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止回倒流防止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一侧设有第一阀座,所述第一阀座中部插接有主阀杆,所述主阀杆上设有主弹簧座,所述主阀杆套接有主弹簧,所述主阀杆远离主弹簧座一侧设有主阀瓣,所述阀体内中部设有第二阀座,所述第二阀座中部插接有副阀杆,所述副阀杆上设有副弹簧座,所述副弹簧座与第二阀座之间套接有副弹簧,所述副阀杆远离副弹簧座一端设有副阀瓣,所述阀体远离一阀座一侧设有第三阀座。该种倒流防止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导流防护效果好,便于进行拆卸与维修,倒流防止器整体便于加工,降低了整体的加工成本,有效的提高了倒流防止器的使用便捷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止回倒流防止器
[0001]本技术涉及倒流防止器
,具体为一种双止回倒流防止器。
技术介绍
[0002]倒流防止器是一种采用止回部件组成的可防止给水管道水流倒流的装置。现有的小口径双止回倒流防止器加工难度大,阀体内部的螺纹难加工,同时,小口径双止回倒流防止器装配难度大,内部是阀座难锁紧,维修也很不方便,不利于双止回倒流防止器的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双止回倒流防止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止回倒流防止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止回倒流防止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一侧设有第一阀座,所述第一阀座中部插接有主阀杆,所述主阀杆上设有主弹簧座,所述主阀杆位于主弹簧座与第一阀座之间套接有主弹簧,所述主阀杆远离主弹簧座一侧设有主阀瓣,所述阀体内中部设有第二阀座,所述第二阀座中部插接有副阀杆,所述副阀杆上设有副弹簧座,所述副弹簧座与第二阀座之间套接有副弹簧,所述副阀杆远离副弹簧座一端设有副阀瓣,所述阀体远离一阀座一侧设有第三阀座。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三阀座与第二阀座之间设有支架。
[0006]优选的,所述阀体上方设有三个矩阵排布的排气阀。
[0007]优选的,所述阀体与第一阀座接触面端部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阀体与第一阀座中部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阀座与主阀瓣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
[0008]优选的,所述阀体与第二阀座之间的接触面设有第五密封圈,所述第二阀座与副阀瓣的接触面设有第四密封圈。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三阀座与阀体接触面设有第六密封圈。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双止回倒流防止器,通过第一阀座与第三阀座的设置,使得倒流防止器整体便于进行拆卸,同时改变了阀体的尺寸,降低了阀体整体的加工难度,降低了倒流防止器的加工成本。该种倒流防止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导流防护效果好,便于进行拆卸与维修,倒流防止器整体便于加工,降低了整体的加工成本,有效的提高了倒流防止器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2]图中:1阀体、2第一密封圈、3第二密防圈、4第一阀座、5第三密封圈、6主阀瓣、7主弹簧座、8主阀杆、9主弹簧、10副阀杆、11副弹簧、12副阀瓣、13第二阀座、14第四密封圈、15第五密封圈、16支架、17第三阀座、18排气阀、19第六密封圈、20副弹簧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止回倒流防止器,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一侧设有第一阀座4,第一阀座4与阀体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阀座4中部插接有主阀杆8,主阀杆8与第一阀座4活动连接,所述主阀杆8上设有主弹簧座7,所述主阀杆8位于主弹簧座7与第一阀座4之间套接有主弹簧9,所述主阀杆8远离主弹簧座7一侧设有主阀瓣6,所述阀体1内中部设有第二阀座13,所述第二阀座13中部插接有副阀杆10,第二阀座13与副阀杆10活动连接,所述副阀杆10上设有副弹簧座20,所述副弹簧座20与第二阀座13之间套接有副弹簧11,所述副阀杆10远离副弹簧座20一端设有副阀瓣12,所述阀体1远离第一阀座4一侧设有第三阀座17,第三阀座17与阀体1螺纹连接,通过第一阀座4、第二阀座13、以及第三阀座17的设置,使得倒流防止器便于进行拆卸,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倒流防止器,改变了阀体1口径大小,降低了阀体1的加工难度。
[0015]所述第三阀座17与第二阀座13之间设有支架16,在第三阀座17与阀体1进行连接时,第三阀座17对支架16进行加压,通过支架16的传导,使支架16对第二阀座13进行挤压,从而达到对第二阀座13定位的目的。
[0016]所述阀体1上方设有三个矩阵排布的排气阀18,排气阀18的设置,可分别对第一阀座4、第一阀座4与第二阀座13以及第二阀座13与第二阀座17之间形成的腔体进行排气。
[0017]所述阀体1与第一阀座4接触面端部设有第一密封圈2,所述阀体1与第一阀座4中部设有第二密封圈3,所述第一阀座4与主阀瓣6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5,第一密封圈2与第二密封圈3增加了第一阀座4与阀体1之间的密封性,第三密封圈5增加了第一阀座4与主阀瓣6之间的密封性。
[0018]所述阀体1与第二阀座13之间的接触面设有第五密封圈15,所述第二阀座13与副阀瓣12的接触面设有第四密封圈14,第四密封圈14增加了第二阀座13与副阀瓣12之间的密封性,第五密封圈15增加了阀体1与第二阀座13之间的密封性。
[0019]所述第三阀座17与阀体1接触面设有第六密封圈19,第六密封圈19增加了第三阀座17与阀体1之间的密封性。
[0020]具体的,在本技术中,双止回倒流防止器在进行使用时,流体从第一阀座4流入,流体对主阀瓣6进行推动,使主阀瓣6带动主阀杆8向第二阀座13一侧移动,流体从主阀瓣6与第一阀座4流入到阀体1内部,此时主弹簧9受力挤压,之后流体以相同的方式从第二阀座13流过,在流体出现回流时,在主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主阀瓣6对第一阀座4进行密封,在副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副阀瓣12对第二阀座13进行密封,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流体回流的现象,通过第一阀座4与第三阀座17的设置,使得倒流防止器整体便于进行拆卸,同时改变了阀体1的尺寸,降低了阀体1整体的加工难度,降低了倒流防止器的加工成本。
[00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止回倒流防止器,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一侧设有第一阀座(4),所述第一阀座(4)中部插接有主阀杆(8),所述主阀杆(8)上设有主弹簧座(7),所述主阀杆(8)位于主弹簧座(7)与第一阀座(4)之间套接有主弹簧(9),所述主阀杆(8)远离主弹簧座(7)一侧设有主阀瓣(6),所述阀体(1)内中部设有第二阀座(13),所述第二阀座(13)中部插接有副阀杆(10),所述副阀杆(10)上设有副弹簧座(20),所述副弹簧座(20)与第二阀座(13)之间套接有副弹簧(11),所述副阀杆(10)远离副弹簧座(20)一端设有副阀瓣(12),所述阀体(1)远离一阀座(4)一侧设有第三阀座(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止回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座(17)与第二阀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连亮,施金坡,
申请(专利权)人:普联力量流体控制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