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硅反应罐的高效搅拌混合机构,包括罐体,罐体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投料口,罐体的顶部中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罐体的顶部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穿过通孔固定连接有搅拌棍,罐体的内部底部中端开设有圆槽,搅拌棍的末端插接在圆槽的内部,搅拌棍的外侧四周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组搅拌扇叶,搅拌扇叶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加强搅拌机构,罐体的内部侧壁固定安装有加热机构,罐体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搅拌扇叶进行旋转,带动连接柱外侧的三组搅拌桨叶一起进行旋转,从而全面的对罐体内部各处的有机硅原料进行搅拌,以便提高搅拌效率。拌效率。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硅反应罐的高效搅拌混合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反应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硅反应罐的高效搅拌混合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硅,即有机硅化合物,是指含有Si
‑
C键、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是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习惯上也常把那些通过氧、硫、氮等使有机基与硅原子相连接的化合物也当作有机硅化合物。其中,以硅氧键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化合物中为数最多,研究最深、应用最广的一类,约占总用量的90%以上。
[0003]在对有机硅进行生产加工时,需要在反应釜中将其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常见的反应釜往往只是单纯由搅拌扇叶进行搅拌混合,而搅拌扇叶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且反应釜内存在一些无法被搅拌到的死角,导致有机硅原料的搅拌效果较差,不利于原料混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硅反应罐的高效搅拌混合机构,以解决常见的反应釜内部搅拌扇叶结构较简单,扇叶之间存在一定空隙,无法高效的对有机硅原料进行混合搅拌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有机硅反应罐的高效搅拌混合机构,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投料口,所述罐体的顶部中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罐体的顶部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穿过通孔固定连接有搅拌棍,所述罐体的内部底部中端开设有圆槽,所述搅拌棍的末端插接在圆槽的内部,所述搅拌棍的外侧四周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组搅拌扇叶,所述搅拌扇叶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加强搅拌机构,所述罐体的内部侧壁固定安装有加热机构,所述罐体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罐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排料管。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投料口,有机硅原料通过投料口投入罐体内部,伺服电机进行工作,带动搅拌棍进行转动,由于搅拌棍的末端插接在圆槽内部,进而保证搅拌棍转动时的稳定性,搅拌棍转动带动搅拌扇叶进行旋转,进而带动搅拌扇叶底部的加强搅拌机构进行旋转,加强搅拌机构用于提高搅拌面积,以便更好的对罐体内部各处的有机硅原料进行搅拌,从而达到提高有机硅原料搅拌效果的目的,加热机构用于提高罐体内部的温度,以便促进各种有机硅原料之间进行反应,支腿用于对罐体进行支撑,排料管用于方便将搅拌混合完成的有机硅排出。
[0008]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搅拌机构包括连接柱、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扇叶的底部中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侧等间距固定连接有三组搅拌桨叶。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柱,连接柱用于连接搅拌扇叶,当搅拌扇叶进行旋转时,还会带动连接柱外侧的三组搅拌桨叶一起进行旋转,从而全面的对罐体内部各处
的有机硅原料进行搅拌,以便提高搅拌效率,达到高效搅拌的目的。
[0010]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罐体的内部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倾斜导料板。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倾斜导料板,倾斜导料板用于提高罐体内部底部外侧的高度,以便将搅拌混合好之后的有机硅向中心处聚集,方便通过排料管排出。
[0012]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撑地座,所述撑地座的底部均粘接有防滑垫。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撑地座,撑地座用于提高支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以便提高罐体的稳定性,防滑垫则负责提高撑地座的防滑效果,避免罐体出现意外滑动的情况。
[0014]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安装槽、电加热网、电源导线,所述罐体的内部侧壁等间距开设有多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电加热网,所述罐体的左侧中端固定连接有电源导线。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安装槽,安装槽等间距设置多组,且其内部均安装有电加热网,电加热网进行工作,即可均匀的对罐体内部进行加热,以便促使有机硅的各种原料进行反应,电源导线负责连接外界电源,以便为各组电加热网进行供电,从而维持其工作。
[0016]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料管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电磁阀。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电磁阀,电磁阀用于控制排料管的开合,以免有机硅原料在搅拌过程中出现泄露的情况。
[0018]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罐体的顶部位于投料口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料斗,所述料斗的顶部均铰接有密封盖。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料斗,料斗用于对投料过程进行保护,以免投料时原料出现意外洒出的情况,完成投料之后,将密封盖盖下,即可对料斗进行封闭,以免搅拌过程中外界灰尘杂质落入罐体内部。
[0020]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罐体的正面上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方便工作人员操控罐体内部设备进行工作,以便对其装置运行进行操控。
[0022]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罐体的外部形状呈矩形,所述罐体的内部形状呈圆形。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罐体的外部形状设成矩形,使得多组罐体存放时更加紧凑,将罐体的内部形状设成圆形,使得搅拌扇叶在进行搅拌时,可以全面的带动罐体内部原料,避免出现存在空隙的情况。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第一、设置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进行工作,带动搅拌棍进行转动,由于搅拌棍的末端插接在圆槽内部,进而保证搅拌棍转动时的稳定性,搅拌棍转动带动搅拌扇叶进行旋转,连接柱用于连接搅拌扇叶,当搅拌扇叶进行旋转时,还会带动连接柱外侧的三组搅拌桨叶一起进行旋转,从而全面的对罐体内部各处的有机硅原料进行搅拌,以便提高搅拌效率,达到高效搅拌的目的;
[0026]第二、设置安装槽,安装槽等间距设置多组,且其内部均安装有电加热网,电加热
网进行工作,即可均匀的对罐体内部进行加热,以便促使有机硅的各种原料进行反应,从而达到加快有机硅原料反应速度的目的,电源导线负责连接外界电源,以便为各组电加热网进行供电,从而维持其工作。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8]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9]图3是本技术的搅拌扇叶底部示意图;
[0030]图4是本技术的罐体截面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罐体,2、投料口,3、伺服电机,4、通孔,5、搅拌棍,6、圆槽,7、搅拌扇叶,8、加强搅拌机构,801、连接柱,802、搅拌桨叶,9、加热机构,901、安装槽,902、电加热网,903、电源导线,10、支腿,11、排料管,12、倾斜导料板,13、撑地座,14、防滑垫,15、电磁阀,16、料斗,17、密封盖,18、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硅反应罐的高效搅拌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投料口(2),所述罐体(1)的顶部中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3),所述罐体(1)的顶部与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4),所述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穿过通孔(4)固定连接有搅拌棍(5),所述罐体(1)的内部底部中端开设有圆槽(6),所述搅拌棍(5)的末端插接在圆槽(6)的内部,所述搅拌棍(5)的外侧四周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组搅拌扇叶(7),所述搅拌扇叶(7)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加强搅拌机构(8),所述罐体(1)的内部侧壁固定安装有加热机构(9),所述罐体(1)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腿(10),所述罐体(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排料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硅反应罐的高效搅拌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搅拌机构(8)包括连接柱(801)、搅拌桨叶(802),所述搅拌扇叶(7)的底部中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801),所述连接柱(801)的外侧等间距固定连接有三组搅拌桨叶(8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硅反应罐的高效搅拌混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内部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倾斜导料板(1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汪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东湖有机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