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患者胸积液引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317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症患者胸积液引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重症医学科引流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安装有隔板,所述箱体内部被所述隔板分隔呈积液腔和设备腔,所述设备腔的内顶板上安装有负压箱,所述积液腔内部安装有积液箱;及设置于所述箱体与所述负压箱之间的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负压箱产生的负压大小。该种装置通过调节组件,能够根据不同患者内部积液量的多少来调节负压气囊产生的压力,进而调节对胸积液的吸附速度,防止胸积液抽取速度过快,造成患者痛苦。造成患者痛苦。造成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患者胸积液引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重症医学科引流
,具体是重症患者胸积液引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重症医学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引流是指通过将一根引流管的一端插入到人体的身体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病人身体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0003]目前的引流装置在引流过程中,一般通过引流泵和引流管进行胸积液引流,而由于不同患者的胸腔积液量有所不同,使得在对患者进行就积液引流时,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在抽取较小的胸腔积液时,引流泵产生吸附力较大,导致抽取患者胸肌也速度块,导致患者胸腔内部压力变化过大,使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而这种引流方式不便于医生对引流过程进行直接掌控,同时引流泵工作噪音大,影响患者的休息,而采用手持负压气囊和引流管的方式,虽然能够让医生直接操作引流的速度,但引流所需要的治疗时间较长,需要医生时刻控制负压气囊进行均衡的压缩和拉伸,以保障负压气囊产生的压力大小,且长时间手持负压气囊,容易造成医生手部疲劳,影响医生对负压气囊控制效果,对此国家专利网公开了一种重症医学科用的护理引流装置(CN202210057317.3),通过电机B带动T形杆移动进而带动活塞在圆筒的内部进行往复移动,使得储液瓶内部的压强发变化之后对患者进行引流,从而可以便于使用并且噪音较小,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根据患者积液量的多少来改变压力的变化,导致引流的速度难以进行调节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提供重症患者胸积液引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调节组件,能够根据不同患者内部积液量的多少来调节负压气囊产生的压力,进而调节对胸积液的吸附速度,防止胸积液抽取速度过快,造成患者痛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患者胸积液引流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安装有隔板,所述箱体内部被所述隔板分隔呈积液腔和设备腔,所述设备腔的内顶板上安装有负压箱,所述积液腔内部安装有积液箱;及设置于所述箱体与所述负压箱之间的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负压箱产生的负压大小。
[0006]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负压箱底端的负压气囊,所述负压气囊底端连接有升降板;安装于所述设备腔内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靠近所述隔板一侧驱动连接有转动杆;套接于所述转动杆外侧的移动套,所述移动套外侧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且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分布。
[0007]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套内开设有与所述转动杆配套使用的通孔,所述通孔相对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驱动槽,所述转动杆外表面连接两块与所述驱动槽的驱动板,所述升降板两端均设有倾斜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箱体侧边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靠近所述负压气囊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均连接有多根限位杆,所述升降板两侧均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表面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杆配套使用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杆外侧套接有限位弹簧。
[0009]进一步的,所述设备腔内底板上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一端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一端上表面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移动套外侧设有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由内环和外环组成,所述内环与所述移动套外表面相连接,所述连接杆顶端与所述外环相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负压箱一侧连接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箱另一侧连接有出气管,所述负压管和所述出气管内部均安装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阻隔板侧面设有堵塞板,所述堵塞板与所述阻隔板之间设有多根拉伸弹簧。
[0011]进一步的,所述负压管远离所述负压箱的一端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位于所述积液箱上,所述密封盖上连接有引流管,且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箱体外表面,所述引流管的底端延伸到所述积液箱内部靠近底板位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下表面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盖相对两侧均连接有呈倒“L”形结构的插入块,所述积液箱相对两侧均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与所述插入块配套使用的插入槽。
[001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块侧面开设有与所述插入槽相导通的卡合槽,所述卡合槽内部设有与其配套使用的卡块,所述卡块一端设有倾斜面,所述卡块另一端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与所述安装块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插入块上开设有卡槽。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症患者胸积液引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通过调节组件,能够根据不同患者内部积液量的多少来调节负压气囊产生的压力,进而调节对胸积液的吸附速度,防止胸积液抽取速度过快,造成患者痛苦,其次,通过负压管和出气管内的阻隔板和堵塞板,以保证负压气囊内的气体通过出气管排出,通过负压管吸入,避免负压气囊内的压力变化不均匀而影响产生的负压大小,进而影响对胸积液的吸附速度,接着,通过插入块、卡块和卡槽能够对密封盖卡合固定,以保障密封盖和密封圈对积液箱的密封。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杆结构半剖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杆结构侧视剖面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凸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负压箱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出气管结构剖视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积液箱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的A处放大图。
[0026]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的B处放大图。
[0027]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0028]图1

12中:1、箱体;101、隔板;102、第一滑槽;103、固定块;104、第二滑槽;2、积液箱;201、密封盖;202、密封圈;203、插入块;2031、卡槽;204、安装块;205、插入槽;206、拉板;207、卡块;208、复位弹簧;209、卡合槽;3、引流管;301、负压管;302、出气管;303、阻隔板;304、通气孔;305、拉伸弹簧;306、堵塞板;4、负压箱;401、负压气囊;5、升降板;501、限位板;502、限位孔;503、限位杆;504、限位弹簧;6、驱动电机;601、转动杆;602、驱动板;7、移动套;701、通孔;7011、驱动槽;702、第一凸轮;703、第二凸轮;704、第三凸轮;8、电动推杆;801、移动杆;802、连接杆;803、滚珠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患者胸积液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安装有隔板,所述箱体内部被所述隔板分隔呈积液腔和设备腔,所述设备腔的内顶板上安装有负压箱,所述积液腔内部安装有积液箱;及设置于所述箱体与所述负压箱之间的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负压箱产生的负压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患者胸积液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负压箱底端的负压气囊,所述负压气囊底端连接有升降板;安装于所述设备腔内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靠近所述隔板一侧驱动连接有转动杆;套接于所述转动杆外侧的移动套,所述移动套外侧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且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症患者胸积液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套内开设有与所述转动杆配套使用的通孔,所述通孔相对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驱动槽,所述转动杆外表面连接两块与所述驱动槽的驱动板,所述升降板两端均设有倾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症患者胸积液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箱体侧边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靠近所述负压气囊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均连接有多根限位杆,所述升降板两侧均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表面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杆配套使用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杆外侧套接有限位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症患者胸积液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腔内底板上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一端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一端上表面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移动套外侧设有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由内环和外环组成,所述内环与所述移动套外表面相连接,所述连接杆顶端与所述外环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患者胸积液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箱一侧连接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箱另一侧连接有出气管,所述负压管和所述出气管内部均安装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