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327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端盖组件、支撑件和端子组件;壳体具有开口;电极组件容纳于壳体内;端盖组件盖合于开口;支撑件设置于端盖组件和电极组件的主体部之间;端子组件至少一部分延伸至端盖组件和支撑件之间,端子组件与电极组件的极耳导电连接;支撑件面向端盖组件的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容纳部,第一容纳部被配置为容纳端子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减小端子组件和支撑件形成的整体在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减小端子组件和支撑件形成的整体占用壳体的内部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辆使用较多的电池一般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和存储时间长等优点。
[0003]电池单体壳体和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容纳于壳体内。若是电极组件能够充分利用对壳体的内部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从而满足用电需求。因此,如何保证电池单体的壳体的内部空间能够被充分的用于容纳电极组件成为电池
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端盖组件、支撑件和端子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极耳,所述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端盖组件盖合于所述开口;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壳体内,且设置于所述端盖组件和所述主体部之间;所述端子组件至少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端盖组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端子组件与所述极耳导电连接;其中,所述支撑件具有面向所述端盖组件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端子组件的至少一部分。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件面向端盖组件的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一容纳部,能够容纳端子组件延伸至支撑件和端盖组件的部分的一部分,能够减小端子组件和支撑件形成的整体在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减小端子组件和支撑件形成的整体占用壳体的内部的空间,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0007]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内。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容纳部的设置使得支撑件在第一容纳部对应位置的强度弱于支撑件其他部位的强度,第一加强部设置在第一容纳部内,能够增强支撑件在第一容纳部对应位置的强度,提高支撑件的支撑能力。
[0009]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延伸至所述端盖组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的集流构件,沿所述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支撑件上的投影与所述集流构件在所述支撑件上的投影不重叠,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集流构件和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底面之间。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加强部的第一部分在支撑件上的投影与集流构件在支撑件上的投影不重叠,第二部分位于集流构件和第一容纳部的底面之间,则第一加强部尽可能大面积的对第一容纳部对应的位置起到加强作用,进一步地提高支撑件的结构强度。
[0011]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部分面向所述端盖组件的表面相对所述第二部分面向所述端盖组件的表面更靠近所述第一表面。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部分面向端盖组件的表面相对第一加强部位于集流构件和第一容纳部的底面之间的第二部分面向端盖组件的表面更靠近第一表面,则第二部分面向端盖组件的一侧为容纳集流构件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在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上,集流构件能够尽可能多的容纳于第一容纳部内,有利于减小集流构件和支撑件形成的整体占用壳体内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减小端子组件和支撑件形成的整体结构占用壳体内部的空间,进而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0013]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延伸至所述端盖组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的集流构件,沿所述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集流构件在所述支撑件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在所述支撑件上的投影不重叠。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集流构件在支撑件上的投影与第一加强部的在支撑件上的投影不重叠,第一加强部避让集流构件设置,既能起到增强支撑件在第一容纳部对应位置的结构强度,还能避免集流构件和第一加强部相互干涉而影响集流构件安置。
[0015]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部包括连通的第一容纳区和第二容纳区,沿所述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容纳区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容纳区的深度,所述集流构件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区,所述第一加强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区。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集流构件容纳于深度较大的第一容纳区,第一容纳区为容纳集流构件提供较大的空间。第一加强部位于第二容纳区,则第一加强部避让集流构件设置,既能起到增强支撑件在第一容纳部对应位置的结构强度,还能避免集流构件和第一加强部相互干涉而影响集流构件安置。
[0017]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设置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从所述第一表面向靠近所述端盖组件的方向凸出。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凸部的设置能够在端盖组件向壳体的内部变形的过程中,对端盖组件起到支撑作用,缓解端盖组件的坍塌,且能缓解支撑件的受力,从而缓解对电极组件挤压。
[0019]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端盖组件间隙设置。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凸部和端盖组件在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上间隙设置,则为端盖组件向壳体内部变形提供一定的空间,在端盖组件受到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保护端盖组件。
[0021]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凸部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容纳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凸部设置于支撑件沿第一方向的一端,降低第一凸部与位于支撑件和端盖组件之间的其他结构(比如集流构件)干涉的风险。
[0023]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凸部。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沿第一方向,支撑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凸部,在第一凸部支撑端盖组件时,端盖组件能够均匀受力,有利于缓解端盖组件的变形。
[0025]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中,所述第一凸部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端子组件延伸至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端盖组件之间的部分的避让缺口。
[0026]上述技术方案中,避让缺口的设置,方便端子组件的安装。
[0027]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端盖组件,以将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端盖组件。
[0028]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件与端盖组件固定连接,能够提高支撑件在壳体内的稳定性,以更稳定的支撑电极组件的主体部,从而提高电极组件在壳体内的稳定性。
[0029]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端盖组件通过热熔、激光焊接、超声焊接或者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端盖组件通过粘接件粘接。
[0030]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件与端盖组件热熔、激光焊接、超声焊接或者支撑件与端盖组件通过粘接件粘接,连接方式简单,且连接过程中不需要高精度定位。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开口;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极耳,所述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内;端盖组件,盖合于所述开口;支撑件,位于所述壳体内,且设置于所述端盖组件和所述主体部之间;端子组件,至少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端盖组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端子组件与所述极耳导电连接;其中,所述支撑件具有面向所述端盖组件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端子组件的至少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延伸至所述端盖组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的集流构件,沿所述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支撑件上的投影与所述集流构件在所述支撑件上的投影不重叠,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集流构件和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底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部分面向所述端盖组件的表面相对所述第二部分面向所述端盖组件的表面更靠近所述第一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延伸至所述端盖组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的集流构件,沿所述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集流构件在所述支撑件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在所述支撑件上的投影不重叠。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包括连通的第一容纳区和第二容纳区,沿所述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容纳区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容纳区的深度,所述集流构件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区,所述第一加强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区。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设置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从所述第一表面向靠近所述端盖组件的方向凸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端盖组件间隙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凸部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容纳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凸部。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端子组件延伸至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端盖组件之间的部分的避让缺口。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端盖组件,以将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端盖组件。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端盖组件通过热熔、激光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挺周文林白璐璐李全坤蔡润琛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