0009]优选地,透气性过滤单元21内部没有轴向直接贯通的通道。
[0010]所述包裹层22是采用纸、纸管、金属箔、PE、PLA或其他高分子膜材料将所述的透气性过滤单元21进行包覆形成的,所述透气性过滤单元21的近唇段212的外表面与所述包裹层22的内表面贴合。所述包裹层22的厚度为0.01

1mm,透气率为0

800mm/s。
[0011]优选地,所述透气性过滤单元21还包括变径段213,所述变径段213设置在所述远唇段211和近唇段212之间。
[0012]优选地,从所述透气性过滤单元21的近唇端向远唇端方向3

35mm处设置有所述变径段213。
[0013]优选地,所述远唇段211和所述近唇段212通过变径段213圆滑过渡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变径段213的外径从所述远唇段211向所述近唇段212的方向逐渐增
大。
[0015]优选地,所述透气性过滤单元21的长度为5

40mm,远唇段211的外径为3.95

8.95mm,所述近唇段212的外径为4

9mm。
[0016]优选地,从所述透气性过滤单元21的近唇端向远唇端方向3~35mm处通过设置圆角、钝角等进行倒角处理,形成所述变径段213,所述变径段213的倒角弧长为0.1~3mm,通过变径处理将过滤段2的直径缩减至3.95~8.95mm,形成所述远唇段211。
[0017]优选地,所述基质段1与所述透气性过滤单元21之间形成有空腔;或者所述透气性过滤单元21与所述基质段1相互抵接。
[0018]优选地,所述包裹层22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孔23,所述进气孔23与所述气流通道24连通。
[0019]优选地,所述进气孔23靠近所述气流通道24的近唇端设置。
[0020]优选地,所述进气孔23沿所述包裹层22周向设置有至少一圈所述进气孔23。
[0021]所述进气孔23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矩形或六边形,但不限于上述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任何孔型。
[0022]抽吸时,空气从所述基质段1的远唇端进入,将基质段1受热后产生的气溶胶进行提取,形成混合气流。混合气流流向过滤段2后,从进气孔23进入的空气通过气流通道24内,将混合气流进一步冷却和稀释。混合气流从所述过滤单元21的远唇端进入,并流向过滤单元21的近唇端,进而进入使用者的口腔。
[0023]优选的,所述基质段1的远唇端为封闭状态,抽吸时,空气从所述进气孔23进入,通过气流通道24流向所述基质段1的近唇端的下游处,与所述基质段1受热后挥发出气溶胶进行混合、稀释,形成混合气流。混合气流从所述过滤单元21的远唇端进入,并流向过滤单元21的近唇端,进而进入使用者的口腔。
[002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本技术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具有制造简单、工艺流程简洁、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且通过利用在气溶胶生成制品中设置过滤单元,基质段受热后产生的气溶胶在经过过滤单元后能有效降低气溶胶温度和有害物质,并且能改善气溶胶透过均匀性和抽吸流畅度。
[0026]2.本技术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包括基质段和过滤段,该过滤段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将传统的四段式烟支中的空心段、降温段、过滤段三段功能整合到一段中,可将现有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四段式结构缩短为仅包含气溶胶基质的基质段和过滤段的两段式结构,是一种新的气溶胶生成制品。
[0027]3.本技术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在包裹层上设置进气孔,使用时,空气从进气孔流入过滤段部的气流通道内,进而流向基质段的近唇段与基质段受热后产生的气溶胶进行混合,再从所述过滤单元的远唇端流向所述过滤单元的近唇端,进而被抽吸者吸入口腔,能有效降低气溶胶温度和有害物质,并且能改善气溶胶透过均匀性和抽吸流畅度。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过滤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气溶胶生成制品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气溶胶生成制品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气溶胶生成制品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

基质段,2

过滤段,21

过滤单元,211

远唇段,212

近唇段,213

变径段,22

包裹层,23

进气孔,24

气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4]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质段(1)和过滤段(2);所述过滤段(2)包括透气性过滤单元(21)和包裹在透气性过滤单元(21)外侧的包裹层(22);所述透气性过滤单元(21)包括远唇段(211)和近唇段(212),所述远唇段(211)和近唇段(212)均为棒状结构,所述远唇段(211)的外径小于所述近唇段(212)的外径,所述远唇段(211)的侧壁与所述包裹层(22)的侧壁之间形成气流通道(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性过滤单元(21)还包括变径段(213),所述变径段(213)设置在所述远唇段(211)和近唇段(2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透气性过滤单元(21)的近唇端向远唇端方向3

35mm处设置有所述变径段(21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唇段(211)和所述近唇段(212)通过变径段(213)圆滑过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制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桂民倪军李景权张红国曹环魏明文李文凤汤建国廖晓祥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