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319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包括滤波整流模块,与滤波整流模块电连接的第一滤波稳压模块,与第一滤波稳压模块电连接的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与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电连接的第二滤波稳压模块,分别与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和第二滤波稳压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检测的光亮度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并通过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对受控灯具LAMP的电源通断实施控制的继电器通断控制模块;继电器通断控制模块包括红外线传感器、光敏电阻以及单片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光敏元件并配合单片机的结构设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只采用一个光敏元件的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易使得受控灯具反复开闭造成照明不稳定甚至损坏的技术问题。坏的技术问题。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为节约用电及节省人工,诸如路灯、投光灯、户外广告灯、广场照明灯等灯具,一般都配设有根据光照强度自动控制灯具点亮和熄灭的光控自动开关,光控自动开关通过控制电路对灯具的电源通断实施控制从而实现灯具根据光照强度自动开关功能。目前此类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普遍采用单只光电转换元件来检测环境光照强度(亮度)并通过控制电路对灯具实施相应控制。现有此类灯控开关常用的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其主要由滤波整流模块、滤波稳压模块、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继电器通断控制模块等组成,其继电器通断控制模块中采用一只光敏电阻RM来检测环境光照强度的变化,利用光敏电阻RM具有的当光照强度变大时其阻值变小、而当光照强度变小时其阻值变大的特性,通过对断电器J1的通断控制相应对灯具LAMP的点亮和熄灭实施控制。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被控灯具LAMP点亮后其周围亮度也会随之提高,灯具LAMP发出的光中有部份会回照到光敏电阻RM上,使得在加入了灯具LAMP回照光的环境光亮度达到关灯亮度时,灯具LAMP就会被控制电路自动关闭,从而导致灯具LAMP反复被开/关,使得灯具LAMP照明不稳定甚至会造成损坏,特别是当灯具安装在反光大的场所时,在类似图1所示的现有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下,灯具更是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以解决现有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易使得受控灯具反复开闭造成照明不稳定甚至损坏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包括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滤波整流模块,与上述滤波整流模块电连接的第一滤波稳压模块,与上述第一滤波稳压模块电连接的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与上述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电连接的第二滤波稳压模块,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分别与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和第二滤波稳压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检测的光亮度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并通过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对受控灯具LAMP的电源通断实施控制的继电器通断控制模块;上述继电器通断控制模块包括红外线传感器D6、光敏电阻RM、电阻R3、电阻R4以及单片机U1,上述单片机U1具有电源脚、接地脚、第一信号输入脚、第二信号输出入脚以及控制信号输出脚,单片机U1的控制信号输出脚与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电连接,红外线传感器D6和光敏电阻RM的各一端以及单片机U1的电源脚具有的公共接点与第二滤波稳压模块电连接,红外线传感器D6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以及单片机U1的第一信号输入脚具有公共接点,光敏电阻RM的另一端、电阻R4的一端以及单片机U1的第二信号输入脚具有公共接点,电阻R3和电阻R4的各另一端以及单片机U1的接地脚接地,即接GND。
[0005]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光敏电阻RM由光电二极管代替,或者由光电三极管代替。
[0006]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单片机U1为具有1~8号功能脚的ATtiny13型号的单片机,上述单片机U1的电源脚和接地脚相应为8号和4号脚;单片机U1的第一和第二信号输入脚相应为2号和3号脚,单片机U1的控制信号输出脚为6号脚。
[0007]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滤波整流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容C1以及整流桥DB,上述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容C1的各一端具有公共接点,电阻R2和电容C1的各另一端以及整流桥DB的一个交流输入端具有公共接点,使用时,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受控灯具LAMP所安装电路的火线L电连接,整流桥DB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与受控灯具LAMP所安装电路的零线N电连接;整流桥DB的直流输出端负极接地。
[0008]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第一滤波稳压模块包括电解电容C2和稳压二极管DW1,上述电解电容C2的正极以及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并联并与滤波整流模块的整流桥DB的直流输出端正极电连接,电解电容C2的负极以及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接地。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包括继电器J1、三极管Q1、二极管D5以及电阻R5,上述继电器J1的线圈一端以及二极管D5的负极与第一滤波稳压模块的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具有公共接点,继电器J1的线圈另一端、二极管D5的正极以及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具有公共接点,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三极管Q1的射极接地,继电器J1的动触头与受控灯具LAMP所安装电路的火线L电连接,继电器J1的常开静触头与受控灯具LAMP的一个电源端电连接,受控灯具LAMP的另一个电源端与受控灯具LAMP所安装电路的零线N电连接。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第二滤波稳压模块包括电阻R6、电解电容C3以及稳压二极管DW2,上述电阻R6的一端与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的二极管D5的负极具有公共接点,电阻R6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3的正极以及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具有公共接点,电解电容C3的负极以及稳压二极管DW2的正极接地。
[0011]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继电器通断控制模块的单片机U1的控制信号输出脚与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的电阻R5的另一端电连接,红外线传感器D6和光敏电阻RM的各一端以及单片机U1的电源脚具有的公共接点与第二滤波稳压模块的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具有公共接点。
[0012]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对含有红外线的自然光敏感的红外线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环境光亮的光敏电阻,并利用单片机采样两路实时电压信号并与内置阈值比较,只有两路电压信号同时满足开灯或关灯的条件时单片机U1才会通过继电器使得受控灯具点亮和熄灭,从而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只采用一个光敏元件的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易使得受控灯具反复开闭造成照明不稳定甚至损坏的技术问题。(2)本技术由于单片机内置的第一和第二电压比较阈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方便地进行调节设置,也即对灯具点亮和熄灭所对应的光控亮度可实施精确设定,使得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同类控制电路,使用过程中更为节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技术中通用的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的电原理图,图中还显示了受控灯具LAMP;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电原理图,图中还显示了受控灯具LAMP。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实施例1)
[0017]见图2,本实施例的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其主要由滤波整流模块、第一滤波稳压模块、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第二滤波稳压模块以及继电器通断控制模块组成。
[0018]滤波整流模块用于将交流电Uin经滤波、整流后输出直流电压。作为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中,滤波整流模块主要由电阻R1、电阻R2、电容C1以及整流桥DB组成,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容C1的各一端具有公共接点,电阻R2和电容C1的各另一端以及整流桥DB的一个交流输入端具有公共接点,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包括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滤波整流模块,与所述滤波整流模块电连接的第一滤波稳压模块,与所述第一滤波稳压模块电连接的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与所述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电连接的第二滤波稳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和第二滤波稳压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检测的光亮度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并通过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对受控灯具LAMP的电源通断实施控制的继电器通断控制模块;所述继电器通断控制模块包括红外线传感器D6、光敏电阻RM、电阻R3、电阻R4以及单片机U1,所述单片机U1具有电源脚、接地脚、第一信号输入脚、第二信号输出入脚以及控制信号输出脚,单片机U1的控制信号输出脚与继电器及其驱动模块电连接,红外线传感器D6和光敏电阻RM的各一端以及单片机U1的电源脚具有的公共接点与第二滤波稳压模块电连接,红外线传感器D6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以及单片机U1的第一信号输入脚具有公共接点,光敏电阻RM的另一端、电阻R4的一端以及单片机U1的第二信号输入脚具有公共接点,电阻R3和电阻R4的各另一端以及单片机U1的接地脚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电阻RM由光电二极管代替,或者由光电三极管代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U1为具有1~8号功能脚的ATtiny13型号的单片机,所述单片机U1的电源脚和接地脚相应为8号和4号脚;单片机U1的第一和第二信号输入脚相应为2号和3号脚,单片机U1的控制信号输出脚为6号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自动开关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整流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容C1以及整流桥DB,所述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容C1的各一端具有公共接点,电阻R2和电容C1的各另一端以及整流桥DB的一个交流输入端具有公共接点,使用时,电阻R1的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湘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瑞阳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